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生媛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944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驱动主机、料斗、造粒仓、出料箱、收集仓、控制器、设备基座,驱动主机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驱动主机顶部末端,驱动主机上端设有造粒仓,造粒仓前端设有装设出料箱的凹槽。本发明专利技术塑料颗粒从贴面板挤出后与外包转盘接触挤压,根据挤出的长度变化带动压轴后移,到达气动腔对应位置后带动扇面轴与压轴进行气动旋转,进而使分离条能够对颗粒进行快速切割,实现了对颗粒的单独、等距切割处理,且高效切割状态下保证了颗粒的平整,方便了后续的包装与加工。

A Plastic Granulation Equipmen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Self-Test Pneumat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粒生产用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塑料在合成、成型加工、流通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料以及废弃制品,废弃制品是在生活民用以及工业用途中使用过并淘汰下来的塑料,塑料属于短期无法腐烂的材料,并且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市面通过塑料造粒生产设备来对废气的塑料进行回收,通过热化处理将塑料集中,再由颗粒形式产出,可以当作原料再次使用,经过回收挤出的颗粒叫做PP再生料。市面上现有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的问题:现技术的造粒生产设备对于颗粒切除工序精准度不够,导致颗粒的长度不一致,不利于收集,并且常常会因为热化粘性出现颗粒锥面,导致在后续的装袋工序上对包装袋造成破损,有待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以解决现技术的造粒生产设备对于颗粒切除工序精准度不够,导致颗粒的长度不一致,不利于收集,并且常常会因为热化粘性出现颗粒锥面,导致在后续的装袋工序上对包装袋造成破损,有待优化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驱动主机、料斗、造粒仓、出料箱、收集仓、控制器、设备基座,驱动主机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设备基座顶部末端,驱动主机上端设有造粒仓,造粒仓前端设有装设出料箱的凹槽,出料箱通过嵌合方式安装于造粒仓左侧后端,驱动主机通过料斗与造粒仓相连接,收集仓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设备基座前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造粒仓包括分切机构、防护外框、输出管道、热化管、导入管,导入管设于料斗底部,输出管道左端与导入管相扣合,分切机构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输出管道右端,热化管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输出管道四周,防护外框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分切机构右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分切机构包括均切器、主动轮、自测机构、转送机构,转送机构为圆筒形结构,且与主动轮右端相套合,均切器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自测机构左侧,自测机构分别与转送机构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输出管道包括分料仓、分料孔、贴面板,分料孔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贴面板内部,贴面板左侧与分料仓右端相连接,分料孔与均切器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均切器包括分离条、外包转盘、联转盖帽,联转盖帽设于外包转盘中部,并为一体化结构,分离条通过焊接方式安装于外包转盘内部后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自测机构包括压轴、无阻面、气动腔、扇面轴,压轴设有两个以上,且贯穿连接于主动轮内部,主动轮内部右端均匀等距分布有气动腔,扇面轴通过套合方式分别安装于压轴右端,无阻面设于扇面轴右端,并为一体化结构,气动腔顶部与无阻面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转送机构包括排料口、集中口、引导片,集中口设于转送机构左端中部,并为一体化结构,引导片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集中口四周,排料口设于引导片末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分离条左侧垂直设有刀刃面,在与物料接触后能够快速将其切除,提高分离效率。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扇面轴右端分别装配有弹性元件,能够为压轴的复位提供动力,以便于后续的自测使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引导片为波浪螺旋结构设计,在集中口旋转时能够将物料导入排料口内部,进而从出料箱送出。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通过控制器启动设备,并将原料通过料斗导入,此时在驱动主机的带动下对原料进行搅拌压缩,从而导入造粒仓内部进行造粒加工,最终通过出料箱落入收集仓内部,导入管连接料斗底部,在经过驱动主机的搅拌后,顺利将原料送入热化管内部,经过热化管加热后的原料软化,并通过分切机构进行造粒切割加工,通过均切器对应分料孔,自测机构根据原料挤出的长度进行自测,并转动均切器进行切割,贴面板连接分料仓右侧,通过分料孔将分料仓内挤出的原料进行分段分条处理,外包转盘与挤出的颗粒接触后,带动自测机构后退,并触发旋转动力,此时形成了自测的功能,从而能够带动分离条对其进行快速切割,压轴的旋转动力来源主要通过扇面轴与气动腔接触,当复位状态下时,扇面轴的无阻面与气动腔对应,则气动效果无法施展,但受到压力后退时,气动腔对应扇面轴主体,此时气动达到效果,集中口用于收集切割后的塑料颗粒,并在转动过程中通过引导片将颗粒引入排料口内进行导出。基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操作后可达到的优点有:塑料颗粒从贴面板挤出后与外包转盘接触挤压,根据挤出的长度变化带动压轴后移,到达气动腔对应位置后带动扇面轴与压轴进行气动旋转,进而使分离条能够对颗粒进行快速切割,实现了对颗粒的单独、等距切割处理,且高效切割状态下保证了颗粒的平整,方便了后续的包装与加工。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的造粒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的分切机构与输出管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的分切机构与防护外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的均切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的主动轮内部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的转送机构内部结构剖视图。附图中标号说明:驱动主机-1、料斗-2、造粒仓-3、出料箱-4、收集仓-5、控制器-6、设备基座-7、分切机构-3a、防护外框-3b、输出管道-3c、热化管-3d、导入管-3e、均切器-3a1、主动轮-3a2、自测机构-3a3、转送机构-3a4、分料仓-3c1、分料孔-3c2、贴面板-3c3、分离条-3a11、外包转盘-3a12、联转盖帽-3a13、压轴-3a31、无阻面-3a32、气动腔-3a33、扇面轴-3a34、排料口-3a41、集中口-3a42、引导片-3a43。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在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到的上下、里外、前后以及左右均以图1中的方位为基准。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驱动主机1、料斗2、造粒仓3、出料箱4、收集仓5、控制器6、设备基座7,所述驱动主机1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设备基座7顶部末端,所述驱动主机1上端设有造粒仓3,所述造粒仓3前端设有装设出料箱4的凹槽,所述出料箱4通过嵌合方式安装于造粒仓3左侧后端,所述驱动主机1通过料斗2与造粒仓3相连接,所述收集仓5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设备基座7前端,通过控制器6启动设备,并将原料通过料斗2导入,此时在驱动主机1的带动下对原料进行搅拌压缩,从而导入造粒仓3内部进行造粒加工,最终通过出料箱4落入收集仓5内部。所述造粒仓3包括分切机构3a、防护外框3b、输出管道3c、热化管3d、导入管3e,所述导入管3e设于料斗2底部,所述输出管道3c左端与导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驱动主机(1)、料斗(2)、造粒仓(3)、出料箱(4)、收集仓(5)、控制器(6)、设备基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主机(1)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设备基座(7)顶部末端,所述驱动主机(1)上端设有造粒仓(3),所述造粒仓(3)前端设有装设出料箱(4)的凹槽,所述出料箱(4)通过嵌合方式安装于造粒仓(3)左侧后端,所述驱动主机(1)通过料斗(2)与造粒仓(3)相连接,所述收集仓(5)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设备基座(7)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其结构包括驱动主机(1)、料斗(2)、造粒仓(3)、出料箱(4)、收集仓(5)、控制器(6)、设备基座(7),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主机(1)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设备基座(7)顶部末端,所述驱动主机(1)上端设有造粒仓(3),所述造粒仓(3)前端设有装设出料箱(4)的凹槽,所述出料箱(4)通过嵌合方式安装于造粒仓(3)左侧后端,所述驱动主机(1)通过料斗(2)与造粒仓(3)相连接,所述收集仓(5)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设备基座(7)前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仓(3)包括分切机构(3a)、防护外框(3b)、输出管道(3c)、热化管(3d)、导入管(3e),所述导入管(3e)设于料斗(2)底部,所述输出管道(3c)左端与导入管(3e)相扣合,所述分切机构(3a)通过套合方式安装于输出管道(3c)右端,所述热化管(3d)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输出管道(3c)四周,所述防护外框(3b)通过扣合方式安装于分切机构(3a)右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切机构(3a)包括均切器(3a1)、主动轮(3a2)、自测机构(3a3)、转送机构(3a4),所述转送机构(3a4)为圆筒形结构,且与主动轮(3a2)右端相套合,所述均切器(3a1)设有两个以上,且均匀等距分布于自测机构(3a3)左侧,所述自测机构(3a3)分别与转送机构(3a4)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自测气动原理的塑料造粒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生媛
申请(专利权)人:吴生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