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50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管廊,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燃气舱,燃气舱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燃气舱功能口,燃气舱通过燃气舱功能口与地面上方的空间连通;位于地面以下的综合舱,综合舱与燃气舱并排布置,综合舱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综合舱功能口,综合舱通过综合舱功能口与地面上方的空间连通,其中燃气舱功能口与综合舱功能口均设在燃气舱的上方、或者设在综合舱的上方。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路面布置简单,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美观等优点。

Underground Pipe Gall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下管廊
本技术涉及城建
,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地下管廊。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已建设(设计)的燃气舱综合管廊较少,燃气舱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均在实际项目中不断地改进工艺。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5.4.7条,天然气管道舱室的排风口与其他舱室排风口、进风口、人员出入口及周边建(构)筑物口部距离不应小于10m,天然气管道舱室的各种孔口不得与其他舱室连通。由于规范要求的设置限制,同时,进风口节点往往还承担卸料口、逃生口、配电室的功能,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双舱式管廊进风口节点尺寸往往设置的比较大,节点漏出道路路面的孔口也往往尺寸较大,给节点的设置造成了一定得困难。同时燃气舱与其他舱不能共用孔口,两个舱室的节点往往不在一条直线上,影响路面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地下管廊,所述地下管廊的功能口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路面布置简单,空间利用率高、美观。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燃气舱,所述燃气舱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燃气舱功能口,所述燃气舱通过所述燃气舱功能口与地面上方的空间连通;位于地面以下的综合舱,所述综合舱与所述燃气舱并排布置,所述综合舱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综合舱功能口,所述综合舱通过所述综合舱功能口与地面上方的空间连通,其中所述燃气舱功能口与所述综合舱功能口均设在所述燃气舱的上方、或者设在所述综合舱的上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路面布置简单,具有空间利用率高、美观等优点。另外,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燃气舱功能口包括:燃气舱投料口、燃气舱逃生口和燃气舱通风口;所述综合舱功能口包括:综合舱投料口、综合舱逃生口和综合舱通风口;其中,所述燃气舱投料口、所述燃气舱逃生口、所述燃气舱通风口、所述综合舱投料口、所述综合舱逃生口和所述综合舱通风口均位于所述燃气舱的上方且沿直线方向排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下管廊还包括:位于地面下方燃气舱中间层,所述燃气舱中间层位于所述燃气舱和所述综合舱上方;位于地面下方综合舱中间层,所述综合舱中间层位于所述燃气舱和所述综合舱上方;其中所述燃气舱中间层和所述综合舱中间层之间通过第一防火隔层隔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燃气舱中间层包括燃气舱中间投料口、燃气舱中间逃生口和燃气舱中间通风口,其中所述燃气舱中间投料口分别与所述燃气舱和所述燃气舱投料口连通,所述燃气舱中间逃生口分别与所述燃气舱和所述燃气舱逃生口连通,所述燃气舱中间通风口分别与所述燃气舱和所述燃气舱通风口连通;或者所述综合舱中间层包括综合舱中间投料口、综合舱中间逃生口和综合舱中间通风口,其中所述综合舱中间投料口分别与所述综合舱和所述综合舱投料口连通,所述综合舱中间逃生口分别与所述综合舱和所述综合舱逃生口连通,所述综合舱中间通风口分别与所述综合舱和所述综合舱通风口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地下管廊还包括:燃气舱配电室,所述燃气舱配电室设在位于所述燃气舱中间层内;或者综合舱配电室,所述综合舱配电室设在所述综合舱中间层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燃气舱配电室与所述燃气舱通风口连通;或者所述综合舱配电室与所述综合舱通风口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燃气舱内每隔预定距离设置第二防火隔层,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防火隔层之间限定出子燃气舱,每个所述子燃气舱均设有所述燃气舱逃生口和所述燃气舱通风口;或者所述综合舱内每隔预定距离设置第三防火隔层,相邻两个所述第三防火隔层之间限定出子综合舱,每个所述子综合舱均设有所述综合舱逃生口和所述综合舱通风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子燃气舱共用一个所述燃气舱配电室、且共用一个所述燃气舱投料口;或者相邻两个所述子综合舱共用一个所述综合舱配电室、且共用一个所述综合舱投料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燃气舱配电室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燃气舱连接处上方的所述燃气舱中间层内;或者所述综合舱配电室位于相邻两个所述子综合舱连接处上方的所述综合舱中间层内。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燃气舱中间投料口、所述燃气舱中间逃生口和所述燃气舱中间通风口均位于所述燃气舱上方;所述综合舱中间投料口、所述综合舱中间逃生口和所述综合舱中间通风口均位于所述综合舱上方。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的燃气舱和综合舱的俯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的燃气舱中间层和综合舱中间层的俯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的燃气舱功能口和综合仓功能口的布置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的在图2中1-1位置处的剖面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的在图2中2-2位置处的剖面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的在图2中3-3位置处的剖面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的在图2中4-4位置处的剖面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的在图2中5-5位置处的剖面图。附图标记:地下管廊100;燃气舱10;燃气舱功能口11;燃气舱投料口111;燃气舱逃生口112;燃气舱通风口113;燃气舱配电室12;子燃气舱13;综合舱20;综合舱功能口21;综合舱投料口211;综合舱逃生口212;综合舱通风口213;综合舱配电室22;子综合舱23;燃气舱中间层30;燃气舱中间投料口31;燃气舱中间逃生口32;燃气舱中间通风口33;综合舱中间层40;综合舱中间投料口41;综合舱中间逃生口42;综合舱中间通风口43;第一防火隔层50;第二防火隔层51;第三防火隔层5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地下管廊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燃气舱,所述燃气舱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燃气舱功能口,所述燃气舱通过所述燃气舱功能口与地面上方的空间连通;位于地面以下的综合舱,所述综合舱与所述燃气舱并排布置,所述综合舱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综合舱功能口,所述综合舱通过所述综合舱功能口与地面上方的空间连通,其中所述燃气舱功能口与所述综合舱功能口均设在所述燃气舱的上方、或者设在所述综合舱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地面以下的燃气舱,所述燃气舱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燃气舱功能口,所述燃气舱通过所述燃气舱功能口与地面上方的空间连通;位于地面以下的综合舱,所述综合舱与所述燃气舱并排布置,所述综合舱包括位于地面上方的综合舱功能口,所述综合舱通过所述综合舱功能口与地面上方的空间连通,其中所述燃气舱功能口与所述综合舱功能口均设在所述燃气舱的上方、或者设在所述综合舱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舱功能口包括:燃气舱投料口、燃气舱逃生口和燃气舱通风口;所述综合舱功能口包括:综合舱投料口、综合舱逃生口和综合舱通风口;其中,所述燃气舱投料口、所述燃气舱逃生口、所述燃气舱通风口、所述综合舱投料口、所述综合舱逃生口和所述综合舱通风口均位于所述燃气舱的上方且沿直线方向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地面下方燃气舱中间层,所述燃气舱中间层位于所述燃气舱和所述综合舱上方;位于地面下方综合舱中间层,所述综合舱中间层位于所述燃气舱和所述综合舱上方;其中所述燃气舱中间层和所述综合舱中间层之间通过第一防火隔层隔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舱中间层包括燃气舱中间投料口、燃气舱中间逃生口和燃气舱中间通风口,其中所述燃气舱中间投料口分别与所述燃气舱和所述燃气舱投料口连通,所述燃气舱中间逃生口分别与所述燃气舱和所述燃气舱逃生口连通,所述燃气舱中间通风口分别与所述燃气舱和所述燃气舱通风口连通;或者所述综合舱中间层包括综合舱中间投料口、综合舱中间逃生口和综合舱中间通风口,其中所述综合舱中间投料口分别与所述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哲陈希勇郭瑶金洋许煜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