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802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8 0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其中电池包包括:下壳体、电池模组和模组冷却回路。所述下壳体内具有下壳体冷却回路;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框架和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内的电芯;所述模组冷却回路集成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内,所述模组冷却回路与所述下壳体冷却回路相连。该电池包将冷却结构集成在下壳体及电池模组框架内,以避免在电池包内加装单独的冷却结构,进而可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降低电池包总重量,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并且将模组冷却回路集成在电池模组框架内还可使其与电芯贴合的更紧密,使冷却效果更好。

Battery packs and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的液冷系统多是独立于动力电池结构之外的,通常采用冷却板紧贴电池模组下端的方式。单独的冷却结构会增加动力电池的整体重量,降低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而且与电池模组中的电芯难以保证紧密接触。对于不同的电池包结构,冷却管路需要重新设计,从而增加设计工作量,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将冷却结构集成在下壳体及电池模组框架内,以降低电池包总重量,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并且冷却效果更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具有下壳体冷却回路;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在所述下壳体内,所述电池模组包括:电池模组框架和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内的电芯;模组冷却回路,所述模组冷却回路集成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内,所述模组冷却回路与所述下壳体冷却回路相连。进一步,所述电池模组框架包括:端板与侧板,所述侧板内形成有侧板冷却回路,所述侧板冷却回路构成所述模组冷却回路的至少一部分。进一步,所述侧板包括:侧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侧板本体两侧的第一密封板,所述侧板本体的两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侧板凹槽,所述第一密封板密封所述侧板凹槽,以在所述侧板本体与所述第一密封板之间形成所述侧板冷却回路。进一步,所述侧板冷却回路内设置有多个侧板扰流凸起,多个所述侧板扰流凸起夹设固定在所述侧板凹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一密封板之间。进一步,所述电池模组框架还包括:分隔板,所述分隔板连接在所述端板之间,所述电芯夹设在所述侧板与所述分隔板之间。进一步,所述分隔板内还形成有分隔板冷却回路,所述分隔板冷却回路构成所述模组冷却回路的一部分。进一步,所述分隔板包括:分隔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分隔板本体两侧的第二密封板,所述分隔板本体的两侧面向内凹陷形成分隔板凹槽,所述第二密封板密封所述分隔板凹槽,以在所述分隔板本体与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形成所述分隔板冷却回路。进一步,所述分隔板冷却回路内设置有多个分隔板扰流凸起,多个所述分隔板扰流凸起夹设固定在所述分隔板凹槽的底壁与所述第二密封板之间。进一步,所述下壳体具有一对边梁,所述侧板分别与一对所述边梁相连,并且所述下壳体冷却回路至少部分形成在所述边梁内,所述边梁内还形成有侧部保护空腔和底部保护空腔,所述侧部保护空腔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冷却回路的外侧,所述底部保护空腔设置在所述下壳体冷却回路的底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电池包,该电池包将冷却结构集成在下壳体及电池模组框架内,以避免在电池包内加装单独的冷却结构,进而可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降低电池包总重量,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并且将模组冷却回路集成在电池模组框架内还可使其与电芯贴合的更紧密,使冷却效果更好。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该车辆的电池包的重量更轻,能量密度更高。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壳体和电池模组的爆炸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侧板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分隔板的爆炸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沿图4中A-A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下壳体,11-下壳体冷却回路,2-电池模组,21-电池模组框架,22-电芯,211-端板,212-侧板,2122-侧板本体,2123-第一密封板,2124-侧板凹槽,4-侧板扰流凸起,213-分隔板,2132-分隔板本体,2133-第二密封板,2134-分隔板凹槽,5-分隔板扰流凸起,12-边梁,121-侧部保护空腔,122-底部保护空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可以包括:下壳体1、电池模组2和模组冷却回路。如图1、图4和图5所示,下壳体1内具有下壳体冷却回路11。下壳体冷却回路11适于与电池包外的冷却液源进行连通,以将外界的冷却液导入到电池包的冷却系统内以及将换热后的冷却液导出到电池包外。参照图1,电池模组2固定在下壳体1内,以避免电池模组2在电池包内晃动而影响电池包的稳定性,其中,电池模组2包括:电池模组框架21和设置在电池模组框架21内的电芯22,电池模组框架21用于为电芯22提供固定支撑力并限位电芯22,使电芯22牢靠地夹设在电池模组框架21内。进一步,模组冷却回路集成在电池模组框架21内,模组冷却回路与下壳体冷却回路11相连,以将冷却液导入和导出模组冷却回路,进而在电池包内形成完整的冷却循环回路。换言之,将电池模组框架21与冷却结构一体化,使其与电池模组2内的电芯22贴合的更加紧密,冷却效果得到提升。并且避免了在电池包内单独设计加装冷却结构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及电池包内的空间占用,而且可有效降低电池包的总重量,进而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池包,该电池包将冷却结构集成在下壳体1及电池模组框架21内,以避免在电池包内加装单独的冷却结构,进而可节省电池包内部空间,降低电池包总重量,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并且将模组冷却回路集成在电池模组框架21内还可使其与电芯22贴合的更紧密,使冷却效果更好。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电池模组框架21包括:端板211与侧板212。具体地,下壳体1上不具有横纵固定梁,端板211的作用在于夹紧固定电芯22的两端及加强电池包的强度,保证各电芯22之间有压紧力及用于代替电池包的纵向梁,而侧板212的作用在于夹紧固定电芯22的另外两侧及加强电池包的强度,保证电芯22侧向无位移及用于代替电池包的横向梁。由此,可有效降低电池包的总重量以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进一步,侧板212内形成有侧板冷却回路,侧板冷却回路构成模组冷却回路的至少一部分。其中,两个侧板212之间夹设有电芯22,侧板212适于与电芯22的相对外侧面贴合,在侧板212内形成有侧板冷却回路可对电芯22进行有效的换热,以保证电芯22能够在正常温度下运行。如图2所示,侧板212包括:侧板本体2122以及设置在侧板本体2122两侧的第一密封板2123,侧板本体2122的两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侧板凹槽2124,第一密封板2123密封侧板凹槽2124,以在侧板本体2122与第一密封板2123之间形成侧板冷却回路。其中,第一密封板2123的两端具有通孔,通孔与侧板冷却回路相连通,通孔上连接有冷却液接口,用于与下壳体冷却回路11连通,以便于冷却液的进出。由于侧板212的两侧面均设置有电芯22,因此在侧板212的两侧均形成侧板冷却回路可节省冷却结构的布置空间,还可达到减重的效果。即一块侧板212可同时为其两侧的多个电芯22进行换热。并且由于侧板冷却回路形成在侧板212的两侧,能够与电芯22贴合的更紧密,因此可使换热效果更好。进一步,侧板冷却回路内设置有多个侧板扰流凸起4,多个侧板扰流凸起4夹设固定在侧板凹槽2124的底壁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内具有下壳体冷却回路(11);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内,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电池模组框架(21)和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21)内的电芯(22);模组冷却回路,所述模组冷却回路集成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21)内,所述模组冷却回路与所述下壳体冷却回路(1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所述下壳体(1)内具有下壳体冷却回路(11);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内,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电池模组框架(21)和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21)内的电芯(22);模组冷却回路,所述模组冷却回路集成在所述电池模组框架(21)内,所述模组冷却回路与所述下壳体冷却回路(1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框架(21)包括:端板(211)与侧板(212),所述侧板(212)内形成有侧板(212)冷却回路,所述侧板(212)冷却回路构成所述模组冷却回路的至少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12)包括:侧板本体(2122)以及设置在所述侧板本体(2122)两侧的第一密封板(2123),所述侧板本体(2122)的两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侧板凹槽(2124),所述第一密封板(2123)密封所述侧板凹槽(2124),以在所述侧板本体(2122)与所述第一密封板(2123)之间形成所述侧板(212)冷却回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12)冷却回路内设置有多个侧板扰流凸起(4),多个所述侧板扰流凸起(4)夹设固定在所述侧板凹槽(2124)的底壁与所述第一密封板(212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框架(21)还包括:分隔板(213),所述分隔板(213)连接在所述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腾徐丹张海建邓伟峰张春民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