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078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给出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方法,通过在环锭细纱机上加装带有双导丝轮的长丝喂入装置,苎麻/棉短纤粗纱由细纱机后罗拉喂入经牵伸后得到混合须条,混合须条首先在加捻捻度作用下在第一加捻点处单独加捻成苎麻/棉集合体,而后在第二加捻点处与由双导丝轮喂入的两根长丝汇合,且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两根长丝将集合体包缠得到最终的抗菌纱线,在第一、第二加捻点之间设置有托持装置,在托持装置上设置有海绵拖持面,苎麻/棉集合体经海绵拖持面处被柔性握持,从而将集合体中露出表面的毛羽纤维握持扭转成沿着集合体的长度方向贴服在集合体表面,而后被握持扭转的毛羽纤维立即被双长丝包缠入纱体,从而大幅减少抗菌纱的毛羽。

A Production Method of Antibacterial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新型纱线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苎麻纤维是从植物韧皮中获取的一种天然植物纤维。苎麻纤维聚合度大,单纤强力大,分子结晶度和取向度高,强度高;纤维中含有胶质,胶质由半纤维素、木质素、水溶物、脂蜡质、灰分和果胶组成,胶质成分赋予苎麻凉爽、透气、易湿快干以及抗菌防蛀等特性。由于苎麻纤维优异的特性,相关的各类纯纺、混纺产品层出不穷,深受消费者欢迎。但是,由于苎麻纤维中胶质中的木质素、半木质素成分的存在,造成苎麻纤维初始模量高、刚性大,难以挠曲加捻抱合,成纱毛羽过长、过多,可纺性差;其织物易起毛、悬垂性、染色性能差,穿着有刺痒感。针对此,本专利技术给出采用苎麻短纤维与长丝复合的生产工艺给出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方法,通过在环锭细纱机上加装带有双槽导丝轮的长丝喂入装置,苎麻短纤粗纱由细纱机的后罗拉喂入经牵伸后由前罗拉钳口输出得到苎麻须条,输出后的苎麻须条首先在加捻捻度作用下在第一加捻点处单独加捻成苎麻细纱,从而在第一加捻点和苎麻须条输出的前罗拉钳口之间形成小的第一加捻三角区,而后苎麻细纱在第二加捻点处与由双槽导丝轮喂入的两根长丝汇合,且在加捻捻度的作用下两根长丝将苎麻细纱包缠得到最终的抗菌纱线,在第一加捻点和第二加捻点之间设置有苎麻细纱托持装置,在拖持装置上设置有海绵的拖持面,加捻得到的苎麻细纱经海绵的拖持面处被柔性握持,从而将苎麻细纱中露出纱体的毛羽纤维握持扭转成沿着纱体的长度方向贴服在纱体的表面,而后被握持扭转的毛羽纤维立即被双长丝包缠进入纱体,从而大幅减少苎麻纱的成纱毛羽,同时提高纱体表面的整体均匀性,改善成纱条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采用苎麻短纤维与长丝复合的生产工艺给出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方法,通过在牵伸后的苎麻须条加捻点与苎麻纱与双长丝的加捻点之间设置托持装置,实现苎麻细纱表面的有害长毛羽纤维被握持扭转后由双长丝包缠入纱体,从而答复减少抗菌纱的有害毛羽、同时改善成纱条干。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菌纱线,由苎麻短纤维、棉纤维和涤纶长丝束复合而成,其中苎麻短纤维和棉纤维位于抗菌纱的中心,且位于抗菌纱中心的苎麻短纤维和棉纤维相互交缠从而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力的集合体,同时有部分苎麻纤维或者棉纤维的头端或者尾端露出集合体的中心从而形成毛羽,涤纶长丝束位于抗菌纱的外部,包括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为定量相同但是颜色不同的涤纶长丝束,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以相反的捻度方向包缠在抗菌纱中心的苎麻短纤维集合体上,在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对苎麻集合体包缠之前,苎麻集合体表面的90%以上的长度在3mm及以上的长毛羽在握持力作用下贴附在苎麻集合体的表面,同时长度在3mm以下的短毛羽由于长度短、刚性大无法被握持力有效握持,从而使得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在对苎麻集合体的包缠过程中将贴附在集合体表面的长毛羽纤维包缠入纱体,从而大幅减少抗菌纱表面的有害长毛羽,同时实现抗菌纱的线密度的整体均匀形,从而改善抗菌纱条干均匀度。为实现上述抗菌纱线的生产,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采用苎麻长麻纺梳理过程中产生的短苎麻纤维为原料,依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一开清棉工序、第一梳棉工序、第一预并条工序制得苎麻预并条;采用细绒棉纤维为原料,依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二开清棉工序、第二梳棉工序、第二预并条工序制得棉预并条;将制得的苎麻预并条和棉预并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并条工序制得苎麻/棉混合条,将苎麻/棉混合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粗纱工序制得苎麻/棉混合粗纱;第二步,将第一步制得的苎麻/棉混合粗纱和两根涤纶长丝束共同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细纱工序制得最终的抗菌纱,其中两根涤纶长丝束分别为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为定量相同但是颜色不同的涤纶长丝束,细纱工序采用环锭纺细纱机,在环锭细纱机上加装有双导丝轮,双导丝轮通过横向固定杆固定在加压组件上,横向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加压组件上,另一端加装有双导丝轮,双导丝轮包括左导丝轮和右导丝轮,左导丝轮通过左固定销与横向固定杆活动连接,左固定销处于松开状态时,左导丝轮可沿着横向固定杆来回滑动,左导丝轮处于拧紧状态时,左导丝轮与横向固定杆固定连接,右导丝轮通过右左固定销与横向固定杆活动连接,右固定销处于松开状态时,右导丝轮可沿着横向固定杆来回滑动,右导丝轮处于拧紧状态时,右导丝轮与横向固定杆固定连接,环锭细纱机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牵伸罗拉对、由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成的中牵伸罗拉对、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牵伸罗拉对,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结构相同,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中间罗拉轴,中间罗拉轴为实心的钢制圆柱形结构,在中间罗拉轴的外部一体化的固定套有外罗拉套,外罗拉套为钢制圆环结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结构相同,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包括内胶辊轴,内胶辊拉轴为实心的铁质圆柱形结构,在内胶辊轴的外部套有中间胶辊轴,中间胶辊轴为铁质的圆环结构,中间胶辊轴通过轴承与内胶辊轴连接,从而使得中间胶辊轴绕着内胶辊轴自由转动,在中间胶辊轴的外部套有外胶辊套,外胶辊套为橡胶材质,外胶辊套紧紧的固定套在中间胶辊轴上,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从后往前的设置在加压组件上,纺纱时,加压组件下压,从而使得后牵伸罗拉对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之间紧密按压、中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之间紧密按压、前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紧密按压,将左固定销设置为处于松开状态,将左导丝轮沿着横向固定杆滑动,同时将有固定销设置为处于松开状态,将右导丝轮沿着横向固定杆滑动,直到左导丝轮和右导丝轮之间的间距调整到所需的大小,且保持左导丝轮和右导丝轮在横向固定杆上的位置关于前罗拉长度的中间部位成轴对称,苎麻/棉混合粗纱由喇叭口喂入环锭细纱机的牵伸系统,在牵伸系统中,喂入的苎麻/棉混合粗纱依次经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后牵伸区、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后,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的按压后不断输出得到苎麻/棉混合须条,缠绕在第一长丝筒上的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经导丝装置后由左导丝轮经前下罗拉后方喂入,经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的按压后输出,且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位于苎麻/棉混合须条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左侧,缠绕在第二长丝筒上的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经导丝装置后由右导丝轮经前下罗拉后方喂入,经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的按压后输出,且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位于苎麻/棉混合须条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右侧,且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与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位关于苎麻/棉混合须条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对称,输出的具有一定宽度且内部较为松散的苎麻/棉混合须条首先在环锭细纱机的加捻捻度的作用下进行加捻,此时苎麻/棉混合须条内的纤维围绕须条的中心部位旋转,从而使得须条内的纤维发生内外的转移作用,从而使得须条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方法,抗菌纱由苎麻短纤维、棉纤维和涤纶长丝束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苎麻短纤维和棉纤维位于抗菌纱的中心,且位于抗菌纱中心的苎麻短纤维和棉纤维相互交缠从而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力的集合体,同时有部分苎麻纤维或者棉纤维的头端或者尾端露出集合体的中心从而形成毛羽,涤纶长丝束位于抗菌纱的外部,包括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为定量相同但是颜色不同的涤纶长丝束,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以相反的捻度方向包缠在抗菌纱中心的苎麻短纤维集合体上,在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对苎麻集合体包缠之前,苎麻集合体表面的90%以上的长度在3mm及以上的长毛羽在握持力作用下贴附在苎麻集合体的表面,同时长度在3mm以下的短毛羽由于长度短、刚性大无法被握持力有效握持,从而使得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在对苎麻集合体的包缠过程中将贴附在集合体表面的长毛羽纤维包缠入纱体,从而大幅减少抗菌纱表面的有害长毛羽,同时实现抗菌纱的线密度的整体均匀形,从而改善抗菌纱条干均匀度,包括以下生产步骤:第一步,采用苎麻长麻纺梳理过程中产生的短苎麻纤维为原料,依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一开清棉工序、第一梳棉工序、第一预并条工序制得苎麻预并条;采用细绒棉纤维为原料,依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二开清棉工序、第二梳棉工序、第二预并条工序制得棉预并条;将制得的苎麻预并条和棉预并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并条工序制得苎麻/棉混合条,将苎麻/棉混合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粗纱工序制得苎麻/棉混合粗纱;第二步,将第一步制得的苎麻/棉混合粗纱和两根涤纶长丝束共同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细纱工序制得最终的抗菌纱,其中两根涤纶长丝束分别为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为定量相同但是颜色不同的涤纶长丝束,细纱工序采用环锭纺细纱机,在环锭细纱机上加装有双导丝轮,双导丝轮通过横向固定杆固定在加压组件上,横向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加压组件上,另一端加装有双导丝轮,双导丝轮包括左导丝轮和右导丝轮,左导丝轮通过左固定销与横向固定杆活动连接,左固定销处于松开状态时,左导丝轮可沿着横向固定杆来回滑动,左导丝轮处于拧紧状态时,左导丝轮与横向固定杆固定连接,右导丝轮通过右左固定销与横向固定杆活动连接,右固定销处于松开状态时,右导丝轮可沿着横向固定杆来回滑动,右导丝轮处于拧紧状态时,右导丝轮与横向固定杆固定连接,环锭细纱机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牵伸罗拉对、由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成的中牵伸罗拉对、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牵伸罗拉对,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结构相同,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中间罗拉轴,中间罗拉轴为实心的钢制圆柱形结构,在中间罗拉轴的外部一体化的固定套有外罗拉套,外罗拉套为钢制圆环结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结构相同,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包括内胶辊轴,内胶辊拉轴为实心的铁质圆柱形结构,在内胶辊轴的外部套有中间胶辊轴,中间胶辊轴为铁质的圆环结构,中间胶辊轴通过轴承与内胶辊轴连接,从而使得中间胶辊轴绕着内胶辊轴自由转动,在中间胶辊轴的外部套有外胶辊套,外胶辊套为橡胶材质,外胶辊套紧紧的固定套在中间胶辊轴上,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从后往前的设置在加压组件上,纺纱时,加压组件下压,从而使得后牵伸罗拉对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之间紧密按压、中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之间紧密按压、前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紧密按压,将左固定销设置为处于松开状态,将左导丝轮沿着横向固定杆滑动,同时将有固定销设置为处于松开状态,将右导丝轮沿着横向固定杆滑动,直到左导丝轮和右导丝轮之间的间距调整到所需的大小,且保持左导丝轮和右导丝轮在横向固定杆上的位置关于前罗拉长度的中间部位成轴对称,苎麻/棉混合粗纱由喇叭口喂入环锭细纱机的牵伸系统,在牵伸系统中,喂入的苎麻/棉混合粗纱依次经后牵伸罗拉对和中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后牵伸区、中牵伸罗拉对和前牵伸罗拉对之间的前牵伸区的牵伸作用后,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的按压后不断输出得到苎麻/棉混合须条,缠绕在第一长丝筒上的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经导丝装置后由左导丝轮经前下罗拉后方喂入,经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的按压后输出,且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位于苎麻/棉混合须条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左侧,缠绕在第二长丝筒上的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经导丝装置后由右导丝轮经前下罗拉后方喂入,经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的按压后输出,且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位于苎麻/棉混合须条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右侧,且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在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的按压点与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在前下罗拉和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纱线的生产方法,抗菌纱由苎麻短纤维、棉纤维和涤纶长丝束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苎麻短纤维和棉纤维位于抗菌纱的中心,且位于抗菌纱中心的苎麻短纤维和棉纤维相互交缠从而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力的集合体,同时有部分苎麻纤维或者棉纤维的头端或者尾端露出集合体的中心从而形成毛羽,涤纶长丝束位于抗菌纱的外部,包括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为定量相同但是颜色不同的涤纶长丝束,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以相反的捻度方向包缠在抗菌纱中心的苎麻短纤维集合体上,在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对苎麻集合体包缠之前,苎麻集合体表面的90%以上的长度在3mm及以上的长毛羽在握持力作用下贴附在苎麻集合体的表面,同时长度在3mm以下的短毛羽由于长度短、刚性大无法被握持力有效握持,从而使得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在对苎麻集合体的包缠过程中将贴附在集合体表面的长毛羽纤维包缠入纱体,从而大幅减少抗菌纱表面的有害长毛羽,同时实现抗菌纱的线密度的整体均匀形,从而改善抗菌纱条干均匀度,包括以下生产步骤:第一步,采用苎麻长麻纺梳理过程中产生的短苎麻纤维为原料,依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一开清棉工序、第一梳棉工序、第一预并条工序制得苎麻预并条;采用细绒棉纤维为原料,依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第二开清棉工序、第二梳棉工序、第二预并条工序制得棉预并条;将制得的苎麻预并条和棉预并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并条工序制得苎麻/棉混合条,将苎麻/棉混合条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粗纱工序制得苎麻/棉混合粗纱;第二步,将第一步制得的苎麻/棉混合粗纱和两根涤纶长丝束共同经棉纺工艺流程的细纱工序制得最终的抗菌纱,其中两根涤纶长丝束分别为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第一有色涤纶长丝束和第二有色涤纶长丝束为定量相同但是颜色不同的涤纶长丝束,细纱工序采用环锭纺细纱机,在环锭细纱机上加装有双导丝轮,双导丝轮通过横向固定杆固定在加压组件上,横向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加压组件上,另一端加装有双导丝轮,双导丝轮包括左导丝轮和右导丝轮,左导丝轮通过左固定销与横向固定杆活动连接,左固定销处于松开状态时,左导丝轮可沿着横向固定杆来回滑动,左导丝轮处于拧紧状态时,左导丝轮与横向固定杆固定连接,右导丝轮通过右左固定销与横向固定杆活动连接,右固定销处于松开状态时,右导丝轮可沿着横向固定杆来回滑动,右导丝轮处于拧紧状态时,右导丝轮与横向固定杆固定连接,环锭细纱机包括牵伸系统,牵伸系统包括由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组成的后牵伸罗拉对、由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组成的中牵伸罗拉对、由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组成的前牵伸罗拉对,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的结构相同,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前下罗拉包括中间罗拉轴,中间罗拉轴为实心的钢制圆柱形结构,在中间罗拉轴的外部一体化的固定套有外罗拉套,外罗拉套为钢制圆环结构,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的结构相同,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包括内胶辊轴,内胶辊拉轴为实心的铁质圆柱形结构,在内胶辊轴的外部套有中间胶辊轴,中间胶辊轴为铁质的圆环结构,中间胶辊轴通过轴承与内胶辊轴连接,从而使得中间胶辊轴绕着内胶辊轴自由转动,在中间胶辊轴的外部套有外胶辊套,外胶辊套为橡胶材质,外胶辊套紧紧的固定套在中间胶辊轴上,后上胶辊、中上胶辊、前上胶辊从后往前的设置在加压组件上,纺纱时,加压组件下压,从而使得后牵伸罗拉对后下罗拉和后上胶辊之间紧密按压、中牵伸罗拉对的中下罗拉和中上胶辊之间紧密按压、前牵伸罗拉对的前下罗拉和前上胶辊之间紧密按压,将左固定销设置为处于松开状态,将左导丝轮沿着横向固定杆滑动,同时将有固定销设置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兆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经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