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9521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惯性力矩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具备:起振体轴(22),具有起振体(222);外齿轮(4),被起振体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6),与外齿轮啮合;第2内齿轮(8),在轴向上与第1内齿轮并排配置且与外齿轮啮合;第1内齿部件(7),与第1内齿轮一体地旋转;及第2内齿部件(9),与第2内齿轮一体地旋转。起振体轴具有与起振体一体地旋转的轴部(221)。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还具备:第1输入轴承(30),配置于轴部与第1内齿部件之间;及第2输入轴承(32),配置于轴部与第2内齿部件之间。第1输入轴承及第2输入轴承的外径小于起振体的外径。

Flexible Meshing Gea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本申请主张基于2018年1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8-013533号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小型且轻型却能够得到高减速比的齿轮装置,已知有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以往,提出有一种所谓平坦型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起振体轴,具有起振体;外齿轮,被起振体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与外齿轮啮合;第2内齿轮,在轴向上与第1内齿轮并排配置且与外齿轮啮合;第1内齿部件,与第1内齿轮一体地旋转;及第2内齿部件,与第2内齿轮一体地旋转(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2214公报用于驱动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驱动装置的耗电量不仅受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摩擦损失的影响,还受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惯性力矩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惯性力矩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具备:起振体轴,具有起振体;外齿轮,被起振体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与外齿轮啮合;第2内齿轮,在轴向上与第1内齿轮并排配置且与外齿轮啮合;第1内齿部件,与第1内齿轮一体地旋转;及第2内齿部件,与第2内齿轮一体地旋转,其中,起振体轴具有与起振体一体地旋转的轴部。该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还具备:第1输入轴承,配置于轴部与第1内齿部件之间;及第2输入轴承,配置于轴部与第2内齿部件之间。第1输入轴承及第2输入轴承的外径小于起振体的外径。另外,将以上构成要件的任意组合或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要件或表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相互替换的方式也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而有效。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惯性力矩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剖视图。图中:4-外齿轮,6-第1内齿轮,7-第1内齿部件,8-第2内齿轮,9-第2内齿部件,22-起振体轴,30-第1输入轴承,32-第2输入轴承,100-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221-轴部,222-起振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等的构成要件、部件及工序标注相同的符号,并适当省略重复说明。并且,为了便于理解,在各附图中,适当放大或缩小表示部件的尺寸。并且,在各附图中,省略对实施方式的说明并不重要的部件的一部分。(第1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的剖视图。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将输入的旋转进行减速后输出。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是所谓的平坦型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波动发生器2;外齿轮4,被波动发生器2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6,与外齿轮4啮合;第1内齿部件7,与第1内齿轮6一体地旋转;第2内齿轮8,在轴向(即,与旋转轴R平行的方向)上与第1内齿轮6并排(相邻)配置且与外齿轮4啮合;及第2内齿部件9,与第2内齿轮8一体地旋转;及主轴承16,配置于第1内齿部件7与第2内齿部件9之间。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100中封入有润滑剂(例如润滑脂),其对外齿轮4与第1内齿轮6的啮合部(以下,简称为“啮合部”)、外齿轮4与第2内齿轮8的啮合部(以下,简称为“啮合部”)及各个轴承等进行润滑。波动发生器2具有:起振体轴22;第1起振体轴承21a,其配置于起振体轴22与外齿轮4的第1外齿部4a(后述)之间;及第2起振体轴承21b,其配置于起振体轴22与外齿轮4的第2外齿部4b(后述)之间。起振体轴22具有:轴部221;起振体222,其与轴部221一体地旋转;及连接部223,其连接轴部221与起振体222。轴部221为输入轴,其例如与电机等驱动装置(未图示)连接,并以旋转轴R为中心进行旋转。轴部221的一侧(图1中为右侧)贯穿第1内齿部件7而向外部突出。以下,将从第1内齿部件7向外部突出的轴部221的端部(图1中为右侧的端部)称为突出侧端部221a,将轴部221的与突出侧端部221a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图1中为左侧的端部)称为突出相反侧端部221b。驱动装置配置于比突出侧端部221a更靠轴向上的一侧。轴部221具有空心部221c。空心部221c的突出相反侧端部221b开有开口,空心部221c经由该开口与啮合部及各个轴承等连通。因此,能够使空心部221c作为积存应供给至啮合部及各个轴承等的润滑剂的润滑剂积存部而发挥作用。空心部221c的突出侧端部221a被封闭以免润滑剂向外部泄漏。空心部221c可以构成为其突出侧端部221a如图1所示那样开有开口并且被密封盖48堵住,也可以构成为突出侧端部221a并未开口的有底空心部。轴部221具有沿径向贯该轴部221的径向润滑通道221d。径向润滑通道221d开口于配置有第1输入轴承30的第1延伸部58与轴部221之间的间隙。因此,空心部221c通过径向润滑通道221d与第1延伸部58和轴部221之间的间隙旁通。径向润滑通道221d的数量并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沿周向等间隔设置多个径向润滑通道221d。起振体222包括第1起振体222a及第2起振体222b。第1起振体222a及第2起振体222b分别环绕于第1延伸部58及第2延伸部68(均后述),且其与旋转轴R正交的截面的外周形状呈大致椭圆状。在本说明书中,“椭圆”并不只限定于几何学上的严格意义上的椭圆,其还包括大致椭圆。连接部223呈大致圆板状,其连接轴部221与第1起振体222a及第2起振体222b。连接部223在与第1输入轴承30及第2输入轴承32相同的径向位置具有沿轴向贯穿该连接部223的轴向润滑通道223a。因此,配置有第1输入轴承30的第1延伸部58与轴部221之间的间隙通过轴向润滑通道223a和配置有第2输入轴承32的第2延伸部68与轴部221之间的间隙旁通。并且,连接部223具有沿径向从轴向润滑通道223a延伸到该连接部223的外周端的径向润滑通道223b。轴向润滑通道223a通过径向润滑通道223b与第1起振体222a的外周面222c及第2起振体的外周面222d连通。另外,径向润滑通道223b还可以进一步向径向内侧延伸并与空心部221c连通。轴向润滑通道223a及径向润滑通道223b的数量并不受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沿周向等间隔设置多个轴向润滑通道223a及径向润滑通道223b。第1起振体轴承21a包括:多个第1滚动体24a;第1保持器26a,保持多个第1滚动体24a;及第1外圈部件28a,内嵌于外齿轮4。第2起振体轴承21b包括:多个第2滚动体24b;第2保持器26b,保持多个第2滚动体24b;及第2外圈部件28b,内嵌于外齿轮4。多个第1滚动体24a分别具有大致圆柱形形状,并以其中心轴朝向与旋转轴R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的状态沿周向隔着间隔而设置。第1滚动体24a被第1保持器26a保持为旋转自如,第1滚动体24a在第1起振体222a的外周面222c上滚动。即,第1起振体轴承21a的内圈与第1起振体222a的外周面222c构成为一体,但是并不只限于此,第1起振体轴承21a也可以具备与起振体222分体的专用的内圈。第2滚动体24b的结构与第1滚动体24a的结构相同。多个第2滚动体2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起振体轴,具有起振体;外齿轮,被所述起振体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第2内齿轮,在轴向上与所述第1内齿轮并排配置且与所述外齿轮啮合;第1内齿部件,与所述第1内齿轮一体地旋转;及第2内齿部件,与所述第2内齿轮一体地旋转,所述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起振体轴具有与所述起振体一体地旋转的轴部,所述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还具备:第1输入轴承,配置于所述轴部与所述第1内齿部件之间;及第2输入轴承,配置于所述轴部与所述第2内齿部件之间,所述第1输入轴承及所述第2输入轴承的外径小于所述起振体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30 JP 2018-0135331.一种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具备:起振体轴,具有起振体;外齿轮,被所述起振体挠曲变形;第1内齿轮,与所述外齿轮啮合;第2内齿轮,在轴向上与所述第1内齿轮并排配置且与所述外齿轮啮合;第1内齿部件,与所述第1内齿轮一体地旋转;及第2内齿部件,与所述第2内齿轮一体地旋转,所述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起振体轴具有与所述起振体一体地旋转的轴部,所述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还具备:第1输入轴承,配置于所述轴部与所述第1内齿部件之间;及第2输入轴承,配置于所述轴部与所述第2内齿部件之间,所述第1输入轴承及所述第2输入轴承的外径小于所述起振体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挠曲啮合式齿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内齿部件具有朝向所述起振体的径向内侧延伸的第1延伸部,所述第1输入轴承配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塚正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