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献珍专利>正文

富含SOD的食用菌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2972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31 1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富含SOD的食用菌的栽培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包括: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施加产SOD蜡样芽孢杆菌与食用菌共生。针对原生态时食用菌SOD含量过低的现状,本申请诸位发明专利技术人意外发现一类蜡样芽孢杆菌可与之实现共生,进而发现,按邻苯三酚自氧化还原法检测其SOD,竟然大大高于原生状态,实验结果大大超出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预期。

Cultivation methods of edible fungi rich in S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富含SOD的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富含SOD的食用菌的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超氧化物歧化酶(简称SOD)在生物界的分布极广,被视为生命科技中最具神奇魔力的酶、人体内的垃圾清道夫。由于现代生活压力、环境污染、各种辐射等都会造成人体内氧自由基大量形成,因此,适当的摄入SOD酶,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食用菌是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国内有将其做成调料、强化食品甚至保健品。其中,木耳为主要生长在我国的一种真菌,我国产量最高,出口量亦高。木耳凉拌味美,国外亦流行健康饮食方式,木耳可作为较好的补SOD载体。我国木耳代料栽培技术已成熟,技术研究方向多在产量、稳定性、成本等方面,未见对提高其SOD含量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富含SOD的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包括: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施加产SOD蜡样芽孢杆菌与食用菌共生。以我国的优势物种——木耳为例,其栽培方法选择为代料栽培法,代料栽培可采用常规的塑料袋地栽法,其中,产SOD蜡样芽孢杆菌的施加是可在下述至少一个阶段进行的:木耳接种阶段、菌丝培养阶段、刺孔催芽阶段、排场阶段、出耳管理阶段。任选地,所述产SOD蜡样芽孢杆菌的施加是在木耳接种阶段和/或刺孔催芽阶段进行的。任选地,在木耳接种阶段和刺孔催芽阶段,均进行产SOD蜡样芽孢杆菌的施加。任选地,所述木耳为黑木耳。任选地,所述代料栽培法使用的栽培料的组分包括:玉米芯、木屑、麦麸、豆粉、石膏和熟石灰。任选地,所述栽培料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玉米芯50-60份、木屑20-30份、麦麸8-12份、豆粉8-10份、石膏0.6-1份和熟石灰0.1-0.3份。优选栽培料按上述组分、配比组成,如栽培料的组成为:玉米芯55%,阔叶木屑25%,麦麸10%,豆粉9%,石膏0.8%,熟石灰0.2%。任选地,所述蜡样芽孢杆菌选自保藏号为CGMCCNO.0175、CGMCCNO.0760或CGMCCNO.0761中至少一种的菌株。芽孢杆菌施加前,可预先活化并配置成水溶液,浓度可为150-250亿CFU/mL。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针对木耳SOD含量过低的现状,本申请诸位专利技术人意外发现一类蜡样芽孢杆菌可与木耳实现共生,进而发现,按邻苯三酚自氧化还原法检测该木耳的SOD,竟然大大高于原生状态,实验结果大大超出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预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黑木耳为例,采用传统袋栽法将其栽培并检测其SOD,从而说明本专利技术;选用的栽培料,组分、重量配比如下:玉米芯55%,阔叶木屑25%,麦麸10%,豆粉9%,石膏0.8%,熟石灰0.2%。如无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各种原料及各项设备均为常规产品,均能够通过市场购买获得。实施例1:(1)接种阶段:将前述配比的栽培料拌匀,装入聚乙烯折角袋扎好后,置于灭菌锅中进行高温充分灭菌,灭菌后让锅内温度自然下降至60℃趁热取出料棒并搬入接种室,待料棒温度降至30℃以下,接种黑木耳并向其喷洒150-250亿CFU/mL的蜡样芽孢杆菌(CGMCCNO.0175)水溶液至表面润湿;(2)菌丝培养阶段:完成接种后,将菌棒置于阴暗、干爽、通风的环境进行菌丝培养,场地环境温度为25℃左右,空气湿度在70%以下,菌丝培养2个月,期间根据环境温度和菌丝生长情况进行翻堆、散堆和通风换气;(3)刺孔催芽阶段:当菌丝长满菌袋,并有少量黑色耳基形成、菌丝生理成熟时,进行刺孔,并在刺孔处喷洒150-250亿CFU/mL的蜡样芽孢杆菌(CGMCCNO.0175)水溶液至刺孔周围润湿;刺孔后堆放菌棒成“井”字形,养菌1周;(4)排场阶段:待多数刺孔口有黑色耳基形成时,在大棚中进行排场;(5)出耳管理阶段:排场两天后,按“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传统方法进行定期喷水,使子实体充分长出;(6)采摘验货:木耳成熟后,直接采摘并按标准邻苯三酚自氧化还原法测算其SOD含量,结果发现,木耳片中平均SOD含量达17IU/g。实施例2:(1)接种阶段:将前述配比的栽培料拌匀,装入聚乙烯折角袋扎好后,置于灭菌锅中进行高温充分灭菌,灭菌后让锅内温度自然下降至60℃趁热取出料棒并搬入接种室,待料棒温度降至30℃以下,接种黑木耳并向其喷洒150-250亿CFU/mL的蜡样芽孢杆菌(CGMCCNO.0760)水溶液至表面润湿;(2)菌丝培养阶段:完成接种后,将菌棒置于阴暗、干爽、通风的环境进行菌丝培养,场地环境温度为25℃左右,空气湿度在70%以下,菌丝培养2个月,期间根据环境温度和菌丝生长情况进行翻堆、散堆和通风换气;(3)刺孔催芽阶段:当菌丝长满菌袋,并有少量黑色耳基形成、菌丝生理成熟时,进行刺孔,并在刺孔处喷洒150-250亿CFU/mL的蜡样芽孢杆菌(CGMCCNO.0760)水溶液至刺孔周围润湿;刺孔后堆放菌棒成“井”字形,养菌1周;(4)排场阶段:待多数刺孔口有黑色耳基形成时,在大棚中进行排场;(5)出耳管理阶段:排场两天后,按“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传统方法进行定期喷水,使子实体充分长出;(6)采摘验货:木耳成熟后,直接采摘并按标准邻苯三酚自氧化还原法测算其SOD含量,结果发现,木耳片中平均SOD含量达11IU/g。实施例3:(1)接种阶段:将前述配比的栽培料拌匀,装入聚乙烯折角袋扎好后,置于灭菌锅中进行高温充分灭菌,灭菌后让锅内温度自然下降至60℃趁热取出料棒并搬入接种室,待料棒温度降至30℃以下,接种黑木耳并向其喷洒150-250亿CFU/mL的蜡样芽孢杆菌(CGMCCNO.0761)水溶液至表面润湿;(2)菌丝培养阶段:完成接种后,将菌棒置于阴暗、干爽、通风的环境进行菌丝培养,场地环境温度为25℃左右,空气湿度在70%以下,菌丝培养2个月,期间根据环境温度和菌丝生长情况进行翻堆、散堆和通风换气;(3)刺孔催芽阶段:当菌丝长满菌袋,并有少量黑色耳基形成、菌丝生理成熟时,进行刺孔,并在刺孔处喷洒150-250亿CFU/mL的蜡样芽孢杆菌(CGMCCNO.0761)水溶液至刺孔周围润湿;刺孔后堆放菌棒成“井”字形,养菌1周;(4)排场阶段:待多数刺孔口有黑色耳基形成时,在大棚中进行排场;(5)出耳管理阶段:排场两天后,按“干干湿湿,干湿交替”的传统方法进行定期喷水,使子实体充分长出;(6)采摘验货:木耳成熟后,直接采摘并按标准邻苯三酚自氧化还原法测算其SOD含量,结果发现,木耳片中平均SOD含量达12IU/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富含SOD的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包括: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施加产SOD蜡样芽孢杆菌与食用菌共生。

【技术特征摘要】
1.富含SOD的食用菌的栽培方法,包括:在栽培食用菌的过程中,施加产SOD蜡样芽孢杆菌与食用菌共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食用菌为木耳,栽培方法为代料栽培法。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产SOD蜡样芽孢杆菌的施加是在下述至少一个阶段进行的:木耳接种阶段、菌丝培养阶段、刺孔催芽阶段、排场阶段、出耳管理阶段。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产SOD蜡样芽孢杆菌的施加是在木耳接种阶段和/或刺孔催芽阶段进行的。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在木耳接种阶段和刺孔催芽阶段,均进行产SOD蜡样芽孢杆菌的施加。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木耳为黑木耳。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献珍
申请(专利权)人:陈献珍林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