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已投产垃圾填埋场改造雨污分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58393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已投产垃圾填埋场改造雨污分流系统,包括垃圾坝,填埋区内设有分区坝,已填埋区设有主渗滤液收集管,未填埋区设有次渗滤液收集管,次渗滤液收集管的一端套有套管,主渗滤液收集管一端设有封堵一,垃圾坝底部横置有渗滤液排出管和雨污水分离管,雨污水分离管与渗滤液排出管之间连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雨污分流控制阀。建设分区坝,铺设HDPE膜;将原渗滤液收集管机械断开,套管套,主渗滤液收集管封堵;预埋雨污水分离管和连接管,安装雨污分流控制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分区坝、将原渗滤液收集管机械断开,实现了对雨水和渗沥液的分区收集、并分别引导排出去,降低了渗滤液产生量,节约了污水处理成本。

A Rainfall and Sewage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Reconstruction of Waste Landfill 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已投产垃圾填埋场改造雨污分流系统
本技术涉及填埋防渗工程改造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已投产垃圾填埋场改造雨污分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存在不少库底渗滤液收集管均为连续管道一次建成且未设置单独的排雨水管的已投产垃圾填埋场,这些填埋场投产后未填埋区域的雨水与已填埋区产生的渗滤液无法单独进行收集,导致雨季未填埋区的大量雨水混到了已填埋区的渗滤液中,不仅极大的增加了渗滤液产生量,扩大了渗滤液处理规模,增加了处理成本,而且受到渗滤液排出速度的限制,过多的渗滤液聚集在距滤液排出管较近的已填埋区而无法及时排出,对渗滤液排出管与渗滤液收集管的连接处产生巨大压力,需要频繁维护,增加了维修成本。专利申请号为201310749692.5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对垃圾填埋场进行雨污分流的处理方法及雨污分流处理系统”,实现了“雨污分流”的效果,但该方法是在垃圾填埋场建设之初进行规划的系统方法,而对于已投产的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区底部填埋库底内重新铺设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工程量巨大,且改造成本极高,因此其不适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已投产垃圾填埋场改造雨污分流系统。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已投产垃圾填埋场改造雨污分流系统,包括用于分隔填埋区和非填埋区的垃圾坝,填埋区内设有用于将填埋区分割成已填埋区和未填埋区的分区坝,填埋区底部设有填埋库底,填埋库底底部设有库底防渗层,分区坝上盖有防渗膜,未填埋区一侧的防渗膜边缘与库底防渗层焊接,已填埋区的填埋库底内设有主渗滤液收集管,未填埋区的填埋库底内设有次渗滤液收集管,主渗滤液收集管的一端与次渗滤液收集管的一端相对设置,次渗滤液收集管与主渗滤液收集管相对的一端滑动套设有套管,主渗滤液收集管与次渗滤液收集管相对的一端可拆卸的设有封堵一,垃圾坝底部横置有渗滤液排出管,渗滤液排出管的一端伸入已填埋区并与主渗滤液收集管相连,渗滤液排出管的的另一端与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调节池相连,垃圾坝底部横置有雨污水分离管,雨污水分离管的一端伸入未填埋区且另一端伸入非填埋区,雨污水分离管与渗滤液排出管之间连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雨污分流控制阀。优选的,主渗滤液收集管和次渗滤液收集管均为穿孔花管。优选的,封堵一为HDPE膜封堵。优选的,防渗膜为HDPE膜。优选的,套管为长度1100-1400mm的HPDE套管,管径比次渗滤液收集管大半级。优选的,主渗滤液收集管和次渗滤液收集管相对的一端相距300-400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置分区坝、将原渗滤液收集管机械断开、预埋雨污水分离管的方式,实现了对未填埋区的雨水和已填埋区的渗沥液的分区收集、并分别引导排出至地下水和调节池,避免了雨季时填埋场未填埋区的大量雨水混到了已填埋区的渗滤液中,导致渗滤液产量增加的情况,节约了污水处理成本;渗滤液的量减少了也降低了渗滤液排出管与渗滤液收集管的连接处的压力;此外,未填埋区启用后,雨污水分离管可将原未填埋区的渗沥液分流,也可降低渗滤液排出管与渗滤液收集管的连接处的压力,节约了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分区坝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垃圾坝;2-分区坝;3-主渗滤液收集管;4-次渗滤液收集管;5-套管;6-封堵一;7-渗滤液排出管;8-雨污水分离管;9-封堵二;10-连接管;11-雨污分流控制阀;12-调节池;13-填埋库底;14-库底防渗层;15-防渗膜;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已投产垃圾填埋场改造雨污分流系统,包括用于分隔填埋区和非填埋区的垃圾坝1,填埋区内设有用于将填埋区分割成已填埋区和未填埋区的分区坝2,填埋区底部设有填埋库底13,填埋库底13底部设有库底防渗层14,分区坝2上盖有防渗膜15,未填埋区一侧的防渗膜15边缘与库底防渗层14焊接,已填埋区的填埋库底13内设有主渗滤液收集管3,未填埋区的填埋库底13内设有次渗滤液收集管4,主渗滤液收集管3的一端与次渗滤液收集管4的一端相对设置,次渗滤液收集管4与主渗滤液收集管3相对的一端滑动套设有套管5,主渗滤液收集管3与次渗滤液收集管4相对的一端可拆卸的设有封堵一6,垃圾坝1底部横置有渗滤液排出管7,渗滤液排出管7的一端伸入已填埋区并与主渗滤液收集管3相连,渗滤液排出管7的的另一端与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调节池12相连,垃圾坝1底部横置有雨污水分离管8,雨污水分离管8的一端伸入未填埋区且另一端伸入非填埋区,雨污水分离管8与渗滤液排出管7之间连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上设有雨污分流控制阀11。优选的,主渗滤液收集管3和次渗滤液收集管4均为穿孔花管。优选的,封堵一6为HDPE膜封堵。优选的,防渗膜15为HDPE膜。优选的,套管5为长度1100-1400mm的HPDE套管,管径比次渗滤液收集管4大半级。优选的,主渗滤液收集管3和次渗滤液收集管4相对的一端相距300-400mm。本技术的改造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建设用于将填埋区分割成已填埋区和未填埋区的分区坝2,分区坝2未填埋区一侧铺设HDPE膜,并与填埋库底13底部的库底防渗层14进行焊接;步骤二,将分区坝2未填埋区一侧的原渗滤液收集管按照分区坝2的位置机械断开,然后将预制好的套管套在未填埋区一侧的断开的原渗滤液收集管,即次渗滤液收集管4上,同时将填埋区一侧的原渗滤液收集管,即主渗滤液收集管3的端头用HDPE膜封堵;步骤三,在未填埋区的垃圾坝1底部预埋雨污水分离管8,将连接管10的两端分别与雨污水分离管8和渗滤液排出管7连接,并安装雨污分流控制阀11。雨季时,未填埋区的雨水通过雨污水分离管8直接排至非填埋区的地下水中,已填埋区的渗滤液和雨水一同依次经过主渗滤液收集管3、渗滤液排出管7排入调节池12内进行污水处理。当填埋场运行至中期需要启用未填埋区时,开启雨污分流控制阀11,拆除分区坝2,在雨污水分离管8伸入非填埋区的一端设置封堵二9,破除封堵一6并将套管5的两端分别与主渗滤液收集管3和次渗滤液收集管4相连,使未填埋区的渗沥液同时通过雨污水分离管8-连接管10-渗滤液排出管7以及次渗滤液收集管4-主渗滤液收集管3-雨污水分离管8两条路径流入调节池12内进行污水处理。这种方式避免了填埋场运营初期雨季未填埋区的大量雨水混到了已填埋区的渗滤液中的情况,降低了渗滤液产生量,节约了污水处理成本。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已投产垃圾填埋场改造雨污分流系统,包括用于分隔填埋区和非填埋区的垃圾坝(1),其特征在于,填埋区内设有用于将填埋区分割成已填埋区和未填埋区的分区坝(2),填埋区底部设有填埋库底(13),填埋库底(13)底部设有库底防渗层(14),分区坝(2)上盖有防渗膜(15),未填埋区一侧的防渗膜(15)边缘与库底防渗层(14)焊接,已填埋区的填埋库底(13)内设有主渗滤液收集管(3),未填埋区的填埋库底(13)内设有次渗滤液收集管(4),主渗滤液收集管(3)的一端与次渗滤液收集管(4)的一端相对设置,次渗滤液收集管(4)与主渗滤液收集管(3)相对的一端滑动套设有套管(5),主渗滤液收集管(3)与次渗滤液收集管(4)相对的一端可拆卸的设有封堵一(6),垃圾坝(1)底部横置有渗滤液排出管(7),渗滤液排出管(7)的一端伸入已填埋区并与主渗滤液收集管(3)相连,渗滤液排出管(7)的另一端与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调节池(12)相连,垃圾坝(1)底部横置有雨污水分离管(8),雨污水分离管(8)的一端伸入未填埋区且另一端伸入非填埋区,雨污水分离管(8)与渗滤液排出管(7)之间连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上设有雨污分流控制阀(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已投产垃圾填埋场改造雨污分流系统,包括用于分隔填埋区和非填埋区的垃圾坝(1),其特征在于,填埋区内设有用于将填埋区分割成已填埋区和未填埋区的分区坝(2),填埋区底部设有填埋库底(13),填埋库底(13)底部设有库底防渗层(14),分区坝(2)上盖有防渗膜(15),未填埋区一侧的防渗膜(15)边缘与库底防渗层(14)焊接,已填埋区的填埋库底(13)内设有主渗滤液收集管(3),未填埋区的填埋库底(13)内设有次渗滤液收集管(4),主渗滤液收集管(3)的一端与次渗滤液收集管(4)的一端相对设置,次渗滤液收集管(4)与主渗滤液收集管(3)相对的一端滑动套设有套管(5),主渗滤液收集管(3)与次渗滤液收集管(4)相对的一端可拆卸的设有封堵一(6),垃圾坝(1)底部横置有渗滤液排出管(7),渗滤液排出管(7)的一端伸入已填埋区并与主渗滤液收集管(3)相连,渗滤液排出管(7)的另一端与用于渗滤液处理的调节池(12)相连,垃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新庆薛剑凡张志军张蕾蒲红霞独学晶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建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