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鱼捕集用气提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944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活鱼捕集用气提泵装置,包括泵管、出鱼平台以及气室;泵管的上、下端开口且内部中空;所述出鱼平台通过一连接管与泵管的上端开口连接,连接管用于将泵管内的鱼水混合物输送至出鱼平台上;气室的中部设有供泵管穿过的通孔,泵管安装时穿过此通孔,气室内的泵管管壁上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气室内部导通;气室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气管与外部空压机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可以实现对活鱼不间断的吸取提升、能够进行鱼水分离、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以及减少鱼体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鱼捕集用气提泵装置
本技术涉及活鱼捕集装置,特别涉及活鱼捕集用气提泵装置。
技术介绍
活鱼捕集是水产养殖中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在养殖鱼的大小分级、转池和收获时,均首先需要将鱼从池中捞出,因而专利技术一件易于操作、维护简单、造价便宜的活鱼捕集装置及建立使用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常规的活鱼捕集方式是使用网具捕捞,人工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且对鱼造成较大应激和损伤。另外国外也有真空吸鱼泵设备,对池中的鱼进行抽取和转运,但存在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维护成本高,设备较重搬运强度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体积小的活鱼捕集用气提泵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活鱼捕集用气提泵装置,包括:一泵管,泵管的上、下端开口且内部中空;一出鱼平台,所述出鱼平台通过一连接管与泵管的上端开口连接,连接管用于将泵管内的鱼水混合物输送至出鱼平台上;一气室,气室的中部设有供泵管穿过的通孔,泵管安装时穿过此通孔,气室内的泵管管壁上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气室内部导通;气室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气管与外部空压机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出鱼平台为圆环形结构,其圆周方向上设有出鱼口以及若干根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的栏杆。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泵管的下端开口连接一U型管,U型管的另一端为喇叭型进鱼口,喇叭型进鱼口开口向上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泵管由PVC材料制成,管径20cm,高度2.5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气动产生负压的原理,由空压机提供压缩气体,泵入泵管内,将鱼体随水流吸入泵管内,提升至出鱼口,完成活鱼的捕集目的,降低了人工捞鱼的劳动强度,节省了工作时间,且减少了鱼体应激和损伤。(2)鱼水混合物进入圆形出鱼平台后,水由栏杆之间的间隙流出实现鱼水分离,鱼由出鱼口流出,为下一步进行的鱼体大小分级或收获工作提供了方便。(3)U型管进鱼口朝上的设计,是基于拉网时鱼更多聚集水层上方的特性考虑,可更大效率的将鱼吸入泵管完成捕集作业,同时由上向下吸入鱼水混合物,水流紊流性更低,阻力更小,吸鱼效率更高。(4)该装置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工作时各部分连接、拆卸方便,即插即用,安装程序简单,可由管卡固定在池沿上即起到整体稳定效果。(5)该装置由空压机提供压缩气体作为动力,可变频调节控制气量大小,控制吸取速率使鱼在管中均匀前进,防止鱼过多造成积压导致损伤,灵活性较强,且整体能耗不高。(6)鱼水混合物随压缩气体上浮实现提升搬运,不与器械接触(如传统的捞鱼网、真空吸鱼泵的叶轮),降低了鱼体应激反应和损伤几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出鱼平台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出鱼平台的立体图;10、泵管11、上端开口12、下端开口20、出鱼平台21、出鱼口22、栏杆23、安装孔30、气室31、进气孔32、进气口40、U型管41、喇叭型进鱼口50、连接管60、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活鱼捕集用气提泵装置,包括泵管10、出鱼平台20以及气室30。由于养殖池的水深为1.7m,泵管10由PVC材料制成,管径20cm,高度2.5m,压力要求1.0Mpa;泵管10的上、下端开口且内部中空;泵管10的下端开口12连接一U型管40,U型管40的另一端为喇叭型进鱼口41,喇叭型进鱼口41开口向上设置。出鱼平台20为圆环形结构,其圆周方向上设有出鱼口21以及若干根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的栏杆22,出鱼平台20的中部设有安装孔23,出鱼平台20通过一连接管50与泵管10的上端开口11连接,连接管50用于将泵管10内的鱼水混合物输送至出鱼平台20上,连接管50的一端与安装孔23固定连接,另一端套设在泵管10的上端开口11上。气室30的中部设有供泵管10穿过的通孔(图中未画出),泵管安装时穿过此通孔,气室30内的泵管10管壁上设有进气孔31,进气孔31与气室30内部导通;气室30上设有进气口32,进气口32通过气管60与外部空压机连接。本技术由空压机提供气源,压缩气体经气管60、进气口32进入气室30;气室30封闭,仅在泵管10管壁有一进气孔31,持续充气将气室30内水体经进气孔31排出,当气室30内的压强大于进气孔31处液体重力所产生的压强时,气体就会从进气孔31进入泵管10,形成气泡,因其压力大于上方液柱重力,所以继续充气,气泡扩大,就推着液柱上升,直至排出管外;因上部水体排空形成的负压就会吸取养殖池中的鱼水混合物,经喇叭型进鱼口41进入,经泵管10进入圆形出鱼平台20,鱼水分离后,经出鱼口21流出,实现活鱼捕集的目的,而多余的水流回养殖池。本技术核心在于利用气泡排空后的负压效应,起到吸取活鱼的作用,通过空压机的不断泵气,实现对活鱼不间断的吸取提升。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如下:步骤一:使用围网将体重1.52.0kg的银鲑鱼聚集于养殖池一侧,使用卡子将围网固定在养殖池壁上;围网内放置几个氧气曝气盘增氧,使用手持式溶氧仪实时监测溶氧浓度,保证≥8mg/L。步骤二:使用叉车吊起泵管10,缓慢插入养殖池中,使U型管40底部接触池底,然后使用金属管卡将泵管固定在养殖池沿上;步骤三:将圆形出鱼平台20下部的连接管50套进泵管10的上端开口11,并调整好喇叭型出鱼口41方向,与下一级工作平台连接好。步骤四:将气管60与空压机联通,开启空压机;此处空压机为柴油空压机,功率60kw,出气量5.8m3/min,出气压力0.7MPa,所述气管粗度2cm;步骤五:鱼群受泵管内负压影响,随水流被吸入喇叭型进鱼口41,随气泡上升至泵管10的上端开口11,流入圆形出鱼平台20上,鱼水分离后人工辅助将活鱼推至出鱼口21流出,进入下一级工作平台;多余水由栏杆22与栏杆之间的间隙流回养殖池;步骤六:工作期间,视围网内鱼的密度,逐渐收缩围网,直至鱼被全部吸完。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活鱼捕集用气提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泵管,泵管的上、下端开口且内部中空;一出鱼平台,所述出鱼平台通过一连接管与泵管的上端开口连接,连接管用于将泵管内的鱼水混合物输送至出鱼平台上;一气室,气室的中部设有供泵管穿过的通孔,泵管安装时穿过此通孔,气室内的泵管管壁上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气室内部导通;气室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气管与外部空压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活鱼捕集用气提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泵管,泵管的上、下端开口且内部中空;一出鱼平台,所述出鱼平台通过一连接管与泵管的上端开口连接,连接管用于将泵管内的鱼水混合物输送至出鱼平台上;一气室,气室的中部设有供泵管穿过的通孔,泵管安装时穿过此通孔,气室内的泵管管壁上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气室内部导通;气室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口通过气管与外部空压机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先平郭黎明谢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创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耕海渔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