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文剑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SOI结构的漏电过程自控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262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SOI(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体上硅)结构的漏电过程自控的动态随机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单元。其结构主要包括阵列访问晶体管,存储电容,以及隔绝它们的绝缘层。存储电容的底电极扩展至阵列访问晶体管沟道下方,并穿过绝缘层与晶体管的源极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扩展式电容控制晶体管沟道,能实现该存储电容在关态漏电过程中,对亚阈值漏电通道的自我控制,进一步减小了漏电流,从而提升了存储电容上电荷的保持时间。

A Dynamic Random Memory Unit with SOI Structure for Automatic Control of Leakage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SOI结构的漏电过程自控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态随机存储器的结构设计,特别涉及动态随机存储器的存储电容的关态漏电控制方法,尤其在改变存储电容电极结构后,利用存储电容上的电势对访问晶体管沟道的控制作用,改善了该存储电容自身在亚阈值漏电路径上的漏电,实现了漏电过程的自我控制,提高了存储电容上的电荷保存时间,即数据保持时间。
技术介绍
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半导体存储器,在全球半导体集成电路市场份额中占大约10%,每年超过300亿美元,在通讯、计算机、服务器等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DRAM器件的核心存储单元简单,由一个访问晶体管和一个存储电容(1Transistor-1Capacitor,1T-1C)组成。随着集成电路制作工艺集成度的不断增加,以1T-1C为基本存储单元的DRAM已进入40nm和20nm节点,然而进一步的提高集成度面临严重的技术瓶颈。主要原因在于,存储电容上的电荷随着访问晶体管的尺寸缩小而漏电更加严重,导致存储电容上的数据保持时间减小。在DRAM芯片中,数据平均保持时间和器件数量失效率之间存在一个经验关系,即:平均数据保持时间每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SOI结构的漏电过程自控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单元,其特征是,利用存储电容器上的电位对自身漏电过程进行自我控制的基本原理,存储器单元包括阵列访问晶体管,扩展式存储电容,以及隔绝它们的绝缘层;所述存储电容的底电极扩展至阵列访问晶体管沟道下方,并穿过绝缘层与晶体管的源极相连,存储电容顶电极为一良导体,通常接地;所述绝缘层位于访问晶体管沟道和扩展式电容底电极中间,为底电极对沟道控制的介电材料层;所述阵列访问晶体管位于绝缘层上方,由源极、栅极、漏极、沟道区、沟道栅极介电层组成,漏极与位线连接,栅极与字线连接,源极通过金属层与扩展式电容的底电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SOI结构的漏电过程自控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单元,其特征是,利用存储电容器上的电位对自身漏电过程进行自我控制的基本原理,存储器单元包括阵列访问晶体管,扩展式存储电容,以及隔绝它们的绝缘层;所述存储电容的底电极扩展至阵列访问晶体管沟道下方,并穿过绝缘层与晶体管的源极相连,存储电容顶电极为一良导体,通常接地;所述绝缘层位于访问晶体管沟道和扩展式电容底电极中间,为底电极对沟道控制的介电材料层;所述阵列访问晶体管位于绝缘层上方,由源极、栅极、漏极、沟道区、沟道栅极介电层组成,漏极与位线连接,栅极与字线连接,源极通过金属层与扩展式电容的底电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SOI结构的漏电过程自控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单元,其特征是,存储电容的形式可包括沟槽式存储电容器和堆叠式存储电容器,电容器可位于绝缘层上方或绝缘层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SOI结构的漏电过程自控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单元,其特征是,可以将总体结构翻转,将访问存储器置于绝缘层下方,而存储电容器置于绝缘层上方,保持总体相对位置和连接不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SOI结构的漏电过程自控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单元,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剑刘张英喆刘长勇
申请(专利权)人:刘文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