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吸附性能纳米纤维制备用原液混合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4466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2:56
一种高吸附性能纳米纤维制备用原液混合搅拌装置,包括主搅拌罐、下固定板、下固定块、分搅拌罐、上固定板、上固定块、连接支撑杆、支撑脚、连接管,主搅拌罐设置于下固定板上;主搅拌罐包括主罐体、主加料管、主出料管、主搅拌电机、主搅拌杆、传动齿轮、主搅拌桨叶、侧搅拌杆、侧固定杆、连接齿轮、侧搅拌桨叶;分搅拌罐设置与主搅拌罐两侧;分搅拌罐包括分罐体、分加料管、分出料管、分搅拌电机、分搅拌杆、分搅拌桨叶;支撑脚分别设置于上固定板底面另一侧和下固定板底面;连接管一端连接分出料管和主罐体侧壁。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两次反应过程进行分开,避免了不同反应组分之间的产生污染;并错时反应,反应充分、速率快,装置的混合效率高。

A Mixing and Stirring Device for Raw Solution of Nanofibers with High Adsorpti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吸附性能纳米纤维制备用原液混合搅拌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纳米纤维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吸附性能纳米纤维制备用原液混合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纳米纤维是指直径为纳米尺度而长度较大的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线状材料,此外,将纳米颗粒填充到普通纤维中对其进行改性的纤维也称为纳米纤维。狭义上讲,纳米纤维的直径介于1nm到100nm之间,但广义上讲,纤维直径低于1000nm的纤维均称为纳米纤维。纳米纤维的用途很广,如将纳米纤维植入织物表面,可形成一层稳定的气体薄膜,制成双疏性界面织物,既可防水,又可防油、防污;用纳米纤维制成的高级防护服,其织物多孔且有膜,不仅能使空气透过,具可呼吸性,还能挡风和过滤微细粒子,对气溶胶有阻挡性,可防生化武器及有毒物质。纳米纤维的吸附性能是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改善纳米纤维的本身的吸附性可以提高纳米纤维成膜后对颗粒的阻隔率,并提高水和空气通量。现有技术制作纳米纤维的原料为无机碳或活性氧化铝材料,并以苯并恶嗪单体与混纺聚合物复合等为纺丝原液配方,制作成的纳米纤维吸附性较低。经过配方改进后提出了一种新原液配方,原液制作按质量分数计取25-45份聚四氢呋喃醚二醇、20-35份纳米银、15-30份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5-13份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搅拌反应3-4小时后,接着加入8-14份纳米氧化锌和3-5份抗静电剂搅拌混合30-50分钟,制得纳米纺丝原液。针对采用新型纺丝原液配方制备时,原液混合需要经过多次加料反应混合,使用传统的原液搅拌混合装置无法满足需求,搅拌装置无法达到最高效状态,使用同一个搅拌装置进行反复加料混合搅拌搅拌效率低,且不同反应阶段的原料之间存在原料污染;搅拌装置内对原料搅拌不够均匀,导致原液反应不充分,影响纳米纤维的吸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吸附性能纳米纤维制备用原液混合搅拌装置,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吸附性能纳米纤维制备用原液混合搅拌装置,包括主搅拌罐、下固定板、下固定块、分搅拌罐、上固定板、上固定块、连接支撑杆、支撑脚、连接管,所述主搅拌罐设置于所述下固定板上,所述下固定块周向设置于所述主搅拌罐外壁,所述下固定块底面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块侧面与所述主搅拌罐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主搅拌罐包括主罐体、主加料管、主出料管、主搅拌电机、主搅拌杆、传动齿轮、主搅拌桨叶、侧搅拌杆、侧固定杆、连接齿轮、侧搅拌桨叶,所述主加料管设置于所述主罐体顶端一侧,所述主出料管设置于所述主罐体底端中心;所述主搅拌电机设置于所述主罐体顶端中心,所述主搅拌杆设置于所述主罐体内,所述主搅拌杆顶端与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主搅拌杆顶端侧壁,与所述主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主搅拌桨叶设置于所述主搅拌杆底端,与所述主搅拌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侧搅拌杆设置于所述主搅拌杆两侧,每个所述侧搅拌杆顶端与所述主罐体内顶面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所述侧固定杆设置于所述侧搅拌杆中间一侧,所述侧固定杆一端与所述主罐体内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侧固定杆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侧搅拌杆实现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齿轮设置于所述侧搅拌杆顶端侧壁,与所述侧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连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侧搅拌桨叶设置于所述侧搅拌杆底端,与所述侧搅拌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分搅拌罐设置与所述主搅拌罐两侧,呈对称设置,所述上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分搅拌罐底端,所述上固定块周向设置于所述分搅拌罐外壁,所述上固定块底面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上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块侧面与所述分搅拌罐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搅拌罐包括分罐体、分加料管、分出料管、分搅拌电机、分搅拌杆、分搅拌桨叶,所述分加料管设置于所述分罐体顶端一侧,所述分出料管设置于所述分罐体底端中心;所述分搅拌电机设置于所述分罐体顶端中心,所述分搅拌杆设置于所述分罐体内,所述分搅拌杆顶端与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分搅拌桨叶设置于所述分搅拌杆底端,与所述分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杆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底面一侧,所述连接支撑杆底端与所述下固定板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底面另一侧和所述下固定板底面;所述连接管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分出料管连接,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主罐体侧壁贯通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固定块数量为四个。进一步的,所述主加料管数量为两个。进一步的,所述主搅拌桨叶数量为四片,每片所述主搅拌桨叶周向设置于所述主搅拌杆底端,所述主搅拌桨叶底边一侧呈凹槽状结构,形成桨叶凹槽,所述桨叶凹槽呈圆弧状;所述主搅拌桨叶侧边与所述主罐体内壁形状相适应。进一步的,所述侧搅拌桨叶数量为四片,每片所述侧搅拌桨叶周向设置于所述侧搅拌杆底端;每片所述侧搅拌桨叶呈长方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分搅拌罐数量为四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搅拌罐两侧;所述分搅拌罐设置高度大于所述主搅拌罐的设置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分加料管数量为三个。进一步的,所述分搅拌桨叶分为两层,每层所述分搅拌桨叶数量为四片,每层所述分搅拌桨叶周向设置于所述分搅拌杆侧壁;每片所述分搅拌桨叶呈长方形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底端设有底脚垫片,每个所述支撑脚与所述底脚垫片垂直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所述紧固件为膨胀螺丝、螺栓、螺母、螺钉、自攻螺钉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向四个分罐体内分别通过三个不同的分加料管向分罐体内加入不同组分、不同量的第一反应原料,启动分搅拌电机带动分搅拌杆转动,分搅拌桨叶带动三种组分的原料在分罐体内转动搅拌、反应,四个分罐体同时进行搅拌反应;当其中一个分罐体内原料搅拌时间达到4小时后,打开分出料管,分罐体内的第一次混合料通过连接管流入主罐体内,通过主罐体的两个主加料管分别加入不同组分、不同量的第二反应原料,启动主搅拌电机带动主搅拌杆转动,主搅拌杆底端主搅拌桨叶转动,同时主搅拌杆顶端通过传动齿轮带动连接齿轮转动,侧搅拌杆同时转动,侧搅拌桨叶转动,第一次混合料和第二反应原料混合搅拌、反应,主搅拌桨叶带动液面底端正向转动,侧搅拌桨叶带动液面顶端反向转动,当主搅拌罐的原料搅拌时间达到50分钟后,打开主出料管排空主罐体内原液后,接着打开二个分罐体的分出料管,使分罐体内第一次混合料流入主罐体内搅拌反应。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对每个分罐体内原液进行搅拌混合,整个装置可达到循环连续搅拌过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针对了一种纳米纤维纺丝原液配方的搅拌过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原液混合搅拌装置,满足原液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一次加料混合和二次加料混合的需求,通过设置多个分搅拌罐和主搅拌罐的结构形式,将一次加料混合过程在分搅拌罐中进行,将二次加料混合过程在主搅拌罐中进行,将两次反应过程进行分开进行,避免了不同反应组分之间的产生污染;同时可将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进行错时进行,极大程度的减少了反应时间,提高了装置的混合搅拌效率。(2)本专利技术在将主搅拌罐内的搅拌装置设置呈主搅拌杆配合侧搅拌杆联动搅拌的形式,可对搅拌罐混合液的底部和顶部实现分层搅拌,使混合液搅拌时更加激荡,使反应更充分,反应速率快,提高了主搅拌罐的搅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主搅拌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分搅拌罐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吸附性能纳米纤维制备用原液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搅拌罐、下固定板、下固定块、分搅拌罐、上固定板、上固定块、连接支撑杆、支撑脚、连接管,所述主搅拌罐设置于所述下固定板上,所述下固定块周向设置于所述主搅拌罐外壁,所述下固定块底面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块侧面与所述主搅拌罐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主搅拌罐包括主罐体、主加料管、主出料管、主搅拌电机、主搅拌杆、传动齿轮、主搅拌桨叶、侧搅拌杆、侧固定杆、连接齿轮、侧搅拌桨叶,所述主加料管设置于所述主罐体顶端一侧,所述主出料管设置于所述主罐体底端中心;所述主搅拌电机设置于所述主罐体顶端中心,所述主搅拌杆设置于所述主罐体内,所述主搅拌杆顶端与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主搅拌杆顶端侧壁,与所述主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主搅拌桨叶设置于所述主搅拌杆底端,与所述主搅拌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侧搅拌杆设置于所述主搅拌杆两侧,每个所述侧搅拌杆顶端与所述主罐体内顶面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所述侧固定杆设置于所述侧搅拌杆中间一侧,所述侧固定杆一端与所述主罐体内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侧固定杆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侧搅拌杆实现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齿轮设置于所述侧搅拌杆顶端侧壁,与所述侧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连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侧搅拌桨叶设置于所述侧搅拌杆底端,与所述侧搅拌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分搅拌罐设置与所述主搅拌罐两侧,呈对称设置,所述上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分搅拌罐底端,所述上固定块周向设置于所述分搅拌罐外壁,所述上固定块底面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上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块侧面与所述分搅拌罐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搅拌罐包括分罐体、分加料管、分出料管、分搅拌电机、分搅拌杆、分搅拌桨叶,所述分加料管设置于所述分罐体顶端一侧,所述分出料管设置于所述分罐体底端中心;所述分搅拌电机设置于所述分罐体顶端中心,所述分搅拌杆设置于所述分罐体内,所述分搅拌杆顶端与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分搅拌桨叶设置于所述分搅拌杆底端,与所述分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撑杆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底面一侧,所述连接支撑杆底端与所述下固定板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脚分别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底面另一侧和所述下固定板底面;所述连接管一端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分出料管连接,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所述主罐体侧壁贯通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吸附性能纳米纤维制备用原液混合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搅拌罐、下固定板、下固定块、分搅拌罐、上固定板、上固定块、连接支撑杆、支撑脚、连接管,所述主搅拌罐设置于所述下固定板上,所述下固定块周向设置于所述主搅拌罐外壁,所述下固定块底面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下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固定块侧面与所述主搅拌罐外壁固定连接;所述主搅拌罐包括主罐体、主加料管、主出料管、主搅拌电机、主搅拌杆、传动齿轮、主搅拌桨叶、侧搅拌杆、侧固定杆、连接齿轮、侧搅拌桨叶,所述主加料管设置于所述主罐体顶端一侧,所述主出料管设置于所述主罐体底端中心;所述主搅拌电机设置于所述主罐体顶端中心,所述主搅拌杆设置于所述主罐体内,所述主搅拌杆顶端与所述搅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设置于所述主搅拌杆顶端侧壁,与所述主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主搅拌桨叶设置于所述主搅拌杆底端,与所述主搅拌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侧搅拌杆设置于所述主搅拌杆两侧,每个所述侧搅拌杆顶端与所述主罐体内顶面通过轴承实现转动连接;所述侧固定杆设置于所述侧搅拌杆中间一侧,所述侧固定杆一端与所述主罐体内壁垂直固定连接,所述侧固定杆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侧搅拌杆实现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齿轮设置于所述侧搅拌杆顶端侧壁,与所述侧搅拌杆固定连接,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连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侧搅拌桨叶设置于所述侧搅拌杆底端,与所述侧搅拌杆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分搅拌罐设置与所述主搅拌罐两侧,呈对称设置,所述上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分搅拌罐底端,所述上固定块周向设置于所述分搅拌罐外壁,所述上固定块底面通过紧固件与所述上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块侧面与所述分搅拌罐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搅拌罐包括分罐体、分加料管、分出料管、分搅拌电机、分搅拌杆、分搅拌桨叶,所述分加料管设置于所述分罐体顶端一侧,所述分出料管设置于所述分罐体底端中心;所述分搅拌电机设置于所述分罐体顶端中心,所述分搅拌杆设置于所述分罐体内,所述分搅拌杆顶端与所述搅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中
申请(专利权)人:英鸿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