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3358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8: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采用由废旧聚酯材料加工而成的再生涤纶纤维经清梳联和预并条后制得再生涤纶条,将棉纤维经清梳联后制得棉条,将再生涤纶条和棉条经三道并条进行混合制得混合条,且在其中的第二道并条中采用四列罗拉牵伸,其中的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采用沿着罗拉轴横向左右循环可移动的罗拉套,通过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的罗拉套的轴向转动实现喂入的须条的牵伸拉细、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的罗拉套的横向循环移动实现喂入的须条内的两种纤维的无捻转移混合,从而改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在并条中的混合效果,而后将混合条经粗纱、细纱制得最终所需的环保混纺纱。

Production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lended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
,涉及一种新型功能性织物的纺织方法,具体为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服饰用纺织品,除了追求穿着舒适度,还越来越关注其时尚性和功能性,追求独特的风格和各种各样的功能,如抗菌、防静电等功能。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这一需求,不断开拓新式纱线和面料成为纺织行业的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纺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厂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不断向高档次、高品位、好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针对此,本专利技术给出一种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采用由废旧聚酯材料加工而成的再生涤纶纤维经清梳联和预并条后制得再生涤纶条,将棉纤维经清梳联后制得棉条,将再生涤纶条和棉条经三道并条进行混合制得混合条,且在其中的第二道并条中采用四列罗拉牵伸,其中的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采用沿着罗拉轴横向左右循环可移动的罗拉套,通过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的罗拉套的轴向转动实现喂入的须条的牵伸拉细、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的罗拉套的横向循环移动实现喂入的须条内的两种纤维的无捻转移混合,从而改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在并条中的混合效果,而后将混合条经粗纱、细纱制得最终所需的环保混纺纱。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采用由废旧聚酯材料加工而成的再生涤纶纤维经清梳联和预并条后制得再生涤纶条、棉纤维经清梳联后制得棉条,两者在第二道并条中实现纵向的牵伸拉伸混合和横向的无捻转移混合,从而改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在并条中的混合效果,而后将混合条经粗纱、细纱制得最终所需的环保混纺纱。技术方案: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将废旧聚酯材料加工而成的再生涤纶纤维经清梳联和预并条后制得再生涤纶条,将棉纤维经清梳联后制得棉条,将再生涤纶条和棉条经三道并条进行混合制得混合条,且在其中的第二道并条中采用四列罗拉牵伸,其中的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采用沿着罗拉轴横向左右循环可移动的罗拉套,通过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的罗拉套的轴向转动实现喂入的须条的牵伸拉细过程中的须条内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平行无转移下的精细化混合、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的罗拉套的横向循环移动实现喂入的须条内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无捻的横向转移混合,从而改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在并条中的混合效果,而后将混合条经粗纱、细纱制得最终所需的环保混纺纱,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配棉:选用规格为1.4D*38mm的再生涤纶,且再生涤纶原料的超长纤维率少于0.5%,倍长纤维含量少于0.6mg/100g,并丝、粗丝等疵点含量小于2mg/g,且纺纱中通过清花加热定型、梳棉加强分梳、再生涤纶生条预并改善由于再生涤纶的干热收缩率和卷曲数也过大引起的生产中出现的棉卷松烂、生条成形不良、并条混合条起皱扭曲、成品布起皱不平等质量问题,生产时采用96.86%的杭州产的再生涤纶纤维和3.14%的T/C混合条为原料进行混配;对于棉包的排布,棉和再生涤纶均选用圆盘式抓棉机,将圆盘等分为9个部分,对于棉纤维,采用9件不同批次的棉包,每部分放1件;对于再生涤纶纤维,其中8件为来自杭州的再生涤纶纤维包,1件来自生产企业的T/C混合条包第二步:棉清梳联、再生涤纶清梳联:将选配的棉纤维依次经并联抓棉机按照混配比例进行抓取,金属火星探测器对抓取的棉纤维中的金属块状杂质的去除分离,安普排杂器对抓取的棉纤维中的小块状杂质和柔性杂质去除分离,A036开棉机实现混合前的棉纤维的自由打击开松和除杂,多仓混棉机实现混配的各种棉纤维的充分均匀混合,FA106开棉机实现混合后的棉纤维的自由打击开松和除杂,YQ600棉纺异纤清除机实现棉纤维内的其他异型纤维的分离去除,FA224B高产梳棉机实现棉纤维的针刺梳理、气流除杂、均匀成条,从而制得棉条,开棉过程中,对于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随着纤维的松懈,其体积逐渐增大,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自进口至出口设置为逐渐增大,对于尘棒与尘棒之间的隔距,采用入口部分隔距较大,便于大杂先落,补入气流,中间部分适当减小,同时要求出口部分少回收,因此采用由入口至出口逐渐缩小;对于再生涤纶清梳联,针对再生涤纶纤维整齐度好及混纺纱的要求,同时减少抓棉机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调整抓棉小车的回转速度,提高小车的运转效率,以保证抓取均匀、混和均匀,降低清梳联流程相关打手速度,并适当放大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减少纤维间的摩擦揉搓,适当抬高给棉板,加大分梳工艺长度来提高纤维的梳理作用,将选配的涤纶纤维依次经A0020圆盘式抓棉机按照混配比例进行抓取,金属火星探测器对抓取的涤纶纤维中的金属块状杂质的去除分离,DIVERTER安普排杂器对抓取的涤纶纤维中的小块状杂质和柔性杂质去除分离,多仓混棉机实现混配的各种涤纶纤维的充分均匀混合,A036B开棉机实现混合后的涤纶纤维的自由打击开松和除杂,FA201B梳棉机实现涤纶纤维的针刺梳理、气流除杂、均匀成条,从而制得再生涤纶条;第三步:再生涤纶条预并条:通过与棉混合前对再生涤纶条进行一道预并条,从而降低再生涤纶条的重量不匀率和控制定量,保证之后的再生涤纶和棉的混合比正确;使再生涤纶中纤维的伸直度和平行度与棉相适应,在以后的混并机上使再生涤纶与棉之间的张力差异减小到最低程度,有利于混并条子的条干均匀度;再生涤纶条预并条中,采用6根第二步制得的再生涤纶条共同喂入,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再重新并合制得所需的再生涤纶预并条,牵伸系统采用三罗拉双区牵伸结构,预并条过程中由于喂入的再生涤纶条中前弯钩纤维较多,且排列紊乱、平行伸直度差,因此,选择后区牵伸倍数在1.7-1.9倍之间、前区主牵伸倍数为3.531倍,从而实现再生涤纶条中前弯钩的伸直;第四步:混合并条:采用三道并条,第一道并条中,采用8根第三步制得的再生涤纶预并条和第二步制得的棉条共同喂入,且其中再生涤纶预并条的数量和棉条的数量根据最终环保混纺纱中的再生涤纶和棉的混纺比例确定,喂入的再生涤纶预并条和棉条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再重新并合制得第一再生涤纶/棉混合条,从而实现喂入的再生涤纶预并条和棉条在各自的牵伸拉细过程中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平行无转移状态下的精细化混合,牵伸系统采用三罗拉双区牵伸结构,此时由于再生涤纶已经经过一道预并条,故此时的再生涤纶预并条中的后弯钩居多,而棉生条中前弯钩较多,因此,当喂入的再生涤纶预并条数量大于喂入的棉条数量时,选择后区牵伸为1.74倍、前区主牵伸为4.928倍,从而主要实现再生涤纶条中后弯钩的伸直,当喂入的棉条数量大于喂入的再生涤纶预并条数量时,选择后区牵伸为1.74倍、前区主牵伸为4.72倍,从而主要实现棉条中前弯钩纤维的伸直;第二道并条中,采用6根第一再生涤纶/棉混合条共同喂入,喂入的第一再生涤纶/棉混合条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再重新并合制得第二再生涤纶/棉混合条,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三区牵伸结构,牵伸系统的四罗拉从前到后依次为前罗拉、中前罗拉、中后罗拉、后罗拉,其中前罗拉、中前罗拉、中后罗拉、后罗拉包括罗拉轴,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在罗拉轴上套有罗拉套,前罗拉的罗拉套与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罗拉的罗拉套与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中前罗拉、中后罗拉的罗拉套与罗拉轴之间横向滑动连接,沿着中前罗拉、中后罗拉的罗拉轴的长度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将废旧聚酯材料加工而成的再生涤纶纤维经清梳联和预并条后制得再生涤纶条,将棉纤维经清梳联后制得棉条,将再生涤纶条和棉条经三道并条进行混合制得混合条,且在其中的第二道并条中采用四列罗拉牵伸,其中的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采用沿着罗拉轴横向左右循环可移动的罗拉套,通过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的罗拉套的轴向转动实现喂入的须条的牵伸拉细过程中的须条内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平行无转移下的精细化混合、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的罗拉套的横向循环移动实现喂入的须条内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无捻的横向转移混合,从而改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在并条中的混合效果,而后将混合条经粗纱、细纱制得最终所需的环保混纺纱,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配棉:选用规格为1.4D*38mm的再生涤纶,且再生涤纶原料的超长纤维率少于0.5%,倍长纤维含量少于0.6mg/100g,并丝、粗丝等疵点含量小于2mg/g,且纺纱中通过清花加热定型、梳棉加强分梳、再生涤纶生条预并改善由于再生涤纶的干热收缩率和卷曲数也过大引起的生产中出现的棉卷松烂、生条成形不良、并条混合条起皱扭曲、成品布起皱不平等质量问题,生产时采用96.86%的杭州产的再生涤纶纤维和3.14%的T/C混合条为原料进行混配;对于棉包的排布,棉和再生涤纶均选用圆盘式抓棉机,将圆盘等分为9个部分,对于棉纤维,采用9件不同批次的棉包,每部分放1件;对于再生涤纶纤维,其中8件为来自杭州的再生涤纶纤维包,1件来自生产企业的T/C混合条包第二步:棉清梳联、再生涤纶清梳联:将选配的棉纤维依次经并联抓棉机按照混配比例进行抓取,金属火星探测器对抓取的棉纤维中的金属块状杂质的去除分离,安普排杂器对抓取的棉纤维中的小块状杂质和柔性杂质去除分离,A036开棉机实现混合前的棉纤维的自由打击开松和除杂,多仓混棉机实现混配的各种棉纤维的充分均匀混合,FA106开棉机实现混合后的棉纤维的自由打击开松和除杂,YQ600棉纺异纤清除机实现棉纤维内的其他异型纤维的分离去除,FA224B高产梳棉机实现棉纤维的针刺梳理、气流除杂、均匀成条,从而制得棉条,开棉过程中,对于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随着纤维的松懈,其体积逐渐增大,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自进口至出口设置为逐渐增大,对于尘棒与尘棒之间的隔距,采用入口部分隔距较大,便于大杂先落,补入气流,中间部分适当减小,同时要求出口部分少回收,因此采用由入口至出口逐渐缩小;对于再生涤纶清梳联,针对再生涤纶纤维整齐度好及混纺纱的要求,同时减少抓棉机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调整抓棉小车的回转速度,提高小车的运转效率,以保证抓取均匀、混和均匀,降低清梳联流程相关打手速度,并适当放大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减少纤维间的摩擦揉搓,适当抬高给棉板,加大分梳工艺长度来提高纤维的梳理作用,将选配的涤纶纤维依次经A0020圆盘式抓棉机按照混配比例进行抓取,金属火星探测器对抓取的涤纶纤维中的金属块状杂质的去除分离,DIVERTER安普排杂器对抓取的涤纶纤维中的小块状杂质和柔性杂质去除分离,多仓混棉机实现混配的各种涤纶纤维的充分均匀混合,A036B开棉机实现混合后的涤纶纤维的自由打击开松和除杂,FA201B梳棉机实现涤纶纤维的针刺梳理、气流除杂、均匀成条,从而制得再生涤纶条;第三步:再生涤纶条预并条:通过与棉混合前对再生涤纶条进行一道预并条,从而降低再生涤纶条的重量不匀率和控制定量,保证之后的再生涤纶和棉的混合比正确;使再生涤纶中纤维的伸直度和平行度与棉相适应,在以后的混并机上使再生涤纶与棉之间的张力差异减小到最低程度,有利于混并条子的条干均匀度;再生涤纶条预并条中,采用6根第二步制得的再生涤纶条共同喂入,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再重新并合制得所需的再生涤纶预并条,牵伸系统采用三罗拉双区牵伸结构,预并条过程中由于喂入的再生涤纶条中前弯钩纤维较多,且排列紊乱、平行伸直度差,因此,选择后区牵伸倍数在1.7‑1.9倍之间、前区主牵伸倍数为3.531倍,从而实现再生涤纶条中前弯钩的伸直;第四步:混合并条:采用三道并条,第一道并条中,采用8根第三步制得的再生涤纶预并条和第二步制得的棉条共同喂入,且其中再生涤纶预并条的数量和棉条的数量根据最终环保混纺纱中的再生涤纶和棉的混纺比例确定,喂入的再生涤纶预并条和棉条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再重新并合制得第一再生涤纶/棉混合条,从而实现喂入的再生涤纶预并条和棉条在各自的牵伸拉细过程中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平行无转移状态下的精细化混合,牵伸系统采用三罗拉双区牵伸结构,此时由于再生涤纶已经经过一道预并条,故此时的再生涤纶预并条中的后弯钩居多,而棉生条中前弯钩较多,因此,当喂入的再生涤纶预并条数量大于喂入的棉条数量时,选择后区牵伸为1.74倍、前区主牵伸为4.928倍,从而主要实现再生涤纶条中后弯...

【技术特征摘要】
1.环保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将废旧聚酯材料加工而成的再生涤纶纤维经清梳联和预并条后制得再生涤纶条,将棉纤维经清梳联后制得棉条,将再生涤纶条和棉条经三道并条进行混合制得混合条,且在其中的第二道并条中采用四列罗拉牵伸,其中的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采用沿着罗拉轴横向左右循环可移动的罗拉套,通过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的罗拉套的轴向转动实现喂入的须条的牵伸拉细过程中的须条内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平行无转移下的精细化混合、中后罗拉和中前罗拉的罗拉套的横向循环移动实现喂入的须条内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无捻的横向转移混合,从而改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在并条中的混合效果,而后将混合条经粗纱、细纱制得最终所需的环保混纺纱,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配棉:选用规格为1.4D*38mm的再生涤纶,且再生涤纶原料的超长纤维率少于0.5%,倍长纤维含量少于0.6mg/100g,并丝、粗丝等疵点含量小于2mg/g,且纺纱中通过清花加热定型、梳棉加强分梳、再生涤纶生条预并改善由于再生涤纶的干热收缩率和卷曲数也过大引起的生产中出现的棉卷松烂、生条成形不良、并条混合条起皱扭曲、成品布起皱不平等质量问题,生产时采用96.86%的杭州产的再生涤纶纤维和3.14%的T/C混合条为原料进行混配;对于棉包的排布,棉和再生涤纶均选用圆盘式抓棉机,将圆盘等分为9个部分,对于棉纤维,采用9件不同批次的棉包,每部分放1件;对于再生涤纶纤维,其中8件为来自杭州的再生涤纶纤维包,1件来自生产企业的T/C混合条包第二步:棉清梳联、再生涤纶清梳联:将选配的棉纤维依次经并联抓棉机按照混配比例进行抓取,金属火星探测器对抓取的棉纤维中的金属块状杂质的去除分离,安普排杂器对抓取的棉纤维中的小块状杂质和柔性杂质去除分离,A036开棉机实现混合前的棉纤维的自由打击开松和除杂,多仓混棉机实现混配的各种棉纤维的充分均匀混合,FA106开棉机实现混合后的棉纤维的自由打击开松和除杂,YQ600棉纺异纤清除机实现棉纤维内的其他异型纤维的分离去除,FA224B高产梳棉机实现棉纤维的针刺梳理、气流除杂、均匀成条,从而制得棉条,开棉过程中,对于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随着纤维的松懈,其体积逐渐增大,打手与尘棒之间的隔距自进口至出口设置为逐渐增大,对于尘棒与尘棒之间的隔距,采用入口部分隔距较大,便于大杂先落,补入气流,中间部分适当减小,同时要求出口部分少回收,因此采用由入口至出口逐渐缩小;对于再生涤纶清梳联,针对再生涤纶纤维整齐度好及混纺纱的要求,同时减少抓棉机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调整抓棉小车的回转速度,提高小车的运转效率,以保证抓取均匀、混和均匀,降低清梳联流程相关打手速度,并适当放大锡林与盖板间的隔距,减少纤维间的摩擦揉搓,适当抬高给棉板,加大分梳工艺长度来提高纤维的梳理作用,将选配的涤纶纤维依次经A0020圆盘式抓棉机按照混配比例进行抓取,金属火星探测器对抓取的涤纶纤维中的金属块状杂质的去除分离,DIVERTER安普排杂器对抓取的涤纶纤维中的小块状杂质和柔性杂质去除分离,多仓混棉机实现混配的各种涤纶纤维的充分均匀混合,A036B开棉机实现混合后的涤纶纤维的自由打击开松和除杂,FA201B梳棉机实现涤纶纤维的针刺梳理、气流除杂、均匀成条,从而制得再生涤纶条;第三步:再生涤纶条预并条:通过与棉混合前对再生涤纶条进行一道预并条,从而降低再生涤纶条的重量不匀率和控制定量,保证之后的再生涤纶和棉的混合比正确;使再生涤纶中纤维的伸直度和平行度与棉相适应,在以后的混并机上使再生涤纶与棉之间的张力差异减小到最低程度,有利于混并条子的条干均匀度;再生涤纶条预并条中,采用6根第二步制得的再生涤纶条共同喂入,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再重新并合制得所需的再生涤纶预并条,牵伸系统采用三罗拉双区牵伸结构,预并条过程中由于喂入的再生涤纶条中前弯钩纤维较多,且排列紊乱、平行伸直度差,因此,选择后区牵伸倍数在1.7-1.9倍之间、前区主牵伸倍数为3.531倍,从而实现再生涤纶条中前弯钩的伸直;第四步:混合并条:采用三道并条,第一道并条中,采用8根第三步制得的再生涤纶预并条和第二步制得的棉条共同喂入,且其中再生涤纶预并条的数量和棉条的数量根据最终环保混纺纱中的再生涤纶和棉的混纺比例确定,喂入的再生涤纶预并条和棉条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再重新并合制得第一再生涤纶/棉混合条,从而实现喂入的再生涤纶预并条和棉条在各自的牵伸拉细过程中的再生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平行无转移状态下的精细化混合,牵伸系统采用三罗拉双区牵伸结构,此时由于再生涤纶已经经过一道预并条,故此时的再生涤纶预并条中的后弯钩居多,而棉生条中前弯钩较多,因此,当喂入的再生涤纶预并条数量大于喂入的棉条数量时,选择后区牵伸为1.74倍、前区主牵伸为4.928倍,从而主要实现再生涤纶条中后弯钩的伸直,当喂入的棉条数量大于喂入的再生涤纶预并条数量时,选择后区牵伸为1.74倍、前区主牵伸为4.72倍,从而主要实现棉条中前弯钩纤维的伸直;第二道并条中,采用6根第一再生涤纶/棉混合条共同喂入,喂入的第一再生涤纶/棉混合条经牵伸系统的牵伸拉细后再重新并合制得第二再生涤纶/棉混合条,牵伸系统采用四罗拉三区牵伸结构,牵伸系统的四罗拉从前到后依次为前罗拉、中前罗拉、中后罗拉、后罗拉,其中前罗拉、中前罗拉、中后罗拉、后罗拉包括罗拉轴,罗拉轴为实心的圆柱形结构,在罗拉轴上套有罗拉套,前罗拉的罗拉套与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后罗拉的罗拉套与罗拉轴之间一体化固定连接,中前罗拉、中后罗拉的罗拉套与罗拉轴之间横向滑动连接,沿着中前罗拉、中后罗拉的罗拉轴的长度方向的外圆周上等弧度间距的开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的结构相同包括上凹槽和下凹槽,且上凹槽的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金李蔚苏旭中谢春萍徐伯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