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膜的制造方法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其原申请的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4/078064,国际申请日为2014年10月22日,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480052051.7,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进入日为2016年03月2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薄膜的制造方法、透明导电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薄膜的形成方法、透明导电膜。本专利技术要求2013年10月3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的申请号2013-225549的优先权,对于认可基于文献参照方式的编入的指定国,通过参照方式将该申请所述的内容编入本申请中。
技术介绍
由氧化铟锡(ITO)、氧化锌(ZnO)等构成的透明导电膜作为液晶显示器、太阳能电池的透明电极被广泛使用。这些透明导电膜通常利用溅射法生成。此外,作为溅射法以外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利用金属氧化膜的成膜装置进行金属氧化膜的成膜,“该成膜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加入有含有金属的材料溶液(10)的第一容器(5A)、加入有过氧化氢的第二容器(5B,18)、配置基板(2)且具有加热所述基板的加热器(3)的反应容器(1)、连接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反应容器,将所述材料溶液从所述第一容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成膜装置制造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成膜装置的第1槽中使含有微粒的分散液雾化的工序;将经雾化的分散液沿第1方向供给至所述成膜装置的第2槽顶部的入口中,并沿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从第2槽顶部的出口排出经雾化的分散液,从而将经雾化的分散液经由第2槽搬送至第3槽的工序;将经雾化的所述分散液供给至第3槽中的基板上的工序;和使供给至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分散液干燥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30 JP 2013-2255491.一种利用成膜装置制造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在成膜装置的第1槽中使含有微粒的分散液雾化的工序;将经雾化的分散液沿第1方向供给至所述成膜装置的第2槽顶部的入口中,并沿与第1方向相反的第2方向从第2槽顶部的出口排出经雾化的分散液,从而将经雾化的分散液经由第2槽搬送至第3槽的工序;将经雾化的所述分散液供给至第3槽中的基板上的工序;和使供给至所述基板上的所述分散液干燥的工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经雾化的分散液中所含有的微粒的粒径均为100nm以下。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板含有树脂,并且具有可挠性。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干燥工序在低于所述基板的软化点的温度下进行。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干燥工序在10℃以上40℃以下的温度下进行。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薄膜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板上形成由亲水部与斥水部构成的亲斥水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