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9608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铜杆校直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外壳的内腔顶壁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弹簧伸缩杆,所述外壳的内腔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弹簧伸缩杆之间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弹簧伸缩杆底部固定连接的推力杆。该铜杆校直装置,通过设置电机,电机通电通过输出轴带动履带工作,履带带动下压轮转动,下压轮为主动轮,上压轮为从动轮,当弯曲铜杆从下压轮与上压轮之间碾压穿过,即可校直铜杆,设置液压杆,液压杆连接推力杆,推力杆的左右连接着与滑槽卡接的滑块,利用液压杆带动推力杆上下移动,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A copper rod straighte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杆校直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杆校直装置
,具体为一种铜杆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电气和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是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二次利用。目前的铜杆在使用前是以弯曲状的形式呈现,但在使用时,需要对铜杆进行校直,现有的铜杆校直机由于结构比较复杂,且校直效率较低,而且无法进行其它处理操作,大大降低了铜杆校直机的工作效率,故提出一种铜杆校直装置来解决上述所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具备校直效率高等优点,解决了校直效率低和不能进行其它操作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校直效率高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外壳的内腔顶壁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弹簧伸缩杆,所述外壳的内腔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弹簧伸缩杆之间的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弹簧伸缩杆底部固定连接的推力杆,所述推力杆的左右两侧通过滑块与滑槽活动连接,所述推力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U型杆,所述U型杆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滚轴,所述滚轴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位于U型杆内部的上压轮,所述外壳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上压轮下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V形杆,所述V形杆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位于V形杆内部的下压轮,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下压轮与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履带传动连接,所述外壳的左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板与底座,所述限位板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一端位于套筒外部的套杆,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的内部固定安装由一端与套杆底部连接的电动液压推杆。优选的,所述U型杆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U型杆由不锈钢制成。优选的,所述上压轮的直径与下压轮的直径相等,且上压轮与下压轮的直径不小于十五厘米。优选的,所述V形杆的数量与U型杆的数量相等,且V形杆由钨钢制成。优选的,所述套筒与套杆均呈半圆形,且套筒与套杆由金刚砂制成。优选的,所述推力杆与支撑杆均由铁制成,且推力杆的厚度与支撑杆的厚度不小于三厘米。(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铜杆校直装置,通过设置电机,电机通电通过输出轴带动履带工作,履带带动下压轮转动,下压轮为主动轮,上压轮为从动轮,当弯曲铜杆从下压轮与上压轮之间碾压穿过,即可校直铜杆,设置液压杆,液压杆连接推力杆,推力杆的左右连接着与滑槽卡接的滑块,利用液压杆带动推力杆上下移动,即可调整加工不同大小直径的铜杆的直径,方便了使用者使用。2、该铜杆校直装置,通过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与外壳固定,限位板的底部连接着固定块,固定块连接套筒,套筒的内部设置有套杆,套杆与电动液压推杆连接,当被碾压好以后的直铜杆,引导直铜杆进入套筒与套杆连接形成的圆内,启动电动液压推杆向上移动,由于限位板是固定的,电动液压推杆推动套杆进入套筒的内部,当套筒与套杆形成的圆与铜杆的外侧完全紧贴,电动液压推杆停止工作,套筒与套杆由金刚砂制成,金刚砂有较好的摩擦力,即可去除铜杆表面的一层杂质,使装置具有铜杆打磨功能,辅助了后续工序,方便了使用者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套杆侧视图。图中:1外壳、2滑槽、3液压杆、4弹簧伸缩杆、5推力杆、6U型杆、7滚轴、8下压轮、9安装板、10电机、11履带、12支撑杆、13限位板、14固定块、15套筒、16套杆、17底座、18连接筒、19电动液压推杆、20滑块、21上压轮、22V形杆、23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2,外壳1的内腔顶壁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弹簧伸缩杆4,外壳1的内腔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弹簧伸缩杆4之间的液压杆3,液压杆3的型号可为DYTZ20000-/25,液压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弹簧伸缩杆4底部固定连接的推力杆5,推力杆5的左右两侧通过滑块20与滑槽2活动连接,推力杆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U型杆6,U型杆6的数量不少于三个,且U型杆6由不锈钢制成,U型杆6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滚轴7,滚轴7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位于U型杆6内部的上压轮21,上压轮21的直径与下压轮8的直径相等,且上压轮21与下压轮8的直径不小于十五厘米,通过设置电机10,电机10通电通过输出轴带动履带11工作,履带11带动下压轮8转动,下压轮8为主动轮,上压轮21为从动轮,当弯曲铜杆从下压轮8与上压轮21之间碾压穿过,即可校直铜杆,设置液压杆3,液压杆3连接推力杆5,推力杆5的左右连接着与滑槽2卡接的滑块20,利用液压杆3带动推力杆5上下移动,即可调整加工不同大小直径的铜杆的直径,方便了使用者使用,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上压轮21下方支撑杆12,推力杆5与支撑杆12均由铁制成,且推力杆5的厚度与支撑杆12的厚度不小于三厘米,支撑杆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V形杆22,V形杆22的数量与U型杆6的数量相等,且V形杆22由钨钢制成,V形杆2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转轴23,转轴23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位于V形杆22内部的下压轮8,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0,电机10的型号可为35BYG250B-0081,下压轮8与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履带11传动连接,外壳1的左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3与底座17,限位板13位于底座17的上方,限位板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4,固定块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套筒15,套筒1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一端位于套筒15外部的套杆16,套筒15与套杆16均呈半圆形,且套筒15与套杆16由金刚砂制成,底座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筒18,连接筒18的内部固定安装由一端与套杆16底部连接的电动液压推杆19,电动液压推杆19的型号可为DYTZ2500-/90,通过设置限位板13,限位板13与外壳1固定,限位板13的底部连接着固定块14,固定块14连接套筒15,套筒15的内部设置有套杆16,套杆16与电动液压推杆19连接,当被碾压好以后的直铜杆,引导直铜杆进入套筒15与套杆16连接形成的圆内,启动电动液压推杆19向上移动,由于限位板13是固定的,电动液压推杆19推动套杆16进入套筒15的内部,当套筒15与套杆16形成的圆与铜杆的外侧完全紧贴,电动液压推杆19停止工作,套筒15与套杆16由金刚砂制成,金刚砂有较好的摩擦力,即可去除铜杆表面的一层杂质,使装置具有铜杆打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2),所述外壳(1)的内腔顶壁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弹簧伸缩杆(4),所述外壳(1)的内腔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弹簧伸缩杆(4)之间的液压杆(3),所述液压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弹簧伸缩杆(4)底部固定连接的推力杆(5),所述推力杆(5)的左右两侧通过滑块(20)与滑槽(2)活动连接,所述推力杆(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U型杆(6),所述U型杆(6)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滚轴(7),所述滚轴(7)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位于U型杆(6)内部的上压轮(21),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上压轮(21)下方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V形杆(22),所述V形杆(2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位于V形杆(22)内部的下压轮(8),所述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0),所述下压轮(8)与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履带(11)传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左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3)与底座(17),·所述限位板(13)位于底座(17)的上方,所述限位板(1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固定块(14),所述固定块(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套筒(15),所述套筒(1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一端位于套筒(15)外部的套杆(16),所述底座(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筒(18),所述连接筒(18)的内部固定安装由一端与套杆(16)底部连接的电动液压推杆(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杆校直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均开设有滑槽(2),所述外壳(1)的内腔顶壁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弹簧伸缩杆(4),所述外壳(1)的内腔顶壁固定安装有位于两个弹簧伸缩杆(4)之间的液压杆(3),所述液压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与弹簧伸缩杆(4)底部固定连接的推力杆(5),所述推力杆(5)的左右两侧通过滑块(20)与滑槽(2)活动连接,所述推力杆(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U型杆(6),所述U型杆(6)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滚轴(7),所述滚轴(7)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位于U型杆(6)内部的上压轮(21),所述外壳(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位于上压轮(21)下方支撑杆(12),所述支撑杆(1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V形杆(22),所述V形杆(2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的外侧活动安装有位于V形杆(22)内部的下压轮(8),所述外壳(1)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0),所述下压轮(8)与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履带(11)传动连接,所述外壳(1)的左侧分别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3)与底座(17),·所述限位板(13)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泽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凯安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