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新能源车型冷却系统设计及热管理较为粗放,针对电池冷却的方式未进行精细化智能化控制设计,有的甚至于没有采用任何冷却、加热方式。虽然有的在封闭的电池包内部增加风扇进行内部空气循环,均衡内部温度场,但效果微乎其微,导致电池包出现过冷或过热问题,影响电池包容量、安全性和寿命。主动风冷式热管理方式,对电池包内部风道设计要求较高,且空气换热效率较低,冷却、加热速度较慢,电池包内部均温性设计较差。主动液冷方式热管理由于与电池壁面之间换热系数高,冷却、加热速度快,体积小,而被较多车型采纳并应用,但是在整车系统层级集成化程度低,精细化智能化控制方面较差。加热方式较普遍的是电池和驾驶舱分别采用PTC(正的温度系数)加热,PTC对整车电量消耗大,且比热泵系统效率低50%。在进行冷却系统设计未考虑整车系统层级能量整合及分配,造成整车成本、重量上升。电机、电池、驾驶舱基本上各自进行独立冷却,加热。导致机舱管路、阀、水泵较多,布置困难。无精细化智能化加热、冷却系统层级架构及控制方法。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暖风芯体(200)、电池包(300)、高压系统(400)和驱动电机(500),所述热管理系统(100)包括:空调系统(10),所述空调系统(10)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节流元件(3)、蒸发器(4)和冷水机组(5),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外换热器(2)、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和所述蒸发器(4)首尾依次连接,所述蒸发器(4)与所述冷水机组(5)并联,所述冷水机组(5)还与所述电池包(300)处的电池包管路(40)连通;PTC加热系统(20),所述PTC加热系统(20)包括:第一水源供应器(21)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暖风芯体(200)、电池包(300)、高压系统(400)和驱动电机(500),所述热管理系统(100)包括:空调系统(10),所述空调系统(10)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第一节流元件(3)、蒸发器(4)和冷水机组(5),所述压缩机(1)、所述室外换热器(2)、所述第一节流元件(3)和所述蒸发器(4)首尾依次连接,所述蒸发器(4)与所述冷水机组(5)并联,所述冷水机组(5)还与所述电池包(300)处的电池包管路(40)连通;PTC加热系统(20),所述PTC加热系统(20)包括:第一水源供应器(21)和PTC加热器(22),所述第一水源供应器(21)和所述PTC加热器(22)连接,所述暖风芯体(200)处的暖风芯体管路(50)和所述电池包(300)处的电池包管路(40)均对应有所述PTC加热系统(20);散热系统(30),所述散热系统(30)包括:散热器(31)和第二水源供应器(32),所述散热器(31)与所述第二水源供应器(32)连接,所述高压系统(400)处的高压系统管路(60)、所述驱动电机(500)处的驱动电机管路(70)和所述电池包(300)处的电池包管路(40)均对应有所述散热系统(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泵换热器(6),所述热泵换热器(6)串联在所述压缩机(1)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之间,以及与所述第一水源供应器(21)和所述PTC加热器(22)串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热管理系统(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换热器(6)和所述室外换热器(2)之间并联有第二节流元件(7)和开闭阀(a),所述室外换热器(2)与所述压缩机(1)之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朋,刘莉,李磊,张雷,侯宁,王剑,谢连青,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