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式电镀活化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5883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4 0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搅拌式电镀活化槽。包括槽本体,在槽本体上方设置升降板,在升降板下方设置置物槽,置物槽的侧壁和底部均为筛网结构,在置物槽下方设置集水槽,在集水槽一侧壁下边缘开设出水孔,集水槽和置物槽通过连杆连接,在升降板和置物槽之间设置搅拌杆,在搅拌杆的下端设置搅拌叶片,在升降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倒置的漏斗,在漏斗内的升降板的表面开设多个进水孔,在漏斗的上端连通设置进水软管,在升降板和置物槽之间连接设置固定杆,在槽本体的上方设置支撑板,在支撑板的下表面固接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缸杆与升降板固接,在支撑板上方固设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缸杆与支撑板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且具有清洁功能。

A Stirred Electroplating Activation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搅拌式电镀活化槽
本技术涉及电镀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搅拌式电镀活化槽。
技术介绍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在电镀前需将加工零件进行活化处理,通过酸或碱溶液侵蚀,被镀零件表面的氧化膜溶解,露出活泼的金属界面,用以保证电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普通的活化槽活化效果较差且用时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且具有清洁功能的搅拌式电镀活化槽。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搅拌式电镀活化槽,包括槽本体,在槽本体的上方设置可在槽本体内沿槽本体高度方向移动的升降板,在升降板的下方设置置物槽,所述置物槽的侧壁和底部均为筛网结构,在置物槽的下方设置集水槽,在集水槽一侧壁的下边缘开设出水孔,集水槽和置物槽通过连杆连接,在升降板和置物槽之间设置竖直的由电机驱动的搅拌杆,在搅拌杆的下端设置搅拌叶片,在升降板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倒置的漏斗,在漏斗内的升降板的表面开设多个进水孔,在漏斗的上端连通设置进水软管,所述漏斗位于置物槽所正对的升降板的区域内,在升降板和置物槽之间连接设置固定杆,在槽本体的上方设置支撑板,在支撑板的下表面固接竖直向下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缸杆与升降板固接,在支撑板上方固设竖直向下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缸杆与支撑板固接,还包括设置在槽本体外部的可与出水孔螺纹对接的排水软管。优选地:固定杆对称的设置两个,固定杆沿着与两个固定杆连线相垂直的水平线方向与升降板的下表面滑动连接。优选地:在升降板的四周设置与槽本体侧壁密封的密封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升降板、置物槽、搅拌叶片的相互配合,使被镀件附近的活化液发生流动,提高活化速度和活化效果,且可在活化过程中改变被镀件在活化液中的深度,增大每部分活化液与被镀件的接触几率,提高活化液的使用效率,为防止搅拌叶片、置物槽等结构长时间处于活化液中而被侵蚀,还设计了集水槽、漏斗等结构,待置物槽、集水槽脱离活化液后对其进行清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槽本体;2-集水槽;3-置物槽;4-升降板;5-电机;6-进水软管;7-漏斗;8-搅拌叶片;9-固定杆;10-支撑板;11-第二气缸;12-第一气缸;13-排水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槽本体1,在槽本体1的上方设置可在槽本体1内沿槽本体1高度方向移动的升降板4,在升降板4的下方设置置物槽3,所述置物槽3的侧壁和底部均为筛网结构,在置物槽3的下方设置集水槽2,在集水槽2一侧壁的下边缘开设出水孔,集水槽2和置物槽3通过连杆连接,在升降板4和置物槽3之间设置竖直的由电机5驱动的搅拌杆,在搅拌杆的下端设置搅拌叶片8,在升降板4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倒置的漏斗7,在漏斗7内的升降板4的表面开设多个进水孔,在漏斗7的上端连通设置进水软管6,所述漏斗7位于置物槽3所正对的升降板4的区域内,在升降板4和置物槽3之间连接设置固定杆9,在槽本体1的上方设置支撑板10,在支撑板10的下表面固接竖直向下的第一气缸12,第一气缸12的缸杆与升降板4固接,在支撑板10上方固设竖直向下的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的缸杆与支撑板10固接,还包括设置在槽本体1外部的可与出水孔螺纹对接的排水软管13。本技术中将被镀件置于置物槽3内,通过第一气缸12和第二气缸11驱动置物槽3进入活化液中且进行位置高度调节,置物槽3上方的搅拌叶片8亦进入活化液中,对活化液进行搅拌,加快活化速度,活化完毕后抬升置物槽3和集水槽2直至脱离活化液,将排水软管13与出水孔对接,因集水槽2开设有出水孔,因此活化液不会积存在集水槽2内,通过进水软管16对搅拌叶片8、被镀件、置物槽3、集水槽2进行清洗,防止长时间置于活化液中而被侵蚀。其中第二气缸11主要用于将置物槽3等脱离活化液,第一气缸12主要用于调节置物槽3在活化液中的深度,并配合第二气缸11。本实施例中,固定杆9对称的设置两个,固定杆9沿着与两个固定杆9连线相垂直的水平线方向与升降板4的下表面滑动连接。可将置物槽3拉出一段距离,利于被镀件的取出摆放。本技术中升降板4在活化过程中可防止活化液溅出槽本体1,产生安全隐患,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在升降板4的四周设置与槽本体1侧壁密封的密封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搅拌式电镀活化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本体(1),在槽本体(1)的上方设置可在槽本体(1)内沿槽本体(1)高度方向移动的升降板(4),在升降板(4)的下方设置置物槽(3),所述置物槽(3)的侧壁和底部均为筛网结构,在置物槽(3)的下方设置集水槽(2),在集水槽(2)一侧壁的下边缘开设出水孔,集水槽(2)和置物槽(3)通过连杆连接,在升降板(4)和置物槽(3)之间设置竖直的由电机(5)驱动的搅拌杆,在搅拌杆的下端设置搅拌叶片(8),在升降板(4)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倒置的漏斗(7),在漏斗(7)内的升降板(4)的表面开设多个进水孔,在漏斗(7)的上端连通设置进水软管(6),所述漏斗(7)位于置物槽(3)所正对的升降板(4)的区域内,在升降板(4)和置物槽(3)之间连接设置固定杆(9),在槽本体(1)的上方设置支撑板(10),在支撑板(10)的下表面固接竖直向下的第一气缸(12),第一气缸(12)的缸杆与升降板(4)固接,在支撑板(10)上方固设竖直向下的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的缸杆与支撑板(10)固接,还包括设置在槽本体(1)外部的可与出水孔螺纹对接的排水软管(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搅拌式电镀活化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本体(1),在槽本体(1)的上方设置可在槽本体(1)内沿槽本体(1)高度方向移动的升降板(4),在升降板(4)的下方设置置物槽(3),所述置物槽(3)的侧壁和底部均为筛网结构,在置物槽(3)的下方设置集水槽(2),在集水槽(2)一侧壁的下边缘开设出水孔,集水槽(2)和置物槽(3)通过连杆连接,在升降板(4)和置物槽(3)之间设置竖直的由电机(5)驱动的搅拌杆,在搅拌杆的下端设置搅拌叶片(8),在升降板(4)的上表面设置多个倒置的漏斗(7),在漏斗(7)内的升降板(4)的表面开设多个进水孔,在漏斗(7)的上端连通设置进水软管(6),所述漏斗(7)位于置物槽(3)所正对的升降板(4)的区域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辉杜金健张孟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欧泽金属表面处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