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排水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63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道路排水带,包括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一条以上的侧标线斜向排水带;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和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分别横向设置在道路的路面上,所述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条侧标线斜向排水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快速施工修建,可缩短路面纵向排水距离,改路面单一纵向排水为纵、横双向综合排水,通过横向拦截把路面纵向汇流排入道路两侧边沟中,削弱水流对路面的冲刷强度,达到减少路面啃边、冲沟等水毁病害的,节约道路维养成本的目的,另外凸起的排水带还可以起到震动提醒减速的作用,这也提高了山岭路线日常行车的安全性。

A Road Drainage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排水带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排水带,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山岭区三、四级和等外级公路中,路线由于受地形和投资限制,具有纵坡大、弯道多、连续下坡路段长的特点,传统路面排水设施如边沟、纵向拦水带等大都以纵向排水为主,无合适横向排水设施。在雨季,路面微流域纵向汇水流量大,流速快,对道路的冲刷强度大,易形成路面啃边、冲沟等水毁损坏,尤其是在有车辙病害的路面上更为显著。这些水毁病害,不仅提高了公路的日常维养费用,还影响了行车的安全和舒适性。解决此类问题,关键是在原路面设置有效的横向分散排水设施,减小路面汇流面积,改善路面纵、横双向综合排水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排水带,本技术为一种在不阻断现有交通,不改变现有路线线型,不破坏现有路面的情况下,可以快速方便施工修建的道路横向排水带,在道路长、大纵坡段,它可以缩短路面纵向排水距离,改路面单一纵向排水为纵、横双向综合排水,通过横向拦截把路面纵向汇流排入道路两侧边沟中,削弱水流对路面的冲刷强度,达到减少路面啃边、冲沟等水毁病害的,节约道路维养成本的目的,另外凸起的排水带还可以起到震动提醒减速的作用,这也提高了山岭路线日常行车的安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排水带,包括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一条以上的侧标线斜向排水带;所述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和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分别横向设置在道路的路面上,所述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条侧标线斜向排水带,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采用热熔连接,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横向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路肩上,道路两侧的路肩的一侧分别设有边沟。所述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的宽度均为25-35cm,长度均与道路路面的宽度相同,且前标线横向排水带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的间距为50-70cm。所述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圆弧形顶点距离路面的高为3-6cm。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连接的夹角为130~150°。所述一条以上的侧标线斜向排水带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圆弧形顶点距离路面高为3-6cm。所述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与道路路面的中心线成90°。在道路超高单侧横坡路段,侧标线斜向排水带只设置在道路低侧的路肩上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连接。所述排水带的材料均为热熔型标线涂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不阻断现有交通、不改变现有线型和不破坏现有路面的情况下,缩短路面纵向排水距离,改路面单一纵向排水为纵、横双向综合排水,从而达到减少路面啃边、冲沟等水毁病害的目的。(2)本技术排水带的横截面形式采用圆弧形截面,且高宽比在0.1和0.24之间,在起到震动提醒减速的同时,也避免了车辆大颠簸。(3)本技术材料选用道路标线施工中使用比较广泛的热熔标线涂料,施工技术成熟易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排水带的平面布置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排水带在超高单侧大横坡路段平面布置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拦水带横截面的大样图;图中各标号:1-路面、2-前标线横向排水带、3-后标线横向排水带、4-侧标线斜向排水带、5-路肩、6-边沟、7-中心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2所示,本道路排水带设置在长大纵坡段,包括1条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1条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2条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所述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和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分别横向设置在道路的路面1上,所述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条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采用热熔连接,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横向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路肩5上;所述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宽度均为25cm,长度均与道路路面1的宽度相同,且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间距为50cm;所述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圆弧形顶点距离路面的高为3cm;所述每条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连接的夹角为130°。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圆弧形顶点距离路面高为3cm;所述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与道路路面1的中心线7成90°。本实施例道路排水带的工作过程如下:路面纵向汇水如图1中箭头所示,在路面1汇集后,流至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及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处,在其横向拦阻作用下,流动方向由纵向改为横向,经路肩5后流入道路两侧边沟6中。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道路排水带设置在道路超高单侧横坡路段,包括1条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1条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1条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所述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和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分别横向设置在道路的路面1上,所述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低侧处设有一条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采用热熔连接,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横向设置在道路低侧的路肩5上;所述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宽度均为30cm,长度均与道路路面1的宽度相同,且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间距为60cm;所述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圆弧形顶点距离路面的高为5cm;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连接的夹角为140°。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的截面均为圆弧形,且圆弧形顶点距离路面高为5cm;所述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与道路路面1的中心线7成90°。实施例3:本实施例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分别设有3条,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设有6条,其中一条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一条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及该条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两侧的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为一组,共3组,所述每组中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宽度均为35cm,长度均与道路路面1的宽度相同,且每组中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间距为70cm;所述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圆弧形截面的顶点距离路面的高为6cm;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连接的夹角为150°。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的圆弧形截面的顶点距离路面高为6cm;本实施例的排水带材料与常规道路标线材料相同,即为热熔型标线涂料,为增强其与路面的连接强度,拦水带下方路面应进行拉毛、清洁处理。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排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一条以上的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所述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和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分别横向设置在道路的路面(1)上,所述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条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采用热熔连接,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横向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路肩(5)上,道路两侧的路肩(5)的一侧分别设有边沟(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排水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一条以上的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所述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和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分别横向设置在道路的路面(1)上,所述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条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采用热熔连接,所述侧标线斜向排水带(4)横向设置在道路两侧的路肩(5)上,道路两侧的路肩(5)的一侧分别设有边沟(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排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条以上的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一条以上的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宽度均为25-35cm,长度均与道路路面(1)的宽度相同,且前标线横向排水带(2)与后标线横向排水带(3)的间距为50-70cm。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正光杨玉龙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