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止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80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电池止动架,包括:第二凹槽区和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一致;第一固定区域和第二固定区域位于第一凹槽区的底部,第三固定区域位于第二凹槽区的第一端,第四固定区域位于第三凹槽区的第一端,且第二凹槽区的第二端和第三凹槽区的第二端位于第一凹槽区的两侧;第三凹槽区包含电池负极安装端口;第一凹槽区包含至少一个长方形开口槽;第二凹槽区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尺寸相同且平行位于第二凹槽区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止动架能够更加牢固的止动壳体内部的电芯,防止过长时间使用造成的止动架变形失效,产生电芯晃动,电芯内部短路,从而引发电池燃烧爆炸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止动架使得锂电池性能更加安全。

A Battery Stop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止动架
本技术涉及电池止动架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止动架。
技术介绍
由于电池动力的技术进步,电动汽车领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二次电池特别是动力电池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但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市场对于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高能量密度的VDA三元电池具有无限广阔的市场。为保证三元电池的安全性能,现有的VDA三元电池,采用止动架与保持支架分离的方式,组装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增加了人工安装保持支架的工序,导致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同时,现有的VDA电池上SSD正下方的加强筋基本采用十字形,该种形式的加强筋不稳定,易变形,变形可能导致加强筋与SSD接触,进一步在电池过充中导致SSD动作失败,增加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止动架,通过结构改进,本技术止动架能够更加牢固的止动壳体内部的电芯,防止过长时间使用造成的止动架变形失效,产生电芯晃动,电芯内部短路,从而引发电池燃烧爆炸的现象发生;本技术止动架使得锂电池性能更加安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止动架,包括:第一凹槽区、第二凹槽区、第三凹槽区、第一固定区域、第二固定区域、第三固定区域、第四固定区域;所述第二凹槽区和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一致,且与所述第一凹槽区的开口方向相反,且第二凹槽区和所述第三凹槽所在的凹槽底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区所在的凹槽底部为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一固定区域和所述第二固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区的底部,所述第三固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区的第一端,第四固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区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凹槽区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凹槽区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区的两侧;所述第二凹槽区包含电池正极安装端口,所述第三凹槽区包含电池负极安装端口;所述第一凹槽区包含至少一个长方形开口槽;所述第二凹槽区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尺寸相同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区的两侧;所述第三凹槽区和所述第二凹槽区的结构相同。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区、所述第二凹槽区、所述第三凹槽区、所述第一固定区域、所述第二固定区域、所述第三固定区域、第所述四固定区域为一体成型。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主体形状为等腰梯形。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区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长方体凹槽。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区的底部设置有电池正极安装端口,所述第三凹槽区的底部设置有电池负极安装端口,且所述第二凹槽区和所述第三凹槽区包含4个侧面。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区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一凹槽区的其中一个开口端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凹槽区的其中另一个开口端位于同一平面。应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止动架,本技术止动架能够更加牢固的止动壳体内部的电芯,防止过长时间使用造成的止动架变形失效,产生电芯晃动,电芯内部短路,从而引发电池燃烧爆炸的现象发生;本技术止动架使得锂电池性能更加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止动架,包括:第一凹槽区1、第二凹槽区2、第三凹槽区3、第一固定区域11、第二固定区域12、第三固定区域21、第四固定区域31;所述第二凹槽区2和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一致,且与所述第一凹槽区1的开口方向相反,且第二凹槽区2和所述第三凹槽所在的凹槽底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区1所在的凹槽底部为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一固定区域11和所述第二固定区域12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区1的底部,所述第三固定区域21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区2的第一端,第四固定区域31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区3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凹槽区2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凹槽区3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区1的两侧;所述第二凹槽区2包含电池正极安装端口22,所述第三凹槽区3包含电池负极安装端口32;所述第一凹槽区1包含至少一个长方形开口槽,例如开口槽13和开口槽14;所述第二凹槽区2包括第一开口23和第二开口24,所述第一开口23和所述第二开口24尺寸相同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区2的两侧;所述第三凹槽区3和所述第二凹槽区2的结构相同。本技术拱桥型止动架采用纵向布置,防止了阻塞中间止动平台下的空间,可顺利排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止动架中间止动平台处开设至少一个开口槽,保证了过充防爆阀打开后气体顺利排出,槽口避开了防爆阀,防止了影响防爆阀正常使用,安全度高。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区1、所述第二凹槽区2、所述第三凹槽区3、所述第一固定区域11、所述第二固定区域12、所述第三固定区域21、第所述四固定区域为一体成型。本技术通过第一凹槽区1、第二凹槽区2、第三凹槽区3三处的4个安装点共同作用,同时起到止动架处于安装过程中的止动功能。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23和所述第二开口24的主体形状为等腰梯形。同样,针对第三凹槽区3包括第三开口33、第四开口34。通过第一开口23和第二开口24、第三开口33、第四开口34实现对电池安装时候的进一步卡紧。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区1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长方体凹槽。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区2的底部设置有电池正极安装端口22,所述第三凹槽区3的底部设置有电池负极安装端口32,且所述第二凹槽区2和所述第三凹槽区3包含4个侧面。本技术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区2的所述第一开口23与所述第一凹槽区1的其中一个开口端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二开口24与所述第一凹槽区1的其中另一个开口端位于同一平面。本技术止动架能够更加牢固的止动壳体内部的电芯,防止过长时间使用造成的止动架变形失效,产生电芯晃动,电芯内部短路,从而引发电池燃烧爆炸的现象发生;本技术止动架使得锂电池性能更加安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止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凹槽区、第二凹槽区、第三凹槽区、第一固定区域、第二固定区域、第三固定区域、第四固定区域;所述第二凹槽区和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一致,且与所述第一凹槽区的开口方向相反,且第二凹槽区和所述第三凹槽所在的凹槽底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区所在的凹槽底部为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一固定区域和所述第二固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区的底部,所述第三固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区的第一端,第四固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区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凹槽区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凹槽区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区的两侧;所述第二凹槽区包含电池正极安装端口,所述第三凹槽区包含电池负极安装端口;所述第一凹槽区包含至少一个长方形开口槽;所述第二凹槽区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尺寸相同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区的两侧;所述第三凹槽区和所述第二凹槽区的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止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凹槽区、第二凹槽区、第三凹槽区、第一固定区域、第二固定区域、第三固定区域、第四固定区域;所述第二凹槽区和所述第三凹槽的开口方向一致,且与所述第一凹槽区的开口方向相反,且第二凹槽区和所述第三凹槽所在的凹槽底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区所在的凹槽底部为平行的平面;所述第一固定区域和所述第二固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区的底部,所述第三固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区的第一端,第四固定区域位于所述第三凹槽区的第一端,且所述第二凹槽区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凹槽区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区的两侧;所述第二凹槽区包含电池正极安装端口,所述第三凹槽区包含电池负极安装端口;所述第一凹槽区包含至少一个长方形开口槽;所述第二凹槽区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尺寸相同且平行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区的两侧;所述第三凹槽区和所述第二凹槽区的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兵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冠宁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