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55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包括调整组件、轴支撑架、支撑箱、伸缩装置、位于支撑箱顶部的料盒盛放架以及依次连接的电机A、竖转轴、伞齿轮A、伞齿轮B和横转轴,调整组件包括卡块A、卡块B以及依次连接的轴承座、轴承A、卡筒和卡盘;卡块A固定在卡盘的上表面上,卡块B与竖转轴的侧壁连接;竖转轴与输出轴连接,电机A固定在伸缩装置的移动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实现两个互相垂直的转轴之间的驱动,还可以对两个转轴的旋转进行分时段控制,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下料机构,利于后期维护。料盒盛放架和伸缩装置的设置使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采用传送装置这样暂用较大空间的设备,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的便利性。

A cutting mechanism for stir-fry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厨房家电
,具体涉及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技术介绍
炒菜机,是现在科技产品,是新一代微电脑操控智能烹饪设备,设备主要是方便,简单的操作,无油烟。炒菜机不仅能自动炒、煎、烹、炸、爆、焖、蒸、煮、烙、炖、煲等一锅多用的功能,轻松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炒菜机有上有搅拌器会自动搅拌,不必人工翻搅,在炒菜期间不会有飞溅,给人轻松,安全的感觉。炒菜机只需将主、副料和佐料投入锅内即可,全自动数码控制火候方便快捷,使不会炒菜的人也能烹饪出精美可口的美食。现有的炒菜机缺乏相应的下料机构,导致炒菜时,只能炒菜时不能按照正确的炒菜步骤进行下菜、下料,而是将主、副料和佐料一起投入锅。这样的炒菜机虽然具备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无需人工翻炒、不会费减油滴到皮肤上等优点,但是由于不能按照正常顺序下料导致炒出来的菜的味道却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解决了现有的炒菜机缺乏自动下料机构,导致炒菜机炒出的菜品味道大打折扣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以使炒菜机能够按照正确的炒菜步骤进行炒菜,将主、副料和佐料按正确的顺序下料,保证了炒菜机的下料顺序、时间和人工炒菜的下料顺序时间一致,从而将炒菜机炒出的菜品的味道尽可能地接近人工炒菜的味道,不会因为机械自动化导致菜品口感变差的情况出现。并且本专利技术中所设计的下料机构需要设置两个轴线垂直的转轴:横转轴和竖转轴。而常规技术中,需要分别设置电机用于驱动,或者需要设置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链,进行多轴输出。而竖转轴和横转轴的在下料时无法同时转动,因此有需要可断开的连接结构。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专利技术创新性地设计了下料机构,以使其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实现两个互相垂直的转轴之间的驱动,并且还可以对两个转轴的旋转进行分时段控制,以满足实际需求。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机构和用于夹持料盒的夹具,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调整组件、轴支撑架以及依次连接的电机A、竖转轴、伞齿轮A、伞齿轮B和横转轴,其中,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卡块A、卡块B以及均共轴线的轴承座、轴承A、卡筒和卡盘,所述轴承座固定在电机A的顶部,所述轴承A安装在轴承座的中心孔中;所述卡筒的底端插入轴承A的中心孔中并与轴承A过盈配合,其顶端与卡盘连接;所述轴承A的内、外圈分别与轴承座的中心孔以及卡筒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电机A的轴线垂直于地面,其输出轴插入卡筒的中心孔中,并与卡筒间隙配合,且输出轴的轴线垂直于地面;所述卡块A固定在卡盘的上表面上,所述卡块B与竖转轴的侧壁连接;所述竖转轴的底端活动贯穿卡盘后插入卡筒的中心孔中,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伞齿轮A套接在竖转轴的顶端,并与伞齿轮B啮合,所述伞齿轮B套接在横转轴的一端;电机A驱动竖转轴转动,能使卡块B在旋转周向上与卡块A接触;所述轴支撑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竖板、横板和支撑块,所述竖板的底端与卡盘的上表面连接,其顶端与横板连接,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横板的下表面上,所述横转轴上远离伞齿轮B的一端活动贯穿支撑块后与夹具连接。电机A优选地为减速步进电机,电机A的控制优选地由炒菜机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这样炒菜机可以通过自身的功率等参数从而判断所炒菜品的生熟程度,从而便于下料机构适时下料。夹具可以采用以下夹具中的任一种:电吸盘、机械夹具,机械夹具可以采用气缸夹具、电吸盘、C型夹具、X型夹具等可以夹持物体的夹具。炒菜时,本专利技术位于炒菜机的一侧,料盒有多个,依次承载炒菜所需的主、副料和佐料。料盒可以由人工拿持在下料机构的一侧,或者放置在传送带上,由本专利技术依次从传动带上进行取料。具体地,当为人工拿持时,需要下料时,动作顺序如下:先启动夹具,以使夹具将料盒夹持住;接着电机A启动,电机启动前,卡块A的一侧与卡块B的一侧接触,电机A的输出轴正转,并带着竖转轴转动,但是由于卡块A与卡块B接触,即在电机A的驱动下,竖转轴依次通过卡块B、卡块A驱动卡盘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继而使夹具夹持住料盒向位于本专利技术一侧的炒锅的正上方移动;接着电机A反转,在此时旋转方向上卡块B没有被卡块A挡住,因此竖转轴单独转动,并驱动伞齿轮A转动,从而使伞齿轮B、横转轴以及料盒均转动,以将料盒的开口向下反转,从而将料盒中的物料倒入锅中;物料倾倒完成后,电机A继续反转,直至卡块B的另一侧与卡块A的另一侧接触;接着在卡块A的驱动下,卡盘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直至将料盒回转到人工手中。然后工人进行下一次下料准备。这样,无需人工判断什么时候下料,直接通过炒菜机的控制系统判断,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菜品未熟透或者菜品糊掉的情况出现。当采用传送带进行送料时,在传送带上依次放置上承载有主、副料和佐料的料盒。需要下料时,动作顺序如下:先启动夹具,以使夹具将位于传送带上的最近的料盒夹持住;接着电机A启动,电机启动前,卡块A的一侧与卡块B的一侧接触,电机A的输出轴正转,并带着竖转轴转动,但是由于卡块A与卡块B接触,即在电机A的驱动下,竖转轴依次通过卡块B、卡块A驱动卡盘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继而使夹具夹持住料盒向位于本专利技术一侧的炒锅的正上方移动;接着电机A反转,在此时旋转方向上卡块B没有被卡块A挡住,因此竖转轴单独转动,并驱动伞齿轮A转动,从而使伞齿轮B、横转轴以及料盒均转动,以将料盒的开口向下反转,从而将料盒中的物料倒入锅中;物料倾倒完成后,电机A继续反转,直至卡块B的另一侧与卡块A的另一侧接触;接着在卡块A的驱动下,卡盘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直至将料盒回转到传送带上,然后松开夹具,以将料盒放置在传送带上。接着传送带启动,将下一个需要下料的料盒移动到本专利技术的取料位置,为下次下料做准备。此时,除了采用常规的传送带进行传送,还可以采用摩天轮式的圆环式传送料品的方式。综上,本专利技术使炒菜机能够按照正确的炒菜步骤进行炒菜,将主、副料和佐料按正确的顺序下料,保证了炒菜机的下料顺序、时间和人工炒菜的下料顺序时间一致,从而将炒菜机炒出的菜品的味道尽可能地接近人工炒菜的味道,不会因为机械自动化导致菜品口感变差的情况出现。同时,本专利技术创新性地设计了下料机构,以使其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实现两个互相垂直的转轴:横转轴和卡盘之间的驱动,并且还可以对两个转轴的旋转进行分时段控制,以满足实际需求,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下料机构,利于后期维护。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使炒菜机能够按照正确的炒菜步骤进行炒菜,将主、副料和佐料按正确的顺序下料,保证了炒菜机的下料顺序、时间和人工炒菜的下料顺序时间一致,从而将炒菜机炒出的菜品的味道尽可能地接近人工炒菜的味道,不会因为机械自动化导致菜品口感变差的情况出现;2.本专利技术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创新性地设计了下料机构,以使其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实现两个互相垂直的转轴之间的驱动,并且还可以对两个转轴的旋转进行分时段控制,以满足实际需求,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下料机构,利于后期维护;3.本专利技术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通过设置料盒支撑架以及伸缩装置,以使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消除人工递料的需求,且还无需采用传送装置这样暂用较大空间的设备,提高了本专利技术使用的便利性,本专利技术通过伸缩装置即可进行竖向排列的料盒的取料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机构和用于夹持料盒的夹具(9),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调整组件、轴支撑架以及依次连接的电机A(1)、竖转轴(2)、伞齿轮A(3)、伞齿轮B(4)和横转轴(5),其中,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卡块A(11)、卡块B(12)以及均共轴线的轴承座(7)、轴承A(8)、卡筒(17)和卡盘(10),所述轴承座(7)固定在电机A(1)的顶部,所述轴承A(8)安装在轴承座(7)的中心孔中;所述卡筒(17)的底端插入轴承A(8)的中心孔中并与轴承A(8)过盈配合,其顶端与卡盘(10)连接;所述电机A(1)的轴线垂直于地面,其输出轴插入卡筒(17)的中心孔中,并与卡筒(17)间隙配合,且输出轴的轴线垂直于地面;所述卡块A(11)固定在卡盘(10)的上表面上,所述卡块B(12)与竖转轴(2)的侧壁连接;所述竖转轴(2)的底端活动贯穿卡盘(10)后插入卡筒(17)的中心孔中,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伞齿轮A(3)套接在竖转轴(2)的顶端,并与伞齿轮B(4)啮合,所述伞齿轮B(4)套接在横转轴(5)的一端;电机A(1)驱动竖转轴(2)转动,能使卡块B(12)在旋转周向上与卡块A(11)接触;所述轴支撑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竖板(13)、横板(14)和支撑块(15),所述竖板(13)的底端与卡盘(10)的上表面连接,其顶端与横板(14)连接,所述支撑块(15)固定在横板(14)的下表面上,所述横转轴(5)上远离伞齿轮B(4)的一端活动贯穿支撑块(15)后与夹具(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机构和用于夹持料盒的夹具(9),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调整组件、轴支撑架以及依次连接的电机A(1)、竖转轴(2)、伞齿轮A(3)、伞齿轮B(4)和横转轴(5),其中,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卡块A(11)、卡块B(12)以及均共轴线的轴承座(7)、轴承A(8)、卡筒(17)和卡盘(10),所述轴承座(7)固定在电机A(1)的顶部,所述轴承A(8)安装在轴承座(7)的中心孔中;所述卡筒(17)的底端插入轴承A(8)的中心孔中并与轴承A(8)过盈配合,其顶端与卡盘(10)连接;所述电机A(1)的轴线垂直于地面,其输出轴插入卡筒(17)的中心孔中,并与卡筒(17)间隙配合,且输出轴的轴线垂直于地面;所述卡块A(11)固定在卡盘(10)的上表面上,所述卡块B(12)与竖转轴(2)的侧壁连接;所述竖转轴(2)的底端活动贯穿卡盘(10)后插入卡筒(17)的中心孔中,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伞齿轮A(3)套接在竖转轴(2)的顶端,并与伞齿轮B(4)啮合,所述伞齿轮B(4)套接在横转轴(5)的一端;电机A(1)驱动竖转轴(2)转动,能使卡块B(12)在旋转周向上与卡块A(11)接触;所述轴支撑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竖板(13)、横板(14)和支撑块(15),所述竖板(13)的底端与卡盘(10)的上表面连接,其顶端与横板(14)连接,所述支撑块(15)固定在横板(14)的下表面上,所述横转轴(5)上远离伞齿轮B(4)的一端活动贯穿支撑块(15)后与夹具(9)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转轴(5)和支撑块(15)上供横转轴(5)穿过的通孔之间设置有轴承B(16),所述轴承B(16)的内、外圈分别与横转轴(5)以及通孔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箱(19)和位于支撑箱(19)顶部的料盒盛放架,所述竖转轴(2)的底端、竖板(13)的底端以及电机A(1)均位于支撑箱(19)中,竖转轴(2)的顶端穿出支撑箱(19)的顶部后与伞齿轮A(3)连接,竖板(13)的顶端穿出支撑箱(19)的顶部后与横板(14)连接;所述料盒盛放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板(20)以及多个竖向排列的盛放板(21),所述盛放板(21)均平行于地面,并匀与支撑板(20)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眉山华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