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8871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07 1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涉及气瓶移动技术领域,包括: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托耳的U形底盘,框架机构,设于托耳上,其中:框架机构包括护框、护杆和卡接部件,护框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托耳的上表面,护杆设于护框的顶部一侧边缘处。该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通过框架机构的使用,可以使U形底盘与叉车可分离,不影响叉车功能,同时,放低叉车后U形底盘与地面平行,利于气瓶上车,同时,托耳可以与叉车相配合,更加方便,该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通过防护机构的使用,可以对瓶身进行稳定,使其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产生移动,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倒瓶,对瓶身及内部气体产生影响,同时,对运输员造成危险。对运输员造成危险。对运输员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


[0001]本技术涉及气瓶移动
,具体为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

技术介绍

[0002]气瓶是指主体结构为瓶状,一般充装气体的可移动的一类压力容器,气瓶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在生活领域,几乎都离不开气瓶,在移动气瓶时,需要使用传统的气瓶推车,达到运输重量较重的气瓶的目的。
[0003]但是,使用传统气瓶推车进行短距离移动气瓶时,需要对推车加以斜上方的推力,气瓶容易在移动时失去平衡,且现有的托盘在高度以及方便程度都够便捷,不容易与叉车进行相配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通过框架机构的使用,可以使U形底盘与叉车可分离,不影响叉车功能,同时,放低叉车后U形底盘与地面平行,利于气瓶上车,同时,托耳可以与叉车相配合,更加方便,通过防护机构的使用,可以对瓶身进行稳定,使其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产生移动,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倒瓶,对瓶身及内部气体产生影响,同时,对运输员造成危险。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包括:
[0006]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托耳的U形底盘;
[0007]框架机构,设于托耳上,其中:所述框架机构包括护框、护杆和卡接部件,所述护框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托耳的上表面,所述护杆设于护框的顶部一侧边缘处,所述卡接部件设于护杆上,且卡接部件连接于护框上;
[0008]防护机构,设于护框内,用于运输过程中防止倒瓶,其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顶部护圈、底部护圈、限位部件和对接部件,其中:所述顶部护圈设有多个,多个顶部护圈均安装设置于护框顶部,所述对接部件设于顶部护圈上,且对接部件连接于护框,所述底部护圈设有多个,多个底部护圈均安装设置于护框底部,所述限位部件设于护框上,且限位部件连接于底部护圈,每个所述顶部护圈与每个底部护圈一一对应;以及
[0009]集气连接管道,设于护框顶部中心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件包括卡接孔和卡接块,所述卡接孔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接孔分别开设于护框的上表面两侧边缘处,所述卡接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接块分别固定连接于护杆的下表面两侧边缘中心处,且每个卡接块均与每个卡接孔相互卡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限位部件包括限位条和限位块,所述限位条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限位条分别固定连接于护框的内壁两侧底部处,所述限位块设有多个,每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连接于一个底部护圈的两端中心处,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条相互配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对接部件包括:
[0013]外连组件,设于顶部护圈上,且外连组件连接于护框上,用于瓶身的顶部固定;以及
[0014]内连组件,设于顶部护圈上,用于多个顶部护圈之间的相互固定。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外连组件包括钩块和钩孔,所述钩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钩孔均开设于护框的上表面,且多个钩孔均匀分布,所述钩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钩块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所述顶部护圈上,且每个钩块均与每个钩孔相互配合。
[0016]进一步的,所述内连组件包括对接块和对接钩,所述对接块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对接块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顶部护圈的一侧中心处,所述对接钩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对接钩分别固定连接于多个顶部护圈的一侧中心处,且每个对接钩均与每个对接块相互配合。
[0017]进一步的,每个所述顶部护圈的内部均设置有气瓶,每个所述气瓶的底部均设置于对应的底部护圈内。
[0018]本技术提供了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通过框架机构的使用,可以使U形底盘与叉车可分离,不影响叉车功能,同时,放低叉车后U形底盘与地面平行,利于气瓶上车,同时,托耳可以与叉车相配合,更加方便。
[0020](2)、该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通过防护机构的使用,可以对瓶身进行稳定,使其位置在移动的过程中不产生移动,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倒瓶,对瓶身及内部气体产生影响,同时,对运输员造成危险。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爆炸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爆炸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0025]图5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26]图中:1、U形底盘;2、限位条;3、护框;4、限位块;5、底部护圈;6、卡接孔;7、卡接块;8、护杆;9、钩块;10、顶部护圈;11、气瓶;12、钩孔;13、对接块;14、对接钩;15、托耳;16、集气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8]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9]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包括:
[0030]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托耳15的U形底盘1;
[0031]框架机构,设于托耳15上,其中:框架机构包括护框3、护杆8和卡接部件,护框3分
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托耳15的上表面,护杆8设于护框3的顶部一侧边缘处,卡接部件设于护杆8上,且卡接部件连接于护框3上;
[0032]防护机构,设于护框3内,用于运输过程中防止倒瓶,其中:防护机构包括顶部护圈10、底部护圈5、限位部件和对接部件,其中:顶部护圈10设有多个,多个顶部护圈10均安装设置于护框3顶部,对接部件设于顶部护圈10上,且对接部件连接于护框3,底部护圈5设有多个,多个底部护圈5均安装设置于护框3底部,限位部件设于护框3上,且限位部件连接于底部护圈5,每个顶部护圈10与每个底部护圈5一一对应;以及
[0033]集气连接管道16,设于护框3顶部中心处。
[0034]本实施方案中:U形底盘1与托耳15的结合使用,可以使U形底盘1放置在地面时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与叉车相互配合,既方便对瓶子进行搬运,又方便与叉车结合使用,护框3通过四个支杆连接于两个托耳15的两端,形成主要框架,对瓶子进行运输,护杆8在瓶子装满之后,将护框3一端进行封闭,使结构强度更高,顶部护圈10与底部护圈5一一对应,分别对瓶子的顶部与底部进行分别固定,保证在运输过程中的瓶身的稳定,每个顶部护圈10与底部护圈5内部均设置有三个护圈,由于瓶子拥有很多,通过集气连接管道16可以将多个瓶子输出集中在同一个或两个出口进行使用,保证使用时的有效性,集气连接管道16在瓶阀的上半部,由其上的管道与各个瓶子一一进行连接,同时,顶部护圈10、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托耳(15)的U形底盘(1);框架机构,设于托耳(15)上,其中:所述框架机构包括护框(3)、护杆(8)和卡接部件,所述护框(3)分别固定连接于两个托耳(15)的上表面,所述护杆(8)设于护框(3)的顶部一侧边缘处,所述卡接部件设于护杆(8)上,且卡接部件连接于护框(3)上;防护机构,设于护框(3)内,用于运输过程中防止倒瓶,其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顶部护圈(10)、底部护圈(5)、限位部件和对接部件,其中:所述顶部护圈(10)设有多个,多个顶部护圈(10)均安装设置于护框(3)顶部,所述对接部件设于顶部护圈(10)上,且对接部件连接于护框(3),所述底部护圈(5)设有多个,多个底部护圈(5)均安装设置于护框(3)底部,所述限位部件设于护框(3)上,且限位部件连接于底部护圈(5),每个所述顶部护圈(10)与每个底部护圈(5)一一对应;以及集气连接管道(16),设于护框(3)顶部中心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件包括卡接孔(6)和卡接块(7),所述卡接孔(6)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接孔(6)分别开设于护框(3)的上表面两侧边缘处,所述卡接块(7)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卡接块(7)分别固定连接于护杆(8)的下表面两侧边缘中心处,且每个卡接块(7)均与每个卡接孔(6)相互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零高度气瓶转移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件包括限位条(2)和限位块(4),所述限位条(2)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海臣气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