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587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基础平台上架设支撑架;步骤S2:布置工字钢主楞;步骤S3:布置定型模板;步骤S4:进行堆载试验;步骤S5:进行拱圈钢筋绑扎;步骤S6:安装封闭外模;所述封闭外模包括形状一致且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子封闭外模,两个所述子封闭外模远离基础平台的一端形成开口;步骤S7:加固,混凝土浇筑;步骤S8: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完成施工。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台车的费用,而且在架体上的拼装效率更高,因此也缩短了工期,还保障了支撑刚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

An Open-cut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Shallow Mountain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施工
,具体的说,是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在修建轨道交通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开挖隧道,这一直是工程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在选择施工方案时,必须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及成型隧道内表面的外观质量,若采用常规的台车支撑体系的施工方法,工程造价太高,受现场条件的限制,拼装及拆卸难度均较大,施工周期也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无需用台车来作为支撑体系,安装、拆卸都更加方便,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基础平台上架设支撑架;步骤S2:支撑架架设完成后,在支撑架远离基础平台的一侧布置工字钢主楞;步骤S3:在工字钢主楞远离支撑架一侧布置定型模板;步骤S4:在定型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堆载试验;步骤S5:堆载试验符合要求后,进行拱圈钢筋绑扎;步骤S6:在拱圈钢筋远离定型模板的一侧安装封闭外模;所述封闭外模包括形状一致且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子封闭外模,两个所述子封闭外模远离基础平台的一端形成开口;步骤S7:加固,混凝土浇筑;步骤S8: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完成施工。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2具体是指:在支撑架架设完成后在支撑架远离基础平台的一侧安装工字钢主楞,所述工字钢主楞纵向间距为0.9m;所述工字钢主楞的两端固定安装在基础平台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3.每根所述工字钢主楞包括一端安装在基础平台上的且对称设置的侧墙主楞、与两根侧墙主楞远离基础平台一端连接的顶板主楞;两根侧墙主楞、顶板主楞连接形成拱字型结构;在支撑架靠近顶板主楞的一侧设置有顶托,在顶板主楞靠近顶托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顶托配合使用的连接盒,所述顶托安装在连接盒内。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1:在工字钢主楞安装完毕后,在工字钢主楞远离支撑架一侧布置次楞木方,次楞木方采用10cm*10cm木方沿纵向方向铺设;铺设方式采用在工字钢主楞的翼板上焊接钢板并打孔用铁钉连接次楞木方实现固定;步骤S32:次楞木方铺设完毕后,在次楞木方远离工字钢主楞的一侧铺设第一覆膜竹木胶合板,所述第一覆膜竹木胶合板与次楞方采用铁钉连接固定;步骤S33:采用海绵条对第一覆膜竹木胶合板之间的拼缝进行填充。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1:在已安装完成的第一覆膜竹木胶合板上堆载混凝土,堆载试验加设的荷载为21.6KN/m2;步骤S42:堆载试验卸荷后应经监理单位对整个架体进行仔细检查,如无异常则进入下一道工序。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41中的堆载方法具体是指:预先制作两个木盒子,尺寸为1米×1米×1米,加载时混凝土在木盒内堆积总高度为0.9米,混凝土的堆载荷载为21.6KN。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61:拱圈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拱圈钢筋内焊接定位钢筋,定位钢筋按600mm*600mm梅花形布置;步骤S62:步骤S62:安装封闭外模;所述封闭外模包括形状一致且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子封闭外模,两个所述子封闭外模远离基础平台的一端形成开口;子封闭外模的安装包括以下步骤:在拱圈钢筋远离工字钢主楞一侧安装第二覆膜竹木胶合板,在第二覆膜竹木胶合板远离拱圈钢筋的一侧铺设次楞木方,所述次楞木方沿纵向方向铺设,次楞木方采用10cm*10cm的木方,竖向间距20cm布置,与第二覆膜竹木胶合板用铁钉固定;步骤S63:采用分别沿竖向布置的双肢钢管和对拉螺杆与定型模板对拉加固;所述双肢钢管采用弯管机弯曲成弧形钢管,安装时错开布置;对拉螺杆由下按纵向间距和横向间距均为0.3米进行布置且布置8道,对拉螺杆往上按纵向间距和横向间距为本0.4米布置;所述封闭外模、定型模板分别靠近基础平台的一端均伸长伸入基础平台内。步骤S64:在第二覆膜竹木胶合板上设置混凝土浇筑预留孔,所述混凝土浇筑预留孔尺寸为竖向0.5米,纵向0.9米,沿纵向间距1米布置,混凝土浇筑预留孔沿竖直方向设置两道,上下两道混凝土浇筑预留孔错开布置。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7中混凝土浇筑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71:在基础平台上搭设浇筑操作平台,所述浇筑操作平台设置在封闭外模的两侧;步骤S72: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待混凝土浇筑至混凝土浇筑预留孔下口5cm时,暂停混凝土浇筑;步骤S73:对混凝土浇筑预留孔进行封闭、加固,混凝土浇筑预留孔模板封闭时应对模板进行加强处理,每道浇筑孔模板设三道对拉螺杆,封闭和加固的时间不得大于60min。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步骤S7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711:采用Q235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高度超出工作面2米,并在浇筑操作平台满铺脚手板;步骤S712:沿纵向设置连续剪刀撑加固浇筑操作平台;浇筑操作平台搭设宽度为2米,搭设高度为8米,沿纵向通长布置,操作平台层高1.8米,钢管伸出架体部分采用斜撑方式加固,横向间距0.6米布置一道,满铺脚手板。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减小了拼装难度:采用碗扣式满堂脚手架体的结构,就可以在架体上横向搭设弯曲加工成型的型钢,无需用台车来作为支撑体系,安装、拆卸都更加方便;(2)本专利技术有效的降低了工程造价,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台车的费用,而且在架体上的拼装效率更高,因此也缩短了工期,还保障了支撑刚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3)本专利技术适用范围广,可重复使用,在隧道工程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定型模板与封闭模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混凝土浇筑预留孔的位置关系立面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混凝土浇筑预留孔的立面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架与工字钢主楞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对拉件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1、工字钢主楞;11、侧墙主楞;12、顶板主楞;2、次楞木方;31、第一覆膜竹木胶合板;32、第二覆膜竹木胶合板;4、第一双肢钢管;5、对拉螺杆;6、第二双肢钢管;7、混凝土浇筑预留孔;10、基础平台;20、支撑架;201、连接杆;202、顶托;203、对拉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如图1-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基础平台10上架设支撑架20;步骤S2:支撑架20架设完成后,在支撑架20远离基础平台10的一侧布置工字钢主楞1;步骤S3:在工字钢主楞1远离支撑架20一侧布置定型模板;步骤S4:在定型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堆载试验;步骤S5:堆载试验符合要求后,进行拱圈钢筋绑扎;步骤S6:在拱圈钢筋远离定型模板的一侧安装封闭外模;所述封闭外模包括形状一致且沿竖直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子封闭外模,两个所述子封闭外模远离基础平台10的一端形成开口;步骤S7:加固,混凝土浇筑;步骤S8: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完成施工。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基础平台(10)上架设支撑架(20);步骤S2:支撑架(20)架设完成后,在支撑架(20)远离基础平台(10)的一侧布置工字钢主楞(1);步骤S3:在工字钢主楞(1)远离支撑架(20)一侧布置定型模板;步骤S4 :在定型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堆载试验;步骤S5:堆载试验符合要求后,进行拱圈钢筋绑扎;步骤S6:在拱圈钢筋远离定型模板的一侧安装封闭外模;步骤S7:加固,混凝土浇筑;步骤S8: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完成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基础平台(10)上架设支撑架(20);步骤S2:支撑架(20)架设完成后,在支撑架(20)远离基础平台(10)的一侧布置工字钢主楞(1);步骤S3:在工字钢主楞(1)远离支撑架(20)一侧布置定型模板;步骤S4:在定型模板安装完成后,进行堆载试验;步骤S5:堆载试验符合要求后,进行拱圈钢筋绑扎;步骤S6:在拱圈钢筋远离定型模板的一侧安装封闭外模;步骤S7:加固,混凝土浇筑;步骤S8:混凝土养护、模板拆除,完成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是指:在支撑架(20)架设完成后在支撑架(20)远离基础平台(10)的一侧安装工字钢主楞(1),所述工字钢主楞(1)纵向间距为0.9m;所述工字钢主楞(1)的两端固定安装在基础平台(1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工字钢主楞(1)包括一端安装在基础平台(10)上的且对称设置的侧墙主楞(11)、与两根侧墙主楞(11)远离基础平台(10)一端连接的顶板主楞(12);两根侧墙主楞(11)、顶板主楞(12)连接形成拱字型结构;在支撑架(20)靠近顶板主楞(12)的一侧设置有顶托(202),在顶板主楞(12)靠近顶托(20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与顶托(202)配合使用的连接盒,所述顶托(202)安装在连接盒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1:在工字钢主楞(1)安装完毕后,在工字钢主楞(1)远离支撑架(20)一侧布置次楞木方(2),次楞木方(2)采用10cm*10cm木方沿纵向方向铺设;铺设方式采用在工字钢主楞(1)的翼板上焊接钢板并打孔用铁钉连接次楞木方(2)实现固定;步骤S32:次楞木方(2)铺设完毕后,在次楞木方(2)远离工字钢主楞(1)的一侧铺设第一覆膜竹木胶合板(31),所述第一覆膜竹木胶合板(31)与次楞方采用铁钉连接固定;步骤S33:采用海绵条对第一覆膜竹木胶合板(31)之间的拼缝进行填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1:在已安装完成的第一覆膜竹木胶合板(31)上堆载混凝土,堆载试验加设的荷载为21.6KN/m2;步骤S42:堆载试验卸荷后应经监理单位对整个架体进行仔细检查,如无异常则进入下一道工序。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浅埋山岭隧道明挖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张云阳张锐文江龙李红均刘亚松张鹏飞张玉龙陈冲雷建波李忠勇罗猛梁福刘佳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