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油冷永磁同步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656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2:59
一种高效油冷永磁同步电机,包括机壳,该机壳内设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转子冲片组以及转子压板;所述机壳上设有进油口,所述转轴内设有与进油口连通的空腔,且转轴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甩油孔;所述转子冲片组的中心孔壁上设有与甩油孔连通过油通道;每个所述转子压板与所述转子冲片组相靠的端面上设有环形过油槽和径向过油槽;所述环形过油槽与各过油通道连通;各所述径向过油槽的朝转轴轴心的端部与环形过油槽连通,而其另一端与所述机壳与定子组件之间的过油间隙连通;所述机壳内壁的底部上开设有集油槽,该集油槽的底部设有回油孔,该回油孔经外部通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

An Efficient Oil-cooled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油冷永磁同步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永磁同步电机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一种水冷和油冷相结合的永磁同步电机。
技术介绍
永磁同步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而该电机作为将电源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关键部件,在新源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转化效率和工作可靠稳定性也成了行业内技术攻克的关键点。目前的永磁同步电机要想做到高效和在各种恶劣工况下能稳定的工作,散热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特别是高功率的电机,在不增大体积或者重量的情况下,散热的问题尤其显得突出。现有技术中,转子与存油面相切甩油;这种散热方式存在的问题是:转子与存油相接触,当转子运动起来时,存在搅油的情况,搅油的阻力比较大,特别是电机高速转动的时侯,严重拖慢电机速度,存在很大的动力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油冷永磁同步电机,目的在于解决电机的散热问题,尤其是电机内部的形成热岛的问题,特别是针对定子组件中绕线组端部的散热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一种高效油冷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一机壳,该机壳内设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一转轴、设在转轴上的转子冲片组以及设置在转子冲片组轴向两端的转子压板;所述机壳上设有一进油口,所述转轴内沿其轴线方向设有一空腔,该空腔延伸与所述进油口连通,且所述转轴上沿其径向设有甩油孔,该甩油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转子冲片组的中心孔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过油通道,所述过油通道与所述甩油孔连通;每个所述转子压板与所述转子冲片组相靠的端面上设有环形过油槽和径向过油槽;所述环形过油槽围绕所述转子压板轴心线一圈设置,且所述环形过油槽与各所述过油通道连通;所述径向过油槽沿所述转子压板的径向设置,且多个径向过油槽在转子压板的周向上均布,各所述径向过油槽的朝转轴轴心的端部与环形过油槽连通,而其另一端朝向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绕组端部布置;所述机壳与定子组件的定子绕组端部之间留有过油间隙,该过油间隙与所述径向过油槽朝向所述定子绕组端部的一端连通;所述机壳内壁的底部上开设有集油槽,该集油槽的底部设有一回油孔,该回油孔经一外部通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工作状态下,所述集油槽内的油,依次经回油孔、外部通道、进油口、空腔、甩油孔流至过油通道,再由过油通道分流至转子冲片组的轴向两端,经环形过油槽、多个径向过油槽在离心力作用下,飞溅至定子绕组端部,最后在重力作用下,沿机壳内壁回至集油槽,以此构成一油循环通路。1、上述方案中,所述集油槽内设有过滤网。2、上述方案中,所述转子压板与所述转子冲片组相靠的端面上还设有端面过油槽,该端面过油槽沿所述转子压板的径向设置,该端面过油槽的一端与所述环形过油槽连通,另一端与转子压板的中心孔连通。3、上述方案中,所述外部通道包括一冷油泵和一换热器,该换热器用于冷却从电机内部出来的吸收了热量的油,该冷油泵用于将冷却后的油注射到空腔中。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电机散热效果更好,内部不形成热岛,尤其是定子组件的定子绕组的端部可以通过油带走热量;又实现了结构简单,油路在电机内部形成循环,形成一个整体,让电机在各种恶劣工况下能稳定的工作。2、本专利技术的电机由于散热效果好,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电机高速工况下的可靠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子冲片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子压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油路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机壳;11、端盖;111、进油口;2、定子组件;31、转轴;311、空腔;312、甩油孔;32、转子冲片组;321、转子冲片;3211、铁芯过油槽;32111、过油通道;33、转子压板;331、环形过油槽;332、径向过油槽;333、端面过油槽;4、集油槽;41、过滤网;42、放油口;43、回油孔;51、滤油器;52、油泵;53、射油油管;61、进水口;62、出水口;7、气隙;8、过油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一种高效油冷永磁同步电机,参照附图1所示,包括一机壳1,该壳体1由筒体和筒体两端的端盖11构成,该机壳1内设有定子组件2和转子组件,定子组件2和转子组件之间留有气隙7;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一转轴31、设在转轴31上的转子冲片组32以及设置在转子冲片组32轴向两端的转子压板33;所述定子组件2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所述转子冲片组32由多个转子冲片321叠置而成,且所述转子冲片321与所述转轴31过盈配合。参照附图1所示,所述机壳1上设有一进油口,所述转轴31内沿其轴线方向设有一空腔311,该空腔311延伸与所述进油口连通,且所述转轴31上沿其径向设有甩油孔312,该甩油孔312与所述空腔311连通。参照附图2所示,所述转子冲片组32的中心孔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过油通道32111,该过油通道32111由多个所述转子冲片的中心孔壁上沿其轴向开设的铁芯过油槽3211组成;每个所述转子冲片上设有至少一个铁芯过油槽3211,以此,多个转子冲片上的铁芯过油槽3211贯通形成至少一条过油通道32111;具体的,每个所述转子冲片上设有三个铁芯过油槽3211,且在其周向上均布,以此,多个转子冲片上的铁芯过油槽3211贯通形成三条过油通道32111;所述过油通道32111与所述甩油孔312连通;具体的,当所述过油通道32111设有三条时,所述甩油孔312设置有两组,每组三个,且每个甩油孔312均与过油通道32111连通。参照附图3所示,每个所述转子压板33与所述转子冲片组32相靠的端面上设有环形过油槽331和径向过油槽332;所述环形过油槽331围绕所述转子压板33轴心线一圈设置,且所述环形过油槽331与各所述过油通道32111连通;所述径向过油槽332沿所述转子压板33的径向设置,且多个径向过油槽332在转子压板33的周向上均布,各所述径向过油槽332的朝转轴31轴心的端部与环形过油槽331连通,而其另一端朝向所述定子组件2的定子绕组端部布置。参照附图3所示,所述转子压板33与所述转子冲片组32相靠的端面上还设有端面过油槽333,该端面过油槽333沿所述转子压板33的径向设置,该端面过油槽333的一端与所述环形过油槽331连通,另一端与转子压板的中心孔连通;用于制冷的油通过端面过油槽进入所述转子压板的中心孔中并通过该中心孔到轴承,对轴承进行散热。所述机壳1与定子组件2的定子绕组端部之间留有过油间隙8,该过油间隙8与所述径向过油槽332朝向所述定子绕组端部的一端连通。所述机壳1内壁的底部上开设有集油槽4,该集油槽4内还设有一过滤网41,该过滤网41用于过滤油路中的杂物,如铁屑,以防损害电机和油路堵塞;所述集油槽4的底部设有一回油孔43和放油口42;所述放油口42便于工作前对电机内进行加油和放油;所述回油孔43经一外部通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外部通道包括一冷油泵(附图中并未出示)和一换热器(附图中并未出示),该换热器用于冷却从电机内部出来的吸收了热量的油,该冷油泵用于将冷却后的油注射到空腔中进行循环。所述冷油泵和换热器均为现有技术。油先从油槽出发,通过管路进入换热器中,所述换热器将油冷却,然后通多冷油泵将冷却后的油从进油口射入到转轴的空腔内。参照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油冷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一机壳,该机壳内设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一转轴、设在转轴上的转子冲片组以及设置在转子冲片组轴向两端的转子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一进油口,所述转轴内沿其轴线方向设有一空腔,该空腔延伸与所述进油口连通,且所述转轴上沿其径向设有甩油孔,该甩油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转子冲片组的中心孔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过油通道,所述过油通道与所述甩油孔连通;每个所述转子压板与所述转子冲片组相靠的端面上设有环形过油槽和径向过油槽;所述环形过油槽围绕所述转子压板轴心线一圈设置,且所述环形过油槽与各所述过油通道连通;所述径向过油槽沿所述转子压板的径向设置,且多个径向过油槽在转子压板的周向上均布,各所述径向过油槽朝转轴轴心的端部与环形过油槽连通,而其另一端朝向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绕组端部布置;所述机壳与定子组件的定子绕组端部之间留有过油间隙,该过油间隙与所述径向过油槽朝向所述定子绕组端部的一端连通;所述机壳内壁的底部上开设有集油槽,该集油槽的底部设有一回油孔,该回油孔经一外部通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工作状态下,所述集油槽内的油,依次经回油孔、外部通道、进油口、空腔、甩油孔流至过油通道,再由过油通道分流至转子冲片组的轴向两端,经环形过油槽、多个径向过油槽在离心力作用下,飞溅至定子绕组端部,最后在重力作用下,沿机壳内壁回至集油槽,以此构成一油循环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油冷永磁同步电机,包括一机壳,该机壳内设有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所述转子组件包括一转轴、设在转轴上的转子冲片组以及设置在转子冲片组轴向两端的转子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一进油口,所述转轴内沿其轴线方向设有一空腔,该空腔延伸与所述进油口连通,且所述转轴上沿其径向设有甩油孔,该甩油孔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转子冲片组的中心孔壁上沿其轴向开设有过油通道,所述过油通道与所述甩油孔连通;每个所述转子压板与所述转子冲片组相靠的端面上设有环形过油槽和径向过油槽;所述环形过油槽围绕所述转子压板轴心线一圈设置,且所述环形过油槽与各所述过油通道连通;所述径向过油槽沿所述转子压板的径向设置,且多个径向过油槽在转子压板的周向上均布,各所述径向过油槽朝转轴轴心的端部与环形过油槽连通,而其另一端朝向所述定子组件的定子绕组端部布置;所述机壳与定子组件的定子绕组端部之间留有过油间隙,该过油间隙与所述径向过油槽朝向所述定子绕组端部的一端连通;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朗高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