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氮释放缓冲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4973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氮释放缓冲辅助装置,包括竖直圆筒,竖直圆筒的顶部敞开而底部封闭,竖直圆筒的底部还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液管,竖直圆筒内设置有释放管;所述的释放管包括相连通的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其水平部分的管口穿过竖直圆筒壁,使水平部分的管口位于竖直圆筒腔外,其竖直部分的上管口还连通设置有弧形管,释放管的上管口连接在弧形管的中部,弧形管的两端管口朝下;所述的释放管的水平部分管口处还安装有连接头,该连接头拧动连接在液氮储罐出口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能释放压力、释压效果好、避免工作人员冻伤、安全性高。

Liquid Nitrogen Release Buffer Auxiliar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氮释放缓冲辅助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氮释放
,特别是液氮释放缓冲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常见的大型液氮储罐的底部通常设置有出液开关和出液软管,当需要从大型液氮储罐中获取液氮时,打开出液开关,液氮从出液软管中流出,出液软管的管口对准使用罐或待运输罐。由于使用罐或运输罐中在空罐状态本身具有空气,冲入液氮时,罐口不能完全密封,需要留有空气流出的间隙。但是由于液氮处于高压低温状态,在冲入时,压力瞬间释放,导致液氮从这些间隙中飞溅。液氮为-196℃的低温,飞溅时,极易导致工作人员严重冻伤。而且压力瞬间释放的冲击力很有可能导致使用罐或运输罐的翻滚,从而使软管的连接被挣脱,最后导致软管乱飞,从软管冲出的液氮不仅造成浪费,对人员的伤害更为严重,同时也影响及时将出液开关关闭。专利技术人基于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对其进行改进,避免造成人员冻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能释放压力、释压效果好、避免工作人员冻伤、安全性高的液氮释放缓冲辅助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液氮释放缓冲辅助装置,包括竖直圆筒,竖直圆筒的顶部敞开而底部封闭,竖直圆筒的底部还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液管,竖直圆筒内设置有释放管;所述的释放管包括相连通的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其水平部分的管口穿过竖直圆筒壁,使水平部分的管口位于竖直圆筒腔外,其竖直部分的上管口还连通设置有弧形管,释放管的上管口连接在弧形管的中部,弧形管的两端管口朝下;所述的释放管的水平部分管口处还安装有连接头,该连接头拧动连接在液氮储罐出口上。所述的竖直圆筒外部包裹有隔温层。所述的弧形管的直径比释放管的直径大。所述的释放管的中部直径保持不变,且中部与竖直圆筒同轴线设置;弧形管的中心线不在竖直圆筒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内。所述的弧形管的管口绕着竖直圆筒轴线呈螺旋状。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设置液氮储罐和释放管,使液氮压力得到有效释放,产生的飞溅和冲击小,避免工作人员冻伤,安全性高;(2)释放管的机构设置,一定程度上对液氮的流动起到阻碍作用,且在释放管内已经开始释压,减小了气化的液氮量,并且避免对竖直圆筒的剧烈冲击,保证连接头处的可靠连接;(3)连接头处的结构设置,则避免在液氮储罐出口的连接处造成飞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竖直圆筒,2-出液管,3-释放管,4-连接头,5-保温层,6-密封套,弧形管-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液氮释放缓冲辅助装置,包括竖直圆筒1,竖直圆筒1的顶部敞开而底部封闭,竖直圆筒1的底部还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液管2,竖直圆筒1内设置有释放管3;所述的释放管3包括相连通的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其水平部分的管口穿过竖直圆筒1壁,使水平部分的管口位于竖直圆筒1腔外,其竖直部分的上管口还连通设置有弧形管7,释放管3的上管口连接在弧形管7的中部,弧形管7的两端管口朝下;所述的释放管3的水平部分管口处还安装有连接头4,该连接头4拧动连接在液氮储罐出口上。安装时,拧动连接头4后,液氮释放缓冲辅助装置是直接固定在竖直圆筒1上的。连接后,液氮储罐中的液氮经连接头4进入释放管3内,释放管3的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的垂直结构设置,对液氮流出造成一定阻碍。当液氮从释放管3进入弧形管7中时,这种三通结构,再次对液氮的出液造成一定阻碍。进入弧形管7后,由于弧形管7的直径变大,液氮得到一定程度的释压,弧形管7中的液氮一部分气化而另一部分仍保持液体状,然后仍保留液体状的液氮在弧形管口处再次气化一部分再有一部分保持液体状。这些经二次气化后仍保留液体状的液体在绕着竖直圆筒1的壁转动并逐渐流到底部,然后从出液管2流出,出液管2对准使用罐或运输罐的入口,实现冲液氮。由于这些液氮的压力得到了释放,因此进入使用罐或运输罐时,飞溅非常小,冲击力度也小,大大地减小了飞溅或者冲击造成了工作人员冻伤的可能性,安全性得到提高。而少部分气化的液氮直接从竖直圆筒1的敞开口逸出。为了保证液氮的温度,让其在释压的过程中不至于升温过高,所述的竖直圆筒1的外部包裹有隔温层5。为了保证使用寿命,本方案中的竖直圆筒1、出液管2、释放管3、连接头4均采用深冷钢或超低温钢。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弧形管7的直径比释放管3的直径大。当液氮从释放管3进入弧形管7中后,液氮的压力逐步得到释放,而非在管口处直接释放,降低了对竖直圆筒1的冲击力,保证连接头4和液氮储罐连接的牢靠性。若弧形管7的直径与释放管3的直径相比,采用相同甚至更小的设计,则会导致液氮易在弧形管7管口处瞬间释放,瞬间释放时,气化的液氮较多;本方案的这种设置尽可能地保证气化的液氮少,减小浪费。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释放管3的中部直径保持不变,且中部与竖直圆筒1同轴线设置;弧形管7的中心线不在竖直圆筒1轴线所在的竖直平面内。这种设置同样是进一步降低液氮的顺畅度,让液氮流出时得到一定缓冲。为了保证液氮的压力充分得到释放,所述的弧形管7的管口绕着竖直圆筒1轴线呈螺旋状。由于连接头4是直接安装在固定圆筒1上的,因此要让连接的封闭性得到一定保证,避免飞溅。因此本方案中,连接头4处的结构如图2所示:连接头4的侧壁设计成螺纹,将释放管3下部的管口设计成凸台状,该凸台外套设有连接头4;所述的凸台的外表面设计成锥形,且该锥形沿着管口方向外径逐渐增大,该外表面的锥形和连接头4形成锥形腔,该锥形腔内放置有密封套6,当拧动连接头4时,连接头4使密封套6贴紧凸台的锥形面。同时将液氮储罐的出口与连接头4连接处的外表面同样设计成锥形,释放管3下部出口的管内壁也设置成与之适配的锥形。释放管3管内壁锥形沿着管口方向,内径逐渐增大,连接时液氮储罐的出口与释放管3的管口锥形相对,且液氮储罐出口外开有与连接头4一致的螺纹。尽管参考特定具体实施方案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的各种改变和改进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氮释放缓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圆筒(1),竖直圆筒(1)的顶部敞开而底部封闭,竖直圆筒(1)的底部还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液管(2),竖直圆筒(1)内设置有释放管(3);所述的释放管(3)包括相连通的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其水平部分的管口穿过竖直圆筒(1)壁,使水平部分的管口位于竖直圆筒(1)腔外,其竖直部分的上管口还连通设置有弧形管(7),释放管(3)的上管口连接在弧形管(7)的中部,弧形管(7)的两端管口朝下;所述的释放管(3)的水平部分管口处还安装有连接头(4),该连接头(4)拧动连接在液氮储罐出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1.液氮释放缓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圆筒(1),竖直圆筒(1)的顶部敞开而底部封闭,竖直圆筒(1)的底部还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出液管(2),竖直圆筒(1)内设置有释放管(3);所述的释放管(3)包括相连通的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其水平部分的管口穿过竖直圆筒(1)壁,使水平部分的管口位于竖直圆筒(1)腔外,其竖直部分的上管口还连通设置有弧形管(7),释放管(3)的上管口连接在弧形管(7)的中部,弧形管(7)的两端管口朝下;所述的释放管(3)的水平部分管口处还安装有连接头(4),该连接头(4)拧动连接在液氮储罐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涛车志福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海臣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