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9628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面向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包括一个垃圾收集箱体,垃圾收集箱体固定装配在履带轮组件表面覆盖的引导面上;引导面包括装配在履带轮组件前端的引导斜面和间隔分布的引导平面,间隔分布的引导平面之间存在限位槽,引导斜面的倾斜角度设置为配合履带轮组件来引导扫地机器人移动上引导面,垃圾收集箱体包括抽气装置和充电装置,该箱体开设有与抽气装置连通的集尘入口、供充电装置伸出箱体的进入口、可伸出箱体的机械臂,集尘入口与进入口的距离设置为扫地机器人的轮式结构卡入限位槽并且被收集垃圾时,集尘盒的尘盒抽吸口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的水平距离。提高扫地机器人的垃圾收集的效率。

An Intelligent Garbage Collection Robot for Sweeping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向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
技术介绍
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就是装放垃圾的地方,现有的垃圾桶为固定式垃圾桶,也就是一直固定安装在某个位置,单纯起到暂存垃圾的作用,不能实现清洁打扫的功能。现有的扫地机器人,能够起到较好的清洁打扫的作用,将人们将从繁琐的扫地、拖地等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们能将有限的时间更多的投入到学习及更加有创造性的活动中,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然而扫地机器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扫地机器人的尘盒较小,其清扫起的垃圾很快就会填满尘盒,扫地机器人无法自动清理其尘盒内的垃圾,所以,小体积的灰尘盒导致用户倒清倒灰尘盒中的垃圾频繁,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目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使扫地机器人尘盒通过垃圾输送管与垃圾箱对接,将扫地机器人尘盒中的垃圾定期输送至垃圾箱内,但是垃圾箱的位置固定设置,从而,在扫地机完成清扫任务后,需要清理其尘盒内的垃圾的时候,其剩余电量较低,往往不足以导航回指定的垃圾箱以输送垃圾,这时需要用户进行手动处理扫地机的垃圾,降低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向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一种面向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装配有充电触点、驱动轮、从动轮和集尘盒,集尘盒的上表面开设尘盒抽吸口,扫地机器人的机身壳体的底部设置充电触点;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包括一个垃圾收集箱体,垃圾收集箱体固定装配在履带轮组件表面覆盖的引导面上;引导面包括装配在履带轮组件前端的引导斜面和间隔分布的引导平面,其中,间隔分布的引导平面之间存在限位槽,引导斜面的倾斜角度设置为配合履带轮组件来引导扫地机器人移动上引导面,相邻的限位槽的距离为从动轮与驱动轮之间的水平距离;垃圾收集箱体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包括抽气装置和充电装置,上箱体开设有与抽气装置连通的集尘入口,上箱体还开设有供充电装置伸出箱体的进入口,下箱体的内部电性连接有可伸出箱体的机械臂,下箱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承载座体;集尘入口与进入口的距离为:扫地机器人的驱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卡入相应位置的限位槽,且机械臂抓取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盒平移至承载座体的水平面上预设位置处时,集尘盒的尘盒抽吸口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的水平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在履带轮组件的带动下前进至扫地机器人所在位置,通过引导面和机械臂的配合自动引导扫地机器人完成了集尘盒的灰尘、小的碎屑垃圾的收集工作,减少用户手动劳动量,进而提高收集垃圾的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履带轮组件包括承重轮和履带,承重轮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正背两侧,且位于所述引导面的底部,其中,均匀分布的承重轮的轮心高度相等,且通过履带串联。该技术方案提供的承重轮带动履带前进,且转弯时通过控制所述履带轮组件首端正背两侧的承重轮的转速,实现差速转弯,由于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靠履带在地面行走,更好的适应各种地面介质环境。进一步地,所述履带的首端倾斜地装配所述引导斜面,所述引导斜面在所述履带的附着力作用下支持所述扫地机器人爬上所述引导面,提高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履带的尾端固定装配所述引导平面,所述垃圾收集箱体开设的所述承载座体固定装配在所述履带的尾端表面对应的所述引导平面上,从而为爬上所述引导面的所述扫地机器人预留足够的停留对接空间,有助于所述扫地机器人在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上稳定地进行垃圾收集。进一步地,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集尘入口之间连接有相互连通的伸缩管和连通道,伸缩管的进气端口连接所述集尘入口,伸缩管的出气端口连接连通道的进气端口,连通道的出气端口连接所述抽气装置的吸气口;其中,伸缩管在所述集尘盒被所述机械臂抓取至所述预设位置时伸入所述尘盒抽吸口内;所述抽气装置开设有吸气口和排气口。该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可支持伸缩的伸缩管完成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盒的对接,气动地连通所述抽气装置和所述集尘盒。进一步地,所述抽气装置包括风机、次级滤网、集尘室和初级滤网,初级滤网设置在所述抽气装置的吸气口处;在所述抽气装置内部中,自所述抽气装置的吸气口向内依次设置有集尘室、次级滤网和风机,其中,集尘室设置在次级滤网和初级滤网之间,风机设置在次级滤网和所述抽气装置的排气口之间。所述抽气装置内部气动地连通有初级滤网、次级滤网和风机,从而将所述集尘盒内部的尘埃垃圾吸入集尘室内。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包括转轴机构、与转轴机构铰接的充电导管和设置在充电导管尾部的充电接点,充电导管的预设节点处开设有限位卡扣;转轴机构包括受控转动的转轴,该转轴的一端铰接充电导管的首端,充电导管的尾部在所述扫地机器人的驱动轮和从动轮分别卡入相应位置的限位槽时伸出所述进入口,直到限位卡扣卡接于所述进入口,使得充电导管尾部的充电接点与所述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接触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度;其中,预设节点与充电接点的距离数值等于所述扫地机器人的机身壳体的高度值。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充分利用所述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特征,在收集垃圾的过程中及时为所述扫地机器人完成充电操作,拓展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的功能,提高用户体验效果。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设置有压力传感器,该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垃圾收集箱体内部的所述抽气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和所述机械臂均存在电性连接。该压力传感器用于指示所述扫地机器人的驱动轮和从动轮是否处于相应位置的限位槽中,从而确定所述抽气装置的伸缩管、所述充电装置的充电导管和所述机械臂伸出所述垃圾收集箱体的触发时机。进一步地,所述机械臂包括机械爪,该机械爪在抓取所述集尘盒的过程中保持咬紧所述集尘盒的尘盒按键口,其中,所述集尘盒的尾端开设有尘盒按键口。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技术方案有效地提高所述尘盒抽吸口与所述集尘入口对接的稳定性,提高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的垃圾收集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面向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对接扫地机器人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1-引导斜面、102-履带、103-承重轮、1041-第一限位槽、1042-第二限位槽、105-引导平面;20-垃圾箱体、201-机械臂、2011-机械爪、202-承载台、203-伸缩管、204-连通道、205-抽气装置、2051-风机、2052-次级滤网、2053-集尘室、2054-初级滤网;206-集尘入口、207-进入口、208-充电接点、209-转轴机构、210-充电导管、2101-限位卡扣;30-扫地机器人、301-集尘盒、3011-尘盒抽吸口、3012-尘盒按键口、302-从动轮、303-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304-驱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正”、“背”、“上”、“下”、“前”、“后”、“首”、“尾”、“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倾斜”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装配有充电触点(303)、驱动轮(304)、从动轮(302)和集尘盒(301),集尘盒(301)的上表面开设尘盒抽吸口(3011),扫地机器人的机身壳体的底部设置充电触点(303);其特征在于,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包括一个垃圾收集箱体(20),垃圾收集箱体(20)固定装配在履带轮组件表面覆盖的引导面上;引导面包括装配在履带轮组件前端的引导斜面(101)和间隔分布的引导平面(105),其中,间隔分布的引导平面(105)之间存在限位槽,引导斜面(101)的倾斜角度设置为配合履带轮组件来引导扫地机器人移动上引导面,相邻的限位槽的距离为从动轮(302)与驱动轮(304)之间的水平距离;垃圾收集箱体(20)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包括抽气装置(205)和充电装置,上箱体开设有与抽气装置(205)连通的集尘入口(206),上箱体还开设有供充电装置伸出箱体的进入口(207),下箱体的内部电性连接有可伸出箱体的机械臂(201),下箱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承载座体;集尘入口(206)与进入口(207)的距离为:扫地机器人的驱动轮(304)和从动轮(302)分别卡入相应位置的限位槽,且机械臂(201)抓取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盒(301)平移至承载座体的水平面上预设位置处时,集尘盒(301)的尘盒抽吸口(3011)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303)的水平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扫地机器人的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装配有充电触点(303)、驱动轮(304)、从动轮(302)和集尘盒(301),集尘盒(301)的上表面开设尘盒抽吸口(3011),扫地机器人的机身壳体的底部设置充电触点(303);其特征在于,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包括一个垃圾收集箱体(20),垃圾收集箱体(20)固定装配在履带轮组件表面覆盖的引导面上;引导面包括装配在履带轮组件前端的引导斜面(101)和间隔分布的引导平面(105),其中,间隔分布的引导平面(105)之间存在限位槽,引导斜面(101)的倾斜角度设置为配合履带轮组件来引导扫地机器人移动上引导面,相邻的限位槽的距离为从动轮(302)与驱动轮(304)之间的水平距离;垃圾收集箱体(20)分为上箱体和下箱体,上箱体包括抽气装置(205)和充电装置,上箱体开设有与抽气装置(205)连通的集尘入口(206),上箱体还开设有供充电装置伸出箱体的进入口(207),下箱体的内部电性连接有可伸出箱体的机械臂(201),下箱体的外表面开设有承载座体;集尘入口(206)与进入口(207)的距离为:扫地机器人的驱动轮(304)和从动轮(302)分别卡入相应位置的限位槽,且机械臂(201)抓取扫地机器人的集尘盒(301)平移至承载座体的水平面上预设位置处时,集尘盒(301)的尘盒抽吸口(3011)与扫地机器人的充电触点(303)的水平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轮组件包括承重轮(103)和履带(102),承重轮(103)对称地设置在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正背两侧,且位于所述引导面的底部,其中,均匀分布的承重轮(103)的轮心高度相等,且通过履带(102)串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102)的首端倾斜地装配所述引导斜面(101),所述引导斜面(101)在所述履带(102)的附着力作用下支持所述扫地机器人爬上所述引导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102)的尾端固定装配所述引导平面(105),所述垃圾收集箱体(20)开设的所述承载座体固定装配在所述履带(102)的尾端表面对应的所述引导平面(105)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垃圾收集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装置(205)与所述集尘入口(206)之间连接有相互连通的伸缩管(203)和连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刚军许登科赵伟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市一微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