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物滞留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2177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生物滞留池,包括截面呈梯形的滞留池本体,所述滞留池本体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排水层、过渡层、过滤层以及蓄水层,所述排水层材质为碎砾石,所述过渡层材质为中粗砂,所述过滤层的材质为换填土,所述排水层中部设有沿着滞留池本体长度方向铺设的软式透水管,所述过渡层与过滤层之间、所述排水层的外层以及软式透水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隔断层,所述滞留池本体内部沿着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排空井,该新型生物滞留池设计合理,能够通过底部的双壁波纹管将雨水迅速排出,并通过过滤层、过渡层以及排水层将雨水充分进行过滤,改善水质,避免地下水造成污染。

A New Biological Retention Po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生物滞留池
本技术涉及生物滞留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生物滞留池。
技术介绍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城市下垫面类型发生巨大变化,原有大面积透水性地表逐渐被建筑物、硬化路面等不透水材料覆盖,阻断了降雨径流入渗地下的途径,从而加大了径流的峰值流量,造成城市内涝频发。同时,雨水径流冲刷地面时携带了大量的污染物汇入城市水体,造成城市水体污染的加剧。由于生物滞留池不仅可以有效的削减雨水径流量,而且可以有效改善雨水径流水质,目前在建筑区、住宅小区和郊区等区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传统的生物滞留池对雨水径流的下渗情况较单一,影响了雨水的下渗速率,达不到迅速排水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生物滞留池。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生物滞留池,包括截面呈梯形的滞留池本体,所述滞留池本体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排水层、过渡层、过滤层以及蓄水层,所述排水层材质为碎砾石,所述过渡层材质为中粗砂,所述过滤层的材质为换填土,所述排水层中部设有沿着滞留池本体长度方向铺设的软式透水管,所述过渡层与过滤层之间、所述排水层的外层以及软式透水管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隔断层,所述滞留池本体内部沿着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排空井,每个所述排空井的上端设有通气帽式溢流口,所述软式透水管与排空井相连通、且排空井下方安装有双壁波纹管,所述双壁波纹管内部空间与排空井相连通,所述过滤层上种植有绿化植物,所述蓄水层的水面低于人行道100mm。进一步的,所述滞留池本体上端边沿与水平面之间的连接处设有斜度为1:3的鹅石缓冲带,所述鹅石缓冲带的碎石直径尺寸为50-100mm。进一步的,所述滞留池本体的侧边斜度为1:0.25。进一步的,所述隔断层的材质为透水土工布。进一步的,所述排空井上端的通气帽式溢流口周围铺设有直径20-40mm的碎石。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新型生物滞留池设计合理,能够通过底部的双壁波纹管将雨水迅速排出,并通过过滤层、过渡层以及排水层将雨水充分进行过滤,改善水质,避免地下水造成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排空井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其中:1、排水层;2、过渡层;3、过滤层;4、蓄水层;5、软式透水管;6、隔断层;7、排空井;8、通气帽式溢流口;9、双壁波纹管;10、绿化植物;11、鹅石缓冲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生物滞留池,包括截面呈梯形的滞留池本体,所述滞留池本体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排水层1、过渡层2、过滤层3以及蓄水层4,所述排水层1材质为碎砾石,所述过渡层2材质为中粗砂,所述过滤层3的材质为换填土,其中,换填土的工程量为每平方米0.53m3,中粗砂的工程量为每平方米0.12m3,碎砾石的工程量为每平方米0.17m3,所述排水层1中部设有沿着滞留池本体长度方向铺设的软式透水管5,软式透水管5的外径为200mm,相关技术指标符合《软式透水管5》(JC937-2004)的要求,所述过渡层2与过滤层3之间、所述排水层1的外层以及软式透水管5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隔断层6,所述滞留池本体内部沿着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排空井7,每个所述排空井的上端设有通气帽式溢流口8,所述软式透水管5与排空井7相连通、且排空井7下方安装有双壁波纹管9,所述双壁波纹管9内部空间与排空井7相连通,所述过滤层3上种植有绿化植物10,所述蓄水层4的水面低于人行道100mm。进一步的,所述滞留池本体上端边沿与水平面之间的连接处设有斜度为1:3的鹅石缓冲带11,所述鹅石缓冲带11的碎石直径尺寸为50-100mm。进一步的,所述滞留池本体的侧边斜度为1:0.25。进一步的,所述隔断层6的材质为透水土工布,具有强力高、耐腐蚀、透水性好、抗微生物型号、施工方便的特点。进一步的,所述排空井7上端的通气帽式溢流口8周围铺设有直径20-40mm的碎石。工作原理:降雨时,雨水汇流进入生物滞留池内,雨水径流依次蓄水层4、过滤层3、过渡层2,雨水径流在下渗的过程中经过上述结构层的吸附、过滤、离子交换以及绿化植物10根部的吸收对雨水径流进行净化,最后再下渗至排水层1,补充地下水,当下渗速度小于降雨速度时,雨水径流来不及下渗到地下水时,雨水在排水层1位置经过隔断层6进入软式透水管5,然后再有软式透水管5流至双壁波纹管9内排出,达到快速排水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梯形的滞留池本体,所述滞留池本体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排水层(1)、过渡层(2)、过滤层(3)以及蓄水层(4),所述排水层(1)材质为碎砾石,所述过渡层(2)材质为中粗砂,所述过滤层(3)的材质为换填土,所述排水层(1)中部设有沿着滞留池本体长度方向铺设的软式透水管(5),所述过渡层(2)与过滤层(3)之间、所述排水层(1)的外层以及软式透水管(5)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隔断层(6),所述滞留池本体内部沿着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排空井(7),每个所述排空井的上端设有通气帽式溢流口(8),所述软式透水管(5)与排空井(7)相连通、且排空井(7)下方安装有双壁波纹管(9),所述双壁波纹管(9)内部空间与排空井(7)相连通,所述过滤层(3)上种植有绿化植物(10),所述蓄水层(4)的水面低于人行道1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物滞留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截面呈梯形的滞留池本体,所述滞留池本体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有排水层(1)、过渡层(2)、过滤层(3)以及蓄水层(4),所述排水层(1)材质为碎砾石,所述过渡层(2)材质为中粗砂,所述过滤层(3)的材质为换填土,所述排水层(1)中部设有沿着滞留池本体长度方向铺设的软式透水管(5),所述过渡层(2)与过滤层(3)之间、所述排水层(1)的外层以及软式透水管(5)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隔断层(6),所述滞留池本体内部沿着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有排空井(7),每个所述排空井的上端设有通气帽式溢流口(8),所述软式透水管(5)与排空井(7)相连通、且排空井(7)下方安装有双壁波纹管(9),所述双壁波纹管(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素华袁卫泉曹倩男杨烨王殿宽陆敏博钱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