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2653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5: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包括行走底盘结构、动力单元、淤泥搅拌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和吸排泥装置;所述行走底盘结构:用于智能清淤机在水中和地面行走:所述动力单元:用于提供水下智能清淤机运行时所需要的动力:所述淤泥搅拌装置:用于搅动河道表面的淤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采用机器代替人工清理河道内部的淤泥,清理时整机的行走和作业全部遥控操作,无需人在现场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避免了人工作业危险和作业的疲劳,而且机器能够重复利用,清理河道的成本比较低,而且整个水下智能清淤机的操作方便,使用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An Underwater Intelligent Silt Clea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流污泥清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
技术介绍
城市箱涵清淤一直采用人工作业,这样做也一方面危险性极大,同时夹杂着沼气,气味很臭,另一方面人工在污泥中劳动作业强度很大,一般人难以承受,特别是遇到大雨或者暴雨来不及躲避,会有生命危险,而且人工清理的速度慢,清理的成本比较高。城市小河道或者断头河,小河道仅2~3m宽,水深达到3~4m,由于是古河道,有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历史,河岸是用片石砌筑,采用常规办法清淤需要放水,而一旦水位下降,会引起河道堤坝塌方,无法重新修复,故此古河道清淤是个大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包括行走底盘结构、动力单元、淤泥搅拌装置、电气控制装置和吸排泥装置;所述行走底盘结构:用于智能清淤机在水中和地面行走:所述动力单元:用于提供水下智能清淤机运行时所需要的动力:所述淤泥搅拌装置:用于搅动河道表面的淤泥:所述电气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整个水下智能清淤机的运行;所述吸排泥装置:用于将搅松的淤泥送到指定区域。优选的,所述行走底盘结构采用具有浮箱的履带式结构,浮箱采用船体构造,所述浮箱包裹履带后端,所述行走底盘结构内部设置有行走液压马达,所述行走底盘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链轮机构,导向链轮机构用于调整行走底盘结构的运行方向。优选的,所述淤泥搅拌装置包括主轴、搅拌叶片、两组液压马达和液压油缸装置,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主轴的外表面,两组所述液压马达设在搅拌叶片的两端,所述液压油缸装置设置在淤泥搅拌装置的上端一侧,所述液压油缸装置用于调整淤泥搅拌装置的清淤角度。优选的,所述吸排泥装置采用潜水式泥浆泵,所述潜水式泥浆泵的一端设置有输泥管线。优选的,所述动力单元包括发电机组和发动机液压系统,所述发电机组为照明装置和潜水式泥浆泵提供动力,所述发动机液压系统为整个水下智能清淤机中的液压设备提供动力。优选的,所述电气控制装置包括双GPS系统和无线模块,所述电气控制装置通过双GPS系统和无线模块与电脑无线连接。优选的,所述浮箱包括前中后隔舱,所述浮箱用于调整水下智能清淤机的浮航姿态或者作业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机器代替人工清理河道内部的淤泥,清理时整机的行走和作业全部遥控操作,无需人在现场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避免了人工作业危险和作业的疲劳,而且机器能够重复利用,清理河道的成本比较低,而且整个水下智能清淤机的操作方便,使用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中动力单元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的侧视图。图中:1、行走底盘结构;2、动力单元;3、淤泥搅拌装置;4、电气控制装置;5、吸排泥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3所示,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包括行走底盘结构1、动力单元2、淤泥搅拌装置3、电气控制装置4和吸排泥装置5;行走底盘结构1:用于智能清淤机在水中和地面行走:动力单元2:用于提供水下智能清淤机运行时所需要的动力:淤泥搅拌装置3:用于搅动河道表面的淤泥:电气控制装置4:用于控制整个水下智能清淤机的运行;吸排泥装置5:用于将搅松的淤泥送到指定区域。行走底盘结构1采用具有浮箱的履带式结构,浮箱采用船体构造,浮箱包裹履带后端,行走底盘结构1内部设置有行走液压马达,行走底盘结构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链轮机构(现有机构),导向链轮机构用于调整行走底盘结构1的运行方向;行走底盘结构1采用具有浮箱的履带式结构,浮箱采用船体构造,浮箱包裹履带后端,行走底盘结构1内部设置有行走液压马达。淤泥搅拌装置3包括主轴、搅拌叶片、两组液压马达和液压油缸装置,搅拌叶片设置在主轴的外表面,两组液压马达设在搅拌叶片的两端,液压油缸装置设置在淤泥搅拌装置3的上端一侧,液压油缸装置用于调整淤泥搅拌装置3的清淤角度,液压油缸装置包括液压油缸和液压推杆,调整时,液压越大液压油缸装置一端的液压推杆越长,淤泥搅拌装置3高度越低。吸排泥装置5采用潜水式泥浆泵,潜水式泥浆泵的一端设置有输泥管线,潜水式泥浆泵的叶片将泥浆送入输泥管线中。动力单元2包括发电机组和发动机液压系统,发电机组为照明装置和潜水式泥浆泵提供动力,照明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设置在水下智能清淤机上端一侧的照明灯,发动机液压系统为整个水下智能清淤机中的液压设备提供动力。行走液压马达、液压油缸装置、液压马达均为液压设备,液压设备包括水下智能清淤机中以液压为动力的设备。电气控制装置4包括双GPS系统和无线模块,电气控制装置4通过双GPS系统和无线模块与电脑无线连接,双GPS系统包括GPS定位系统和GPS控制系统,无线模块起辅助作用,电脑显示水下智能清淤机的运行画面并且控制整个水下智能清淤机的运行。浮箱包括前中后隔舱,浮箱用于调整水下智能清淤机的运行状态。水下智能清淤机上还设置有浮漂。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使用时,动力单元2中的发动机液压系统为行走底盘结构1中履带结构中的行走液压马达提供动力,通过行走液压马达驱动链轮带动履带在陆地上行走,行走过程中导向链轮机构能够调整行走底盘结构1的行走方向,行走到河道中后,浮箱注水,浮箱内部气体排出,整体的质量变大,浮箱和整机进入水中,在水中行驶,行驶到清理位置时,淤泥搅拌装置3启动,发动机液压系统为淤泥搅拌装置3中的液压马达提供动力,液压马达驱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搅拌叶片转动,搅拌叶片进淤泥搅拌成浆糊状,搅拌过程中,发动机液压系统为液压油缸装置提供动力,液压油缸装置驱动淤泥搅拌装置3转向,从而调整水下智能清淤机的清淤厚度,搅拌过程的搅拌速度由液压马达控制,搅拌后,发电机组控制吸排泥装置5中的潜水式泥浆泵启动,把泥浆吸入泵体,潜水式泥浆泵中的离心叶片把泥浆排到输泥管线内,经过管道泥浆排到指定地区,清理完淤泥后,浮箱内部充气排水,浮箱的质量减小,浮箱产生的浮力大于重力,从而使得水下智能清淤机漂浮起来;使用过程中电脑通过双GPS系统和无线模块与水下智能清淤机连接,电脑控制整个水下智能清淤机的运行,水下智能清淤机在水中运行时,水上控制采用常规现有的控制方式,水下作业时,采用浮漂形式,浮漂随整机的水位代调整高度;使用时,采用机器代替人工清理河道内部的淤泥,清理时整机的行走和作业全部遥控操作,无需人在现场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避免了人工作业危险和作业的疲劳,而且机器能够重复利用,清理河道的成本比较低,而且整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底盘结构(1)、动力单元(2)、淤泥搅拌装置(3)、电气控制装置(4)和吸排泥装置(5);所述行走底盘结构(1):用于智能清淤机在水中和地面行走:所述动力单元(2):用于提供水下智能清淤机运行时所需要的动力:所述淤泥搅拌装置(3):用于搅动河道表面的淤泥:所述电气控制装置(4):用于控制整个水下智能清淤机的运行;所述吸排泥装置(5):用于将搅松的淤泥送到指定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底盘结构(1)、动力单元(2)、淤泥搅拌装置(3)、电气控制装置(4)和吸排泥装置(5);所述行走底盘结构(1):用于智能清淤机在水中和地面行走:所述动力单元(2):用于提供水下智能清淤机运行时所需要的动力:所述淤泥搅拌装置(3):用于搅动河道表面的淤泥:所述电气控制装置(4):用于控制整个水下智能清淤机的运行;所述吸排泥装置(5):用于将搅松的淤泥送到指定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底盘结构(1)采用具有浮箱的履带式结构,浮箱采用船体构造,所述浮箱包裹履带后端,所述行走底盘结构(1)内部设置有行走液压马达,所述行走底盘结构(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链轮机构,导向链轮机构用于调整行走底盘结构(1)的运行方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智能清淤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淤泥搅拌装置(3)包括主轴、搅拌叶片、两组液压马达和液压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靖忠邵爱明田中源高兴为
申请(专利权)人:中清深利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