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车尾箱安检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083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车尾箱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型射线架、防护墙、承载桥,其中所述承载桥设置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下方,并穿过所述龙门型射线架,所述防护墙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的立柱内侧,所述龙门型射线架的横梁上设置有射线发生装置,所述承载桥上设置有触发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的第一传感器,所述防护墙上设有触发关闭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第二传感器,所述承载桥呈两端低中间拱起的结构,其中间拱起部位设置有射线接收装置,且该射线接收装置与所述射线发生装置保持竖直正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强,安检效率高,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小车安检困难的问题。

A Safety Inspection Equipment for Car Tail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车尾箱安检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检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车尾箱安检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发展,小车越来越多,选择小车等私家车出行的人们也越来越多,众所周知在我们选择传统的公共交通出行时都会对行李物品安检,但采用小车等私家车出行的在安检方面由于可操作难度大,并没有实施对每辆小车进行安检,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分析其原因,现在采用的对小车的安检方式多数为人工安检,其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不高,因此需要一种专门针对小车的安检设备来解决现有的小车安检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提供一种小车尾箱安检设备,其采用自动安检通道对小车尾箱进行安检,效率高,可靠性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小车尾箱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型射线架、防护墙、承载桥,其中所述承载桥设置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下方,并穿过所述龙门型射线架,所述防护墙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的立柱内侧,所述龙门型射线架的横梁上设置有射线发生装置,所述承载桥上设置有触发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的第一传感器,所述防护墙上设有触发关闭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第二传感器,所述承载桥呈两端低中间拱起的结构,其中间拱起部位设置有射线接收装置,且该射线接收装置与所述射线发生装置保持竖直正对。进一步地,包括设置于地坪上的安检通道,该安检通道包括沿小车运动方向依次设置的限高栏、通行杆、高清摄像头以及设置于该安检通道两侧的隔离栏。进一步地,所述龙门型射线架设置于所述通行杆后方,且跨设在所述隔离栏两侧的地坪上;所述承载桥位于安检通道两侧的隔离栏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桥中部设置有活动压板,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活动压板底部,所述活动压板底部还连接有弹性支撑柱,该弹性支撑柱设置于所述承载桥底部的安装架上。进一步地,所射线发生装置所发射的射线在竖直平面内沿所述承载桥的宽度方向呈扇形展开。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墙包括金属框架以及设置于框架外侧的铅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感器为接近开关。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感器为光幕,所述光幕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嵌入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墙内。进一步地,所述龙门型射线架的立柱外侧设置有控制箱,该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所述通行杆、射线发生装置的控制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强,安检效率高,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小车安检困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承载桥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一种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小车尾箱安检设备,其主体结构包括龙门型射线架4、防护墙5、承载桥6,其中所述承载桥6设置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下方,并穿过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所述防护墙5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的立柱内侧,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的横梁上设置有射线发生装置,所述承载桥6上设置有触发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的第一传感器,所述防护墙5上设有触发关闭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第二传感器,所述承载桥6呈两端低中间拱起的结构,其中间拱起部位设置有射线接收装置,且该射线接收装置与所述射线发生装置保持竖直正对。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包括设置于地坪上的安检通道,该安检通道包括沿小车运动方向依次设置的限高栏1、通行杆2、高清摄像头7以及设置于该安检通道两侧的隔离栏3。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设置于所述通行杆2后方,且跨设在所述隔离栏3两侧的地坪上;所述承载桥6位于安检通道两侧的隔离栏3之间。在所述承载桥6中部设置有可以竖直运动的活动压板61;所述第一传感器设置于所述承载桥6的支撑架60上,所述活动压板61底部还连接有弹性支撑柱62,该弹性支撑柱62设置于所述承载桥6底部的安装架63上。当小车车轮压在所述活动压板61上时,所述活动压板61压迫所述弹性支撑柱62下行,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器可以感应到所述活动压板61,由此第一传感器可以获得信号。当小车车轮离开所述活动压板61时所述弹性支撑柱62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推动所述活动压板61上行,从而离开所述第一传感器的感应范围。所述第一传感器电连接至位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的立柱外侧设置的控制箱,该控制箱内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可以控制设置于所述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的横梁上设置有射线发生装置的开启。由于本专利技术中只需安检小车的后备箱,因此本实施例中只有在所述控制器第二次接收到来至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信号时,才控制所述射线发生装置开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感器可以选用接近开关或光电开关。本实例中的第二传感器优选光幕,且该光幕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嵌入设置于两个所述防护墙5内。该光幕电连接至所述控制器,仅当小车尾箱全部驶离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的射线范围时,光幕可获得信号,进一步的将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器,从而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射线发生装置关闭。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所射线发生装置所发射的射线在竖直平面内沿所述承载桥6的宽度方向呈扇形展开,所述射线接收装置嵌设于所述承载桥6中间拱起部位,且射线接收装置位于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的正下方,并始终与所述射线发生装置保持正对。所述射线接收装置还连接有显示屏。本实例中的所述防护墙5包括金属框架以及设置于框架外侧的铅板。所述金属框架为中空结构,并可以直接安装在地坪上,其框架的中空内可以布置电缆线。本法明涉及的高清摄像头7以及通行杆2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其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用途为识别车辆号牌,并指引车辆通行,另外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上设置有与通行杆2相对应的通行指示灯。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车尾箱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型射线架(4)、防护墙(5)、承载桥(6),其中所述承载桥(6)设置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下方,并穿过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所述防护墙(5)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的立柱内侧,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的横梁上设置有射线发生装置,所述承载桥(6)上设置有触发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的第一传感器,所述防护墙(5)上设有触发关闭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第二传感器,所述承载桥(6)呈两端低中间拱起的结构,其中间拱起部位设置有射线接收装置,且该射线接收装置与所述射线发生装置保持竖直正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车尾箱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型射线架(4)、防护墙(5)、承载桥(6),其中所述承载桥(6)设置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下方,并穿过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所述防护墙(5)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的立柱内侧,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的横梁上设置有射线发生装置,所述承载桥(6)上设置有触发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的第一传感器,所述防护墙(5)上设有触发关闭所述射线发生装置第二传感器,所述承载桥(6)呈两端低中间拱起的结构,其中间拱起部位设置有射线接收装置,且该射线接收装置与所述射线发生装置保持竖直正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车尾箱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地坪上的安检通道,该安检通道包括沿小车运动方向依次设置的限高栏(1)、通行杆(2)、高清摄像头(7)以及设置于该安检通道两侧的隔离栏(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车尾箱安检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型射线架(4)设置于所述通行杆(2)后方,且跨设在所述隔离栏(3)两侧的地坪上;所述承载桥(6)位于安检通道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俊超程树刚李俊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日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