一种便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的双层山岭隧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60207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的双层山岭隧道,属于隧道技术领域。该隧道包括隧道衬砌结构,隧道衬砌结构围合形成隧道主体,隧道主体上部设有慢行道,下部设有机动车道;慢行道在隧道主体出入口与地面慢行道平缓衔接;机动车道在地面道路标高以下,通过上下坡道与地面道路衔接。与现有隧道相比,行人和非机动车可以平缓进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隧道,提升通行舒适性;人车分流,互不干扰,行人不受尾气侵害,通行安全且环境好;隧道平面上占地面积小,开挖轮廓断面面积相对较小,节约土地和投资。双层隧道高跨比大,整体受力好,支护体厚度相对较小,施工便捷。

A Double-deck Mountain Tunnel for Pedestrians, Non-motorized Vehicles and Mot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的双层山岭隧道
本技术属于隧道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的双层山岭隧道。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土地资源越发珍贵,为充分利用资源,减小城市市政道路占地,公路或市政隧道逐渐受到重视。在现有的众多山岭隧道中,主要以单层隧道为主,双层隧道也是以满足机动车通行为首要目的。现有双层隧道下层供机动车通行,下层路面和地面平顺衔接;双层隧道的上层供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上层隧道路面通过洞口较长距离的坡道与隧道外路面连接,行人与非机动车需要通过长距离上下坡来进出上层隧道。因此在目前的双层隧道使用过程中,行人与非机动车的通行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的双层山岭隧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的双层山岭隧道,包括隧道衬砌结构,隧道衬砌结构围合形成隧道主体,隧道主体上部设有慢行道,下部设有机动车道;慢行道在隧道主体出入口与地面慢行道平缓衔接;机动车道在地面道路标高以下,通过上下坡道与地面道路衔接。所述的一种便于行人、非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的双层山岭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衬砌结构(1),隧道衬砌结构(1)围合形成隧道主体(101),隧道主体(101)上部设有慢行道(3),下部设有机动车道(2);慢行道(3)在隧道主体(101)出入口与地面慢行道(11)平缓衔接;机动车道(2)在地面道路(12)标高以下,通过上下坡道(13)与地面道路(12)衔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的双层山岭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衬砌结构(1),隧道衬砌结构(1)围合形成隧道主体(101),隧道主体(101)上部设有慢行道(3),下部设有机动车道(2);慢行道(3)在隧道主体(101)出入口与地面慢行道(11)平缓衔接;机动车道(2)在地面道路(12)标高以下,通过上下坡道(13)与地面道路(12)衔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的双层山岭隧道,其特征在于,慢行道(3)由慢行道分隔板(4)与慢行道分隔墙(5)围合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的双层山岭隧道,其特征在于,机动车道(2)两侧设有排水沟(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通行的双层山岭隧道,其特征在于,机动车道(2)两侧设有管线沟槽(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索靖杨守臻张昌桔张建毅姜金斌孙可君王晓男陈建邦谭英明胡丹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