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602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具备内燃机冷却装置、器件冷却装置以及连结装置。本冷却装置的连结装置构成为,以使得由器件冷却装置的器件散热器冷却了的热交换液不通过形成于器件的器件通路地向形成于内燃机的内燃机通路供给的方式将内燃机循环回路与器件循环回路连结,所述器件包括车辆的马达、储存向马达供给的电力的蓄电池以及控制从蓄电池向马达的电力供给的功率控制单元中的至少1个。

Cooling Device of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的冷却装置,尤其涉及对车辆的内燃机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由内燃机和马达驱动的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具备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以使得“内燃机、马达、向该马达供给电力的蓄电池、以及控制该蓄电池的工作的功率控制单元”的温度不会变得过高的方式使用于对“内燃机、马达、蓄电池以及功率控制单元”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循环。通常,“马达、蓄电池以及功率控制单元(以下,将它们总称为‘混合动力器件’)”的温度需要维持为比内燃机的温度(以下,称为“内燃机温度”)低的温度。因此,也已知一种具备具有2个散热器的冷却装置,即包括用于对用于冷却混合动力器件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和用于对用于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的冷却装置的混合动力车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550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通常,散热器配设于设置于车辆的前方部分的舱室(compartment)内。在该舱室的空间的大小有限的情况下,若要在舱室内配设2个散热器,则需要减小对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水进行冷却的散热器的大小。在该情况下,散热器对冷却水的冷却能力降低,所以在像内燃机的输出大的情况等那样内燃机的发热量大的情况下,有可能不再能充分地对内燃机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应对上述的问题而做出的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冷却装置,所述车辆的冷却装置能够在具备对用于冷却内燃机的热交换液进行冷却的散热器、和对用于冷却混合动力器件的热交换液进行冷却的散热器的情况下,充分地对内燃机进行冷却。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的冷却装置具备内燃机冷却装置(10)、器件冷却装置(30)以及连结装置(50)。所述内燃机冷却装置包括内燃机循环回路(11)、内燃机泵(13)以及内燃机散热器(12)。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具有形成于车辆(100)的内燃机(110)的内燃机通路(15)。对所述内燃机进行冷却的热交换液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内循环。所述内燃机泵配设于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所述内燃机散热器配设于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对热交换液进行冷却。所述器件冷却装置包括器件循环回路(31)、器件泵(33)以及器件散热器(32)。所述器件循环回路具有形成于器件(180)的器件通路(35)。所述器件包括所述车辆的马达(111、112)、储存向该马达供给的电力的蓄电池(120)以及控制从该蓄电池向所述马达的电力供给的功率控制单元(130)中的至少1个。对所述器件进行冷却的热交换液在所述器件循环回路内循环。所述器件泵(33)配设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所述器件散热器配设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对热交换液进行冷却。所述连结装置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连结。进而,所述连结装置构成为,以使得由所述器件散热器冷却了的热交换液不通过所述器件通路地向所述内燃机通路供给的方式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连结。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冷却装置,通过将内燃机循环回路与器件循环回路连结,能够使热交换液在不通过器件地通过器件散热器后通向内燃机。因此,能够使由内燃机散热器与器件散热器双方冷却了的冷却能力大的热交换液通向内燃机。因此,通过在作为热交换液对内燃机的冷却能力而要求大的冷却能力时,将内燃机循环回路与器件循环回路连结,从而能够充分地对内燃机进行冷却。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冷却装置中,所述器件循环回路(31)可以构成为,包括器件散热器通路(36)、第1器件循环通路(37)以及第2器件循环通路(38)。在该情况下,所述器件散热器通路形成于所述器件散热器(32),供热交换液通过。所述第1器件循环通路将所述器件通路(35)的第1开口连接于所述器件散热器通路的第1开口。所述第2器件循环通路将所述器件散热器通路的第2开口连接于所述器件通路的第2开口。在该情况下,所述连结装置(50)可以构成为,包括第1连结通路(51)、第2连结通路(52)以及控制阀(65)。在该情况下,所述第1连结通路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连接于所述第1器件循环通路(37)。所述第2连结通路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连接于所述第2器件循环通路(38)。所述控制阀对经由所述第1器件循环通路与所述第2器件循环通路中的一方的所述器件通路与所述器件散热器通路之间的热交换液的流通进行切断。进而,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冷却装置中,所述连结装置(50)可以构成为,以使得热交换液并联地通过所述内燃机散热器(12)和所述器件散热器(32)的方式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31)连结。由此,与以使得热交换液串联地通过内燃机散热器和器件散热器的方式将内燃机循环回路与器件循环回路连结的情况相比,能够使冷却能力更大的热交换液通向内燃机。进而,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冷却装置可以构成为,还具备控制单元(90),所述控制单元(90)对所述内燃机泵(13)的工作、所述器件泵(33)的工作以及所述连结装置(50)的工作进行控制。在该情况下,所述控制单元可以构成为,在有对所述内燃机(110)进行冷却的要求并且没有对所述器件(180)进行冷却的要求时,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Teng)比预定上限内燃机温度(Teng_upper)高的情况下(参照在图5的步骤520和步骤522中分别判定为“是(Yes)”的情况),通过对所述连结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而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31)连结,并且使所述内燃机泵与所述器件泵中的至少一方工作(参照图5的步骤525的处理)。在有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要求的情况下,关于作为通向内燃机的热交换液的冷却能力而要求的能力,与内燃机的温度为预定温度以下时相比,在内燃机的温度比预定温度高时所要求的能力较大。根据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冷却装置,在有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要求并且没有对器件进行冷却的要求时推定为内燃机的温度比预定温度高的情况下,内燃机循环回路与器件循环回路连结。因此,冷却能力大的热交换液通向内燃机。因此,能够充分地对内燃机进行冷却。进而,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冷却装置中,所述ECU(90)可以构成为,在有对所述内燃机(110)进行冷却的要求并且有对所述器件(180)进行冷却的要求的情况下(参照在图5的步骤505中判定为“是”的情况),在通过使所述连结装置(50)工作而切断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31)的连结的状态下,使所述内燃机泵(13)和所述器件泵(33)工作(参照图5的步骤510的处理)。由此,即使在有对内燃机进行冷却的要求时,在有对器件进行冷却的要求的情况下,由器件散热器冷却的热交换液也全部用于器件的冷却。因此,在有对器件进行冷却的要求时能够充分地对器件进行冷却。进而,在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冷却装置中,所述控制单元(90)可以构成为,在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11)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31)连结并且使所述内燃机泵(13)与所述器件泵(33)中的至少一方工作时,在从所述内燃机通路(15)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Tw_eng_out)比预定内燃机流出液温度(Tw_eng_th)高的情况下(参照在图7的步骤705中判定为“是”的情况),以使得从所述内燃机泵与所述器件泵中的正在工作的泵排出的热交换液的流量(Reng、Rdev)增大的方式对所述内燃机泵与所述器件泵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冷却装置,具备:内燃机冷却装置,其包括内燃机循环回路、内燃机泵以及内燃机散热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具有形成于车辆的内燃机的内燃机通路,使对所述内燃机进行冷却的热交换液循环,所述内燃机泵配设于该内燃机循环回路,所述内燃机散热器配设于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对热交换液进行冷却;器件冷却装置,其包括器件循环回路、器件泵以及器件散热器,所述器件循环回路具有形成于包括所述车辆的马达、储存向该马达供给的电力的蓄电池以及控制从该蓄电池向所述马达的电力供给的功率控制单元中的至少1个的器件的器件通路,使对所述器件进行冷却的热交换液循环,所述器件泵配设于该器件循环回路,所述器件散热器配设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对热交换液进行冷却;以及连结装置,其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连结,在车辆的冷却装置中,所述连结装置构成为,以使得由所述器件散热器冷却了的热交换液不通过所述器件通路地向所述内燃机通路供给的方式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1.26 JP 2018-0112751.一种车辆的冷却装置,具备:内燃机冷却装置,其包括内燃机循环回路、内燃机泵以及内燃机散热器,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具有形成于车辆的内燃机的内燃机通路,使对所述内燃机进行冷却的热交换液循环,所述内燃机泵配设于该内燃机循环回路,所述内燃机散热器配设于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对热交换液进行冷却;器件冷却装置,其包括器件循环回路、器件泵以及器件散热器,所述器件循环回路具有形成于包括所述车辆的马达、储存向该马达供给的电力的蓄电池以及控制从该蓄电池向所述马达的电力供给的功率控制单元中的至少1个的器件的器件通路,使对所述器件进行冷却的热交换液循环,所述器件泵配设于该器件循环回路,所述器件散热器配设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对热交换液进行冷却;以及连结装置,其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连结,在车辆的冷却装置中,所述连结装置构成为,以使得由所述器件散热器冷却了的热交换液不通过所述器件通路地向所述内燃机通路供给的方式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连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冷却装置,所述器件循环回路包括:器件散热器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器件散热器,供热交换液通过;第1器件循环通路,其将所述器件通路的第1开口连接于所述器件散热器通路的第1开口;以及第2器件循环通路,其将所述器件散热器通路的第2开口连接于所述器件通路的第2开口,所述连结装置包括:第1连结通路,其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连接于所述第1器件循环通路;第2连结通路,其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连接于所述第2器件循环通路;以及控制阀,其对经由所述第1器件循环通路与所述第2器件循环通路中的一方的所述器件通路与所述器件散热器通路之间的热交换液的流通进行切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冷却装置,所述连结装置构成为,以使得热交换液并联地通过所述内燃机散热器和所述器件散热器的方式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连结。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冷却装置,还具备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内燃机泵的工作、所述器件泵的工作以及所述连结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有对所述内燃机进行冷却的要求并且没有对所述器件进行冷却的要求时,在所述内燃机的温度比预定上限内燃机温度高的情况下,通过对所述连结装置的工作进行控制而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连结,并且使所述内燃机泵与所述器件泵中的至少一方工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冷却装置,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有对所述内燃机进行冷却的要求并且有对所述器件进行冷却的要求的情况下,在通过使所述连结装置工作而切断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的连结的状态下,使所述内燃机泵和所述器件泵工作。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车辆的冷却装置,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连结并且使所述内燃机泵与所述器件泵中的至少一方工作时,在从所述内燃机通路流出的热交换液的温度比预定内燃机流出液温度高的情况下,以使得从所述内燃机泵与所述器件泵中的正在工作的泵排出的热交换液的流量增大的方式对所述内燃机泵与所述器件泵中的正在工作的泵的工作进行控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冷却装置,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将所述内燃机循环回路与所述器件循环回路连结并且使所述内燃机泵与所述器件泵中的至少一方工作时,在流入所述内燃机通路的热交换液的温度即内燃机流入液温度比预定内燃机流入液温度低并且所述内燃机流入液温度相对于所述预定内燃机流入液温度之差比预定内燃机流入液温度差大的情况下,以使得从所述正在工作的泵排出的热交换液的流量增大的方式对所述正在工作的泵的工作进行控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冷却装置,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在将所述内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原宽之品川知广三好悠司平井琢也东海圭祐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