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85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0: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包括:进丸管、连接法兰、夹板、轮片、压板、抛丸器本体、轮盘;所述抛丸器本体内部设有可转动的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器本体内部设有与轮盘固定连接的分丸轮,所述分丸轮左端设有多组固定连接的轮片;所述分丸轮的进丸端设有进丸管本体,所述进丸管本体通过压板与抛丸器本体相连接;所述进丸管本体内设有进丸管与换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结构上的改进,并结合现有技术,具有弹丸和气流双通道避免气流断路、减少停机维护提高抛丸效率的优点,从而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使之具有更加实用性的目的。

A Dual Channel High Efficiency Shot Bla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
技术介绍
抛丸机是通过抛丸器将弹丸高速抛落冲击在材料物体表面的一种处理技术,随着抛丸技术的发展,提高抛丸率,成为了各种抛丸器共同追求的目标,根据研究发现,抛丸器弹丸的最大流动截面应小于进丸管的最大横截面,以流出足够的截面使气流进入抛丸器,充分发挥出气流的吸丸作用,当弹丸的流动截面等于进丸管截面时,气流难以进入抛丸器,气流的自吸作用失效,这是抛丸器抛丸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另外分丸轮的结构也是影响抛丸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时分丸轮搅动弹丸,使弹丸处于悬浮状态,再经过定向套抛向叶片,由叶片将弹丸抛向被加工工件,目前使用的分丸轮多为多窗口式分丸轮,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呈环形状的端部对正面而来的弹丸有推挡作用,并且减小了弹丸飞向叶片的窗口。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具有弹丸和气流双通道避免气流断路、减少停机维护提高抛丸效率优点的抛丸器,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弹丸流动截面等于进丸管截面时抛丸量下降、分丸轮端部对弹丸有推挡作用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包括:进丸管、连接法兰、夹板、轮片、压板、抛丸器本体、轮盘;所述抛丸器本体内部设有可转动的轮盘;所述抛丸器本体内部设有与轮盘固定连接的分丸轮,所述分丸轮左端设有多组固定连接的轮片;所述分丸轮的进丸端设有进丸管本体,所述进丸管本体通过压板与抛丸器本体相连接;所述进丸管本体内设有进丸管与换气管。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所述进丸管本体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隔板分成进丸管和换气管,所述进丸管位于换气管的下侧,所述进丸管的上端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呈环形状,所述进丸管截面呈圆形状,所述换气管截面呈月牙形,所述换气管的凹面与进丸管相切。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所述进丸管本体外壁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夹板,所述夹板呈椭圆环状,所述压板夹持夹板与抛丸器本体固定。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所述分丸轮前端设有四组固定连接的轮片,所述轮片呈扇面状,所述轮片的端部向内弯折。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在进丸管的上侧设置了月牙形的换气管,即使进丸管内的弹丸量等于进丸管的最大截面,气流仍然可以通过从换气管通过,避免出现气流断路现象,从而避免弹丸堵塞减少停止维护,提高抛丸效率。2、本技术通过分丸轮前端设置的四组呈扇面状轮片,增了弹丸飞向叶片的窗口,进一步提高了抛丸量。3、本技术通过对进丸管和分丸轮的改进,具有弹丸和气流双通道避免气流断路、减少停机维护提高抛丸效率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抛丸器本体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分丸轮结构示意图。图中:进丸管1、换气管2、连接法兰3、进丸管本体4、隔板5、夹板6、轮片7、压板8、分丸轮9、抛丸器本体10、轮盘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包括:进丸管1、连接法兰3、夹板6、轮片7、压板8、抛丸器本体10、轮盘11;所述抛丸器本体10内部设有可转动的轮盘11;所述抛丸器本体10内部设有与轮盘11固定连接的分丸轮9,所述分丸轮9左端设有多组固定连接的轮片7;所述分丸轮9的进丸端设有进丸管本体4,所述进丸管本体4通过压板8与抛丸器本体10相连接;所述进丸管本体4内设有进丸管1与换气管2。具体的,进丸管本体4内部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隔板5分成进丸管1和换气管2,所述进丸管1位于换气管2的下侧,所述进丸管1的上端设有固定连接的连接法兰3,所述连接法兰3呈环形状,所述进丸管1截面呈圆形状,所述换气管2截面呈月牙形,所述换气管2的凹面与进丸管1相切,在进丸管1内的流动弹丸等于进丸管1的最大截面,气流从换气管2通过,避免出现气流断路现象。具体的,进丸管本体4外壁上设有固定连接的夹板6,所述夹板6呈椭圆环状,所述压板8夹持夹板6与抛丸器本体10固定,压板8端部夹紧夹板6再通过螺栓与进丸管本体4固定。具体的,分丸轮9前端设有四组固定连接的轮片7,所述轮片7呈扇面状,所述轮片7的端部向内弯折,分丸轮9对弹丸起搅动作用。具体实施步骤:工作时,电机带动分丸轮9旋转,弹丸经进丸管1进入到分丸轮9内,分丸轮9搅动弹丸,弹丸落到叶片上,最后被叶片抛向被加工件,当进丸管1内进丸量增大到弹丸流量等于进丸管的最大截面时,气流从换气管2通过,抛丸器仍然可以正常运行,从而避免弹丸堵塞减少停止维护。综上所述:该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通过进丸管的上侧设置了月牙形的换气管,即使进丸管内的的弹丸量等于进丸管的最大截面,气流仍然可以通过从换气管通过,避免出现气流断路现象,从而避免弹丸堵塞减少停止维护,提高抛丸效率;通过分丸轮前端设置的四组呈扇面状轮片,增了弹丸飞向叶片的窗口,进一步提高了抛丸量,解决了弹丸流动截面等于进丸管截面时抛丸量下降、分丸轮端部对弹丸有推挡作用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包括:进丸管(1)、连接法兰(3)、夹板(6)、轮片(7)、压板(8)、抛丸器本体(10)、轮盘(11);所述抛丸器本体(10)内部设有可转动的轮盘(11);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器本体(10)内部设有与轮盘(11)固定连接的分丸轮(9),所述分丸轮(9)左端设有多组固定连接的轮片(7);所述分丸轮(9)的进丸端设有进丸管本体(4),所述进丸管本体(4)通过压板(8)与抛丸器本体(10)相连接;所述进丸管本体(4)内设有进丸管(1)与换气管(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包括:进丸管(1)、连接法兰(3)、夹板(6)、轮片(7)、压板(8)、抛丸器本体(10)、轮盘(11);所述抛丸器本体(10)内部设有可转动的轮盘(11);其特征在于:所述抛丸器本体(10)内部设有与轮盘(11)固定连接的分丸轮(9),所述分丸轮(9)左端设有多组固定连接的轮片(7);所述分丸轮(9)的进丸端设有进丸管本体(4),所述进丸管本体(4)通过压板(8)与抛丸器本体(10)相连接;所述进丸管本体(4)内设有进丸管(1)与换气管(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通道高效抛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丸管本体(4)内部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将隔板(5)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乾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迈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