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路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25399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5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水路面,属于道路建筑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路道透水铺装建设成本过大的问题。本透水路面,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路基、底基层和路面基层,路面基层上设置有一层透水性面层,路面基层和底基层中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透水的透水孔,透水孔由上往下依次贯穿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并向下延伸至路基中。它在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开设透水孔后,能够将雨水向下快速渗透,并通过透水孔排泄到路基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道路排水管网的负荷,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还原、补充地下水,维持地下生态系统平衡,防止地表沉降及路面崩塌,而且本透水路面可基于原有的非透水性路面进行直接改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建筑
,涉及一种路面,特别是一种透水路面
技术介绍
透水铺装是指将透水良好,空隙率较高的材料应用于道路面层、基层甚至土基,在保证一定的道路设计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能够使雨水顺利进入铺面结构内部,流过具有临时贮水能力的基层,直接渗入土基或铺面内部的排水管排出,从而达到雨水渗流地下、减少地表径流的一种铺装型式。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1718069A】公开的一种透水路面结构,由上往下具有多孔性沥青混合料表面层、多孔性沥青混合料中面层、透水式开级配下面层、级配碎石基层、过滤层、土工织物层和土基层。它通过在多层铺装结构中完全使用透水材料,利用其自身多空隙结构的较强渗透能力,将降雨下渗到原地面土壤里或者也可以将降雨暂时存储在铺装结构层的孔隙中,形成地下水库。该类透水铺装虽然具有以上的优点,但是其建设成本较大,且不利于旧城区的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透水路面,它透水效果好,且利于对原有的路面进行改造,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透水路面,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路基、底基层和路面基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基层上设置有一层透水性面层,所述路面基层和底基层中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透水的透水孔,所述透水孔由上往下依次贯穿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并向下延伸至路基中。本透水路面包括透水性面层、以及具有贯穿型透水孔的路面基层和底基层,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开设透水孔后,能够将雨水向下快速渗透,并通过透水孔排泄到路基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城市道路排水管网的负荷,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还原、补充地下水,维持地下生态系统平衡,防止地表沉降及路面崩塌;而且本透水路面可基于原有的非透水性路面进行直接改造,即仅将面层改造成透水性面层,且只在路面基层和底基层中打孔,不改变原有的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固有结构,改造成本较低,此外透水孔的设置还能够有效地吸收汽车、摩托车及交通意外环境的各类噪声,有效地改善城市噪音污染。在上述的透水路面中,所述透水孔内填充有透水混凝土。透水孔内填充透水混凝土后,能够在保证透水性的前提下,保持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整体承载力,避免道路崩塌、变形。在上述的透水路面中,所述透水孔垂直设置。垂直设置的透水孔易于施工,改造难度小,且透水效果更好。在上述的透水路面中,两个透水孔之间由过水槽相连,所述过水槽设置在路面基层顶面上。过水槽可以进行将两个透水孔之间的雨水进行平均,提高渗透的效率。在上述的透水路面中,所述透水路面还包括设置在路面基层及透水性面层侧部的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具有向上的敞口。经过透水性面层后的雨水既可以通过透水孔渗透到路基中,又可以在不透水的路面基层的上表面形成径流而汇集到集水槽中。在上述的透水路面中,所述路面基层和透水性面层之间设置有透水砂浆层。透水砂浆层可以对雨水进行汇集,既能使得雨水更好地在不透水的路面基层的上表面形成径流而汇集到集水槽中,又能使得雨水经由与透水砂浆层相连的透水混凝土渗透到路基中。在上述的透水路面中,各透水孔呈矩形阵列排列,相邻的两个透水孔之间的间距为1~3m。矩形阵列排列的透水孔易于施工,同时周期性排列的透水孔能够保证路面所承受的压力进行均匀分摊,更好的保证路面结构强度。在上述的透水路面中,所述透水孔为圆孔,透水孔的直径为5~15cm。圆形孔的壁面应力分散均匀,在进行打孔时,对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损伤较小,有利于保证路面基层和底基层原有的结构强度不发生变化,透水孔的直径数值为5~15cm,既能保证该透水孔不易堵塞,保证钻孔后的路面基层和底基层的透水性,同时又能避免对路面基层和底基层造成过大损伤。在上述的透水路面中,所述透水性面层为透水砖铺设而成。透水砖的透水效果好,且易于与透水砂浆层相结合形成较好的透水效果,同时透水砖为整体式的集成材料,铺设时快捷方便,且易于更换和维护。此外,透水性面层也可采用若干竖直或倾斜放置的瓦片铺设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1、本透水路面能够使雨水透过地面原有的径流回渗到地下,可以有效的还原、补充地下水,维持地下生态系统平衡,防止地表沉降及路面塌陷。另一方面可以创造舒适的城市环境,恢复土壤的原有功能,使生物群落,特别是以微生物为食物的动植物群更容易栖息生长,保持自然界生物链的稳定;2、雨水通过本透水路面的透水路径将直接下渗到下部土壤,既减轻了城市管网的排水压力又使雨水在下渗的过程中得到了土层的过滤净化,缓解了江河湖海等自然水体因路表径流产生的污染;3、本透水路面能够通过土壤有效吸收太阳热和周围环境释放出的其他热量,同时在自然环境温度不断降低时又可以将之前存储的热量放出,很大程度上还原了自然界的恢复能力,缓解了“热岛效应”;4、本透水路面采用的多孔结构,能有效吸收汽车、摩托车及交通以外环境的各类噪声,能有效改善城市噪音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透水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透水路面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透水路面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透水路面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路基;2、底基层;3、路面基层;4、透水性面层;5、透水孔;6、集水槽;7、透水砂浆层;8、透水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参照图1,本实施例一为一种透水路面,包括路基1、底基层2、路面基层3和透水性面层4和集水槽6,路基1、底基层2、和路面基层3和透水性面层4由下往上依次设置,集水槽6设置在路面基层3及透水性面层4侧部,集水槽6具有向上的敞口,且集水槽6的底面与路面基层3的底面相平,底基层2的结构强度高,便于集水槽6的摆放定位。在本实施例中的底基层2和路面基层3均为不透水性面层,可由碎石或砾石或石灰废渣等混合水泥浇筑而成,路面基层3上设置有一层透水性面层4,路面基层3和底基层2中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透水的透水孔5,透水孔5垂直设置,且透水孔5由上往下依次贯穿路面基层3和底基层2并向下延伸至路基1中,各透水孔5呈矩形阵列排列,相邻的两个透水孔5之间的间距为1~3m,优选为1.2~2m,进一步优选为1.5m,透水孔5为圆孔,透水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水路面,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路基(1)、底基层(2)和路面基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基层(3)上设置有一层透水性面层(4),所述路面基层(3)和底基层(2)中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透水的透水孔(5),所述透水孔(5)由上往下依次贯穿路面基层(3)和底基层(2)并向下延伸至路基(1)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水路面,包括由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路基(1)、底基
层(2)和路面基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基层(3)上设
置有一层透水性面层(4),所述路面基层(3)和底基层(2)中
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透水的透水孔(5),所述透水孔(5)由上往下
依次贯穿路面基层(3)和底基层(2)并向下延伸至路基(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
孔(5)内填充有透水混凝土(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
孔(5)垂直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透水路面,其特征在于,
两个透水孔(5)之间由过水槽(9)相连,所述过水槽(9)设置
在路面基层(3)顶面上。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华张龙杨飞杨益邵光昂金卫琴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方远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