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27514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6: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包括液囊部、控制部以及油管部;所述液囊部通过油管部与控制部相连接;所述液囊部包括液囊(1)、液箱(9);所述液囊(1)、液箱(9)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7);液体通过第一单向阀(27)在液囊(1)、液箱(9)之间抽离,进而使潜水器实现上浮、下潜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实现了超高压环境下稳定的排油,油量控制精度高为1ml。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的低压快速回油系统的水面快速回油功能,能够快速的将油囊中的液压油压回油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系统比传统的浮力系统更加省电,能够为水下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Buoyancy regulating device of submersi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浮力调节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潜水器的浮力调节装置无法快速地完成下潜、上浮动作,并且耗电快,容易造成潜水器的丢失等问题。专利文献CN206187311U公开了一种全海深超高压海水采样器自主浮力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外部支架、耐压壳体、耐压壳体端盖、外部油囊、压力传感器、水下距离检测仪以及浮力控制瓶,所述浮力控制瓶安装在外部支架外侧,耐压壳体安装在外部支架内腔,耐压壳体薄壁圆筒结构,其两端固定连接有耐压壳体端盖,液压缸安装在耐压壳体上,外部油囊和液压缸之间通过螺纹连接,耐压壳体内的无刷电机通过减速器和丝杆螺母与液压缸内的活塞连接;所述的外部支架还装有压力传感器和水下距离检测仪,可以搭载全海深超高压海水采样器,调节全海深超高压海水采样器在水下的浮力大小,从而达到自主无人控制全海深超高压海水采样器的潜水深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包括液囊部、控制部以及油管部;所述液囊部通过油管部与控制部相连接;所述液囊部包括液囊、液箱;所述液囊、液箱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液体通过第一单向阀在液囊、液箱之间抽离,进而使潜水器实现上浮、下潜动作。优选地,所述油管部包括第一油管、第四油管;所述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还包括接头部;所述接头部包括高压接头、阀块接头;所述控制部包括开关阀;所述液囊部依次通过高压接头、第四油管连接至阀块接头的一端;所述阀块接头的另一端连接至开关阀的一端;所述控制部,还包括减速机构、第二电机、高压电磁阀以及高压液泵;所述开关阀的另一端通过减速机构连接至第二电机;所述控制部,还包括压力传感器、第二单向阀;所述接头部,还包括第一三通接头、第二三通接头;所述压力传感器、第二单向阀的一端、阀块接头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三通接头连接至第二三通接头;所述油管部,还包括第二油管、第五油管;所述高压电磁阀的一端通过第二油管连接至第二三通接头;所述高压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油管连接至液箱内的流量计的一端;所述液箱内的流量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油管连接至高压液泵的一端;所述高压液泵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单向阀的另一端;所述高压液泵通过联轴器连接至第一电机。优选地,所述控制部,还包括第一固定架、固定盘;所述高压电磁阀通过第一固定架紧固在固定盘上;所述高压液泵通过第二固定架紧固在固定盘上;所述油管机构,还包括第三油管;所述液箱内的流量计通过第三油管连接至开关阀。优选地,所述液箱内设置有真空气泵;所述液箱的另一端设置有主控控制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实现了超高压环境下稳定的排油,油量控制精度高为1ml。2、本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的低压快速会有系统的水面的快速回油功能,能够快速的将油囊中的液压油压回油箱。3、本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系统比传统的浮力系统更加省电,能够为水下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4、本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系统集成性好,可作为单独的模块进行安装和使用。5、本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系统的结构采用对称的紧凑布置,小型化好,能够有效利用水下潜水器的有限空间,且对潜水器的质量分布影响较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系统的原理图。图中所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包括液囊部、控制部以及油管部;所述液囊部通过油管部与控制部相连接;所述液囊部包括液囊1、液箱9;所述液囊1、液箱9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7;液体通过第一单向阀27在液囊1、液箱9之间抽离,进而使潜水器实现上浮、下潜动作。所述液囊1优选地设置在潜水器外部。所述油管部包括第一油管2、第四油管20;所述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还包括接头部;所述接头部包括高压接头19、阀块接头12;所述控制部包括开关阀13;所述液囊部依次通过高压接头19、第四油管20连接至阀块接头12的一端;所述阀块接头12的另一端连接至开关阀13的一端;所述控制部,还包括减速机构14、第二电机15、高压电磁阀4以及高压液泵7;所述开关阀13的另一端通过减速机构14连接至第二电机15;所述控制部,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1、第二单向阀16;所述接头部,还包括第一三通接头22、第二三通接头23;所述压力传感器11、第二单向阀16的一端、阀块接头12的另一端均通过第一三通接头22连接至第二三通接头23;所述油管部,还包括第二油管6、第五油管21;所述高压电磁阀4的一端通过第二油管6连接至第二三通接头23;所述高压电磁阀4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油管2连接至液箱9内的流量计的一端;所述液箱9内的流量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五油管21连接至高压液泵7的一端;所述高压液泵7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单向阀16的另一端;所述高压液泵7通过联轴器连接至第一电机10。所述控制部,还包括第一固定架5、固定盘3;所述高压电磁阀4通过第一固定架5紧固在固定盘3上;所述高压液泵7通过第二固定架8紧固在固定盘3上;所述油管机构,还包括第三油管17;所述液箱9内的流量计通过第三油管17连接至开关阀13。所述液箱9内设置有真空气泵24;所述液箱9的另一端设置有主控控制板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潜水器浮力调节控制系统,包括高压排油系统、低压回油系统;高压排油系统:控制将液体从液箱9抽至液囊1;低压回油系统:控制使液箱9产生负压,进而使液体从液囊1回流到液箱9。本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控制系统,还包括流量检测模块、压力检测模块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流量检测模块、压力检测模块以及控制单元之间通过逻辑门电路电连接。所述流量检测模块:检测液箱9内液体变化;所述压力检测模块:测量内液路的液压;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运行。本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控制系统,对上述的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进行控制。本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还包括控制平台,所述控制平台包括上述的潜水器浮力调节控制系统。本技术提供的潜水器浮力调节控制系统或者上述的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或者下述的潜水器浮力调节控制方法:在所述潜水器浮力调节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所述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能够工作在上浮工作模式、下潜工作模式:所述下潜工作模式包括水下高压回油工作模式、水下低压回油工作模式;在上浮工作模式中: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通过主控控制板18设定预设油量;当液箱9内的流量计检测到预设油量小于液箱内油量时,开启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驱动高压液泵7转动,进而使液体从液箱9中抽离至液囊1内;在水下低压回油工作模式中: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压力传感器11确定为水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囊部、控制部以及油管部;所述液囊部通过油管部与控制部相连接;所述液囊部包括液囊(1)、液箱(9);所述液囊(1)、液箱(9)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7);液体通过第一单向阀(27)在液囊(1)、液箱(9)之间抽离,进而使潜水器实现上浮、下潜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囊部、控制部以及油管部;所述液囊部通过油管部与控制部相连接;所述液囊部包括液囊(1)、液箱(9);所述液囊(1)、液箱(9)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27);液体通过第一单向阀(27)在液囊(1)、液箱(9)之间抽离,进而使潜水器实现上浮、下潜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部包括第一油管(2)、第四油管(20);所述潜水器浮力调节装置,还包括接头部;所述接头部包括高压接头(19)、阀块接头(12);所述控制部包括开关阀(13);所述液囊部依次通过高压接头(19)、第四油管(20)连接至阀块接头(12)的一端;所述阀块接头(12)的另一端连接至开关阀(13)的一端;所述控制部,还包括减速机构(14)、第二电机(15)、高压电磁阀(4)以及高压液泵(7);所述开关阀(13)的另一端通过减速机构(14)连接至第二电机(15);所述控制部,还包括压力传感器(11)、第二单向阀(16);所述接头部,还包括第一三通接头(22)、第二三通接头(23);所述压力传感器(11)、第二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琏曹军军汪东平沈锐杨小辉姚宝恒李戴维任平马厦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零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