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6019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装置,属于能量回收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触头结构及承载板结构,能够巧妙的将阻尼缸活塞的随机往复直线运动转化为同步带的单向旋转运动,带轮的单向低速旋转变为小齿轮的单向高速旋转,小齿轮再将这种高速旋转传递给发电机,实现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有效提高能量的回收效率。且本发明专利技术所用的零部件大多为标准件,可替换性良好。

A One-way Rotary Power Generator for Vibration Energy Recovery of Vehicle Susp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能量回收装置设计
,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悬架振动会产生大量的能量,如果将这一部分能量进行回收,可大幅度的提高能量的利用率。目前针对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装置主要有液电馈能式和电磁馈能式两种。其中,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主要是通过减振器上阻尼器里的油路与其他外部液压元件组成回路,当悬架振动时带动液压缸活塞来回运动,进而通过液压油驱动液压回路里的液压马达做单向旋转运动,液压马达再驱动发电机发电,达到能量回收的目的。电磁馈能式悬架系统主要是将与悬架相连的减振器上液压缸活塞的随机往复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进而将旋转运动传递给发电机进行发电,实现能量回收。液电馈能式悬架系统的特点是液压回路复杂,液压器件多,使能量回收的整体效率变低,且推动液压马达旋转需要一定的扭矩。电磁馈能式悬架系统将液压缸的随机往复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主要的转换方式为滚珠丝杠转换、齿轮齿条转换,这两种方式的特点是活塞做随机往复直线运动,丝杠和齿轮相应的做双向随机旋转运动,因此将双向随机旋转运动转换为电能的效率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型同步带(6),两个带轮、阻尼机构和发电机(7);齿轮型同步带(6)套设在两个带轮上,且与两个带轮啮合,在两个带轮之间还设有承载板(4),承载板(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齿轮型同步带(6)啮合的触头,触头能够驱动齿轮型同步带(6)转动;承载板(4)上还设有复位组件,用于使触头在不受力的状态下复位;在其中一个带轮上啮合有一个小齿轮(8),小齿轮(8)与发电机(7)相连;阻尼机构,包括阻尼缸(5)和能够在阻尼缸(5)中上下往复运动的阻尼缸活塞(5.1),阻尼缸活塞(5.1)与承载板(4)一侧的承载杆(4.2)相连;当阻尼缸活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齿轮型同步带(6),两个带轮、阻尼机构和发电机(7);齿轮型同步带(6)套设在两个带轮上,且与两个带轮啮合,在两个带轮之间还设有承载板(4),承载板(4)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与齿轮型同步带(6)啮合的触头,触头能够驱动齿轮型同步带(6)转动;承载板(4)上还设有复位组件,用于使触头在不受力的状态下复位;在其中一个带轮上啮合有一个小齿轮(8),小齿轮(8)与发电机(7)相连;阻尼机构,包括阻尼缸(5)和能够在阻尼缸(5)中上下往复运动的阻尼缸活塞(5.1),阻尼缸活塞(5.1)与承载板(4)一侧的承载杆(4.2)相连;当阻尼缸活塞(5.1)带动承载板(4)向上运动或向下运动时,齿轮型同步带(6)均单向旋转,从而驱动两个带轮单向旋转,将带轮的单向低速旋转转变为小齿轮(8)的单向高速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7)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触头与承载板(4)通过连杆销轴(4.4)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承载板(4)的侧边(4.1)能够限制触头的运动位置,使触头无法向承载板(4)外侧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置在承载板(4)上的挡板(4.3),挡板(4.3)上开设有孔,触头内侧也开设有孔,在触头内侧的孔与挡板(4.3)的孔之间安装有弹簧;触头在外力作用下向承载板(4)内侧摆动一定角度,撤去外力后触头复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悬架振动能量回收的单向旋转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当阻尼缸活塞(5.1)带动承载板(4)向上运动时,第一触头(3.1)与齿轮型同步带(6)啮合,由于承载板的侧边(4.1)的限位作用,第一触头(3.1)会驱动齿轮型同步带(6)一起向上运动,即齿轮型同步带(6)做顺时针旋转运动;此时,第二触头(3.2)随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虎岳印云江春平谭坤徐俊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