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558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加强板本体的一端与水箱上横梁连接,加强板本体的另一端与水箱下横梁连接,加强板本体包括加强板Ⅰ、加强板Ⅱ和加强板Ⅲ,加强板Ⅱ的一端与加强板Ⅰ连接,加强板Ⅱ的另一端与加强板Ⅲ连接,加强板Ⅰ、加强板Ⅱ和加强板Ⅲ相互连接构成Z字型结构。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上的边缘处设有翻边,翻边远离加强板本体的一端为圆弧结构。翻边远离加强板本体的一端设有圆弧Ⅰ和圆弧Ⅱ,圆弧Ⅰ设置在翻边的端部,圆弧Ⅰ与圆弧Ⅱ连接构成圆弧结构;圆弧Ⅰ和圆弧Ⅱ的设置保证了加强板本体与高压线束接触的面均为光滑的圆弧面,避免了翻边割伤高压线束的风险。

A Reinforcement Plate for Water Tank Colum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
本技术属于电动汽车零部件
,具体涉及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汽车普及的今天,汽车整车的质量以及安全性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车辆及其内部构造的强度,碰撞时尽量减少损坏成为了当前汽车设计的主题。现有的水箱立柱加强板为钣金落料、拉延成型、整形、冲孔/侧冲孔四个工序后的U形零件,零件两条高的棱边和棱角存在割伤高压线束的风险;此外水箱立柱加强板与水箱上横梁外板紧固后距离高压线束太近,碰撞交通事故中存在割伤高压线束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用于防止电池包刮蹭的副车架下横梁,该下横梁可以预知底盘副车架已经与地面障碍物发生刮蹭,驾驶员启动制动模式,从而避免电池包直接与路面障碍物刮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所述加强板本体的一端与水箱上横梁连接,加强板本体的另一端与水箱下横梁连接,加强板本体长度方向上的边缘处设有翻边,所述翻边远离加强板本体的一端为圆弧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本体包括加强板Ⅰ、加强板Ⅱ和加强板Ⅲ,加强板Ⅱ的一端与加强板Ⅰ连接,加强板Ⅱ的另一端与加强板Ⅲ连接,加强板Ⅰ、加强板Ⅱ和加强板Ⅲ相互连接构成Z字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Ⅰ与加强板Ⅱ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加强板Ⅱ与加强板Ⅲ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Ⅰ与水箱上横梁连接,加强板Ⅲ远离加强板Ⅱ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水箱下横梁连接的弯折部,弯折部固定连接在水箱下横梁上。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Ⅰ上设有用于与水箱上横梁连接的安装孔Ⅰ、用于连接低速警报装置的安装孔Ⅱ和用于对加强板本体定位的定位孔。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Ⅲ靠近加强板Ⅱ的一端设有电器线束卡扣定位孔,加强板Ⅲ上还设有长条形滑槽,长条形滑槽内设有用于安装扬声器的螺栓和螺母。进一步的,所述翻边远离加强板本体的一端设有圆弧Ⅰ和圆弧Ⅱ,圆弧Ⅰ设置在翻边的端部,圆弧Ⅰ与圆弧Ⅱ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翻边向背离加强板本体与水箱接触面的方向延伸,加强板Ⅰ和加强板Ⅲ均在靠近加强板Ⅱ的一端设有翻边,加强板Ⅱ的整个侧边上均设有翻边,翻边呈Z字型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圆弧Ⅰ的半径为4.5mm,圆弧Ⅱ的半径为6.5mm,圆弧Ⅰ与圆弧Ⅱ连接后的高度为8mm。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为:1、本技术中圆弧Ⅰ和圆弧Ⅱ的设置保证了加强板本体与高压线束接触的面均为光滑的圆弧面,避免了翻边割伤高压线束的风险。2、本技术Z字型结构的设计可使加强板本体与水箱更加贴合,安装更加牢固、增加结构强度。加强板Ⅰ与加强板Ⅱ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加强板Ⅱ与加强板Ⅲ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钝角处均为圆角过渡,避免出现尖角,钝角的设计一方面方便圆角的加工,另一方面也可使加强板Ⅲ更靠近水箱,从而增大了加强板本体到高压线束的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的交通事故中,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加强板本体挤压、割伤高压线束的风险。3、本技术的水箱立柱加强板结构简单明了,冲压工序无须改变,易于制造,安全可靠、成本并没有增加,同时使在生产线上的安装操作更加方便;解决了在车辆发生碰撞交通事故中,高压线束被割伤后存在漏电风险的技术问题,从而避免车辆发生火灾的风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箱立柱加强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翻边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水箱立柱加强板与水箱横梁装配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加强板本体;11、翻边;12、圆弧Ⅰ;13、圆弧Ⅱ;2、加强板Ⅰ;21、安装孔Ⅰ;22、安装孔Ⅱ;23、定位孔;3、加强板Ⅱ;4、加强板Ⅲ;41、电器线束卡扣定位孔;42、长条形滑槽;5、弯折部;6、水箱上横梁;7、水箱下横梁;8、高压线束。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平面方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1,加强板本体1的一端与水箱上横梁6连接,加强板本体1的另一端与水箱下横梁7连接,加强板本体1长度方向上的边缘处设有翻边11,翻边11远离加强板本体1的一端为圆弧结构。翻边11远离加强板本体1的一端设有圆弧Ⅰ12和圆弧Ⅱ13,圆弧Ⅰ12设置在翻边11的端部,圆弧Ⅰ12与圆弧Ⅱ13连接构成圆弧结构;圆弧Ⅰ12和圆弧Ⅱ13的设置保证了加强板本体1与高压线束8接触的面均为光滑的圆弧面,避免了翻边割伤高压线束8的风险。加强板本体1包括加强板Ⅰ2、加强板Ⅱ3和加强板Ⅲ4,加强板Ⅱ3的一端与加强板Ⅰ2连接,加强板Ⅱ3的另一端与加强板Ⅲ4连接,加强板Ⅰ2、加强板Ⅱ3和加强板Ⅲ4相互连接构成Z字型结构。翻边11向背离加强板本体1与水箱接触面的方向延伸,加强板Ⅰ2和加强板Ⅲ4均在靠近加强板Ⅱ3的一端设有翻边11,加强板Ⅱ3的整个侧边上均设有翻边11,翻边11呈Z字型结构,翻边11在加强板Ⅰ2和加强板Ⅲ4上的设置长度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Z字型结构的设计可使加强板本体1与水箱更加贴合,安装更加牢固、增加结构强度。加强板Ⅰ2与加强板Ⅱ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加强板Ⅱ3与加强板Ⅲ4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钝角处均为圆角过渡,避免出现尖角,钝角的设计一方面方便圆角的加工,另一方面也可使加强板Ⅲ4更靠近水箱,从而增大了加强板本体1到高压线束的距离,在车辆发生碰撞的交通事故中,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加强板本体1挤压、割伤高压线束的风险。上述加强板Ⅰ2与水箱上横梁6连接,加强板Ⅲ4远离加强板Ⅱ3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水箱下横梁7连接的弯折部5,弯折部5固定连接在水箱下横梁上。加强板Ⅰ2上设有用于与水箱上横梁连接的安装孔Ⅰ21、用于连接低速警报装置的安装孔Ⅱ22和用于对加强板本体1定位的定位孔23。在本技术中低速警报装置的安装孔Ⅱ22有三个,定位孔23有一个,三个安装孔Ⅱ22和一个定位孔23呈“十”字型布置在加强板Ⅰ2上,这样加长了加强板Ⅰ2的长度,使得加强板Ⅰ2向车头的方向弯曲,进一步增加了加强板本体1到高压线束的距离,避免加强板本体1挤压、割伤高压线束的风险。上述加强板Ⅲ4靠近加强板Ⅱ3的一端设有电器线束卡扣定位孔41,加强板Ⅲ4上还设有长条形滑槽42,长条形滑槽42内设有用于安装扬声器的螺栓和螺母。当然长条形滑槽42内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安装其它零部件,加强板Ⅲ4为其它零部件的安装提供了安装点,使整车前舱的布置更加紧凑合理。在本技术中圆弧Ⅰ12的半径为4.5mm,圆弧Ⅱ13的半径为6.5mm,圆弧Ⅰ12与圆弧Ⅱ13连接后的高度为8mm。当然圆弧Ⅰ12与圆弧Ⅱ13的半径及高度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数值,应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计,只要保证加强板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本体(1),所述加强板本体(1)的一端与水箱上横梁(6)连接,加强板本体(1)的另一端与水箱下横梁(7)连接,加强板本体(1)长度方向上的边缘处设有翻边(11),所述翻边(11)远离加强板本体(1)的一端为圆弧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本体(1),所述加强板本体(1)的一端与水箱上横梁(6)连接,加强板本体(1)的另一端与水箱下横梁(7)连接,加强板本体(1)长度方向上的边缘处设有翻边(11),所述翻边(11)远离加强板本体(1)的一端为圆弧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1)包括加强板Ⅰ(2)、加强板Ⅱ(3)和加强板Ⅲ(4),加强板Ⅱ(3)的一端与加强板Ⅰ(2)连接,加强板Ⅱ(3)的另一端与加强板Ⅲ(4)连接,加强板Ⅰ(2)、加强板Ⅱ(3)和加强板Ⅲ(4)相互连接构成Z字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Ⅰ(2)与加强板Ⅱ(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加强板Ⅱ(3)与加强板Ⅲ(4)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Ⅰ(2)与水箱上横梁连接,加强板Ⅲ(4)远离加强板Ⅱ(3)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水箱下横梁连接的弯折部(5),弯折部(5)固定连接在水箱下横梁(7)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箱立柱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Ⅰ(2)上设有用于与水箱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宁张泽毅
申请(专利权)人: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