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69855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7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包括两两相连的养殖池、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其中:养殖池内设有多个养殖容器,养殖池底部具有连通至第一净化池顶部的第一通管,第一通管端部具有指向第一净化池的第一泵;第一净化池中设有附着板,第一净化池底部具有连通至第二净化池顶部的第二通管,第二通管端部具有指向第二净化池的第二泵;第二净化池中设有生态浮床,其具有连通至养殖池的第三通管,第三通管具有指向养殖池的第三泵;第三通管末端具有分管,分管的末端接入养殖容器上端。可以提高虾类的养殖密度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并内部的净化减少多余的投放饲料环境的影响;并进而利用多余的投放饲料获得经济副产品。

A Purification System for High Density Shrimp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虾类养殖方式为在自然的池塘中投放虾苗在自然条件下让虾类自行生长,但是囿于自然池塘的生态系统中的自体净化能力、溶氧能力的局限性,池塘养殖的养殖密度和产量受限。同时在投喂饲料时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确定饲料的投放量,否则过量(虾类无法吃完)的饲料中的有机质会造成水体中藻类的过量生长,进而容易导致缺氧下虾类的大批量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该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虾类的养殖密度以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并可通过自身系统内部的净化减少多余的投放饲料对虾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进而利用多余的投放饲料来获得螺类、水生植物等经济副产品。为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包括两两相连的养殖池、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其中:所述养殖池内设有多个可拆位于其中段的养殖容器,所述养殖池底部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一净化池顶部的第一通管,所述第一通管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净化池的第一泵;所述第一净化池中设有附着板,所述第一净化池底部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二净化池顶部的第二通管,所述第二通管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净化池的第二泵;所述第二净化池中设有生态浮床,其具有连通至所述养殖池的第三通管,所述第三通管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养殖池的第三泵;所述第三通管末端具有对应所述养殖容器数量的分管,每一所述分管的末端接入所述养殖容器上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养殖容器包括矩形的外壳与圆形的内壳,所述分管的末端设于所述内壳顶部,所述分管的轴线与所述内壳圆周相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内壳内壁设有沿位于其内壁的螺旋线为形线设置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旋向与所述分管的开口方向相对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养殖池底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由所述养殖池底部向上延伸的支脚和水平设于所述支脚上方的呈矩形阵列的支架,所述外壳边缘恰好嵌合于所述支架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养殖容器底部覆盖有具有直径在0.5-1.5cm的通孔的多孔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一净化池内连接所述第一通管和第二通管处覆盖有截止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附着板包括竖直并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所述附着板朝向所述第一通管的进水方向,所述第一净化池内设有卡槽,所述附着板可动插接于所述卡槽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二净化池包括由所述第二通管端部处向所述第三通管端部处依次设置的第一腔、第二腔和第三腔,所述第一腔上端封闭,其下端具有通向所述第二腔的进流口,所述生态浮床位于所述第二腔中,所述第二腔与第三腔之间设有溢流口。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三腔底部铺设有供氧管和供液管。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所述第二腔在所述溢流口下方设有具有多个容纳孔的滤网,所述生态浮床位于所述容纳孔内,所述第二腔侧面设有竖直位置低于所述滤网的可开合的清洁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依次两两相连并通过泵实现水循环的养殖池、第一净化池和第二净化池,可以实现系统内部水质的净化,从而在较小的养殖空间内提供高含氧量、洁净的循环水来提高虾类的养殖密度进而提高产量;2、通过养殖容器的外部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在养殖池内的分布结构,通过其内部结构可以有效的增加循环水的流动效率,进而从养殖空间和养殖水质两方面提高单位体积内虾类的养殖量;3、通过第一净化池中附着板可通过养殖螺类吃掉由养殖池内泵入的水中的多余饲料,实现消除大颗饲料减少藻类繁殖以净化水质的同时实现了对螺类的养殖,进而可以提高螺类作为副产品的经济效益;4、通过第二净化池可以通过依次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腔实现水质在生态浮床、滤网作用下的进一步过滤,并可通过第三腔内的供氧管和供液管调节进入养殖池中的水质,从而使得进入养殖池的水分可以更好的供虾类的生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养殖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净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项分别为:1养殖池,11支撑架,12支脚,13支架,2第一净化池,21附着板,22截止网,23卡槽,3第二净化池,31生态浮床,32第一腔,321进流口,33第二腔,331溢流口,34第三腔,341供氧管,342供液管,35滤网,351容纳孔,36清洁门,4养殖容器,41外壳,42内壳,43导向板,44多孔板,51第一通管,52第二通管,53第三通管,531分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3、4、5所示: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包括两两相连的养殖池1、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根据实际的生产场地及规模的规划,可以为多个养殖池1、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但是它们的连接关系还是为从一种池通过管道汇集并同意连接到另一种池的两两连接,其中:养殖池1为位于地面的混凝土或其他具有足够强度的材料围合形成的上方开口空心长方体结构,其内放置有多个可拆位于其中段的养殖容器4,养殖池1底部通过地钉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包括由养殖池1底部向上延伸的支脚12和水平安装于支脚12上方的呈矩形阵列的矩形框结构的支架13,下述的养殖容器的外壳41边缘恰好嵌合于支架13内,从而实现养殖池1内养殖容器4的规则排列,并且养殖容器4相对支撑架11的可拆使得虾成熟可上市后只需取出养殖容器即完成了这批虾的捕捞,有效的节省了捕捞时的劳动量,并无需分离未成熟的虾和野杂鱼等;同时,可以规范地提高养殖密度并且便于同池在不同的养殖容器4中分别养殖不同生长阶段的虾,从而可以对虾的养殖捕捞进行有序、可控的管理。养殖池1底部安装有连通至第一净化池2顶部的第一通管51,第一通管51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第一净化池2的第一泵(第一泵及下述的第二泵、第三泵在附图中未示出)用于将养殖池1中的水泵送至第一净化池2。第一净化池2结构与养殖池1近似为混凝土制的开口长方体结构,其中安装有附着板21,附着板21为塑料或尼龙网制成的具有一定大小的孔洞的板状零件,其可以为螺类提供附着生存的表面,并可通过表面的孔洞滤过第一泵从第一净化池2中注入的水流。附着板21包括竖直并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从而可以提高螺类附着后与第一净化池中水接触的面积,其宽度等于第一净化池2的宽度,附着板21朝向第一通管51的进水方向从而便于接触、过滤来自第一通管51的水流。第一净化池2内通过混凝土浇筑有卡槽23,附着板21的厚度小于等于卡槽23的开口宽度,从而使其可动地插接于卡槽23内,从而便于螺类的捕捞采收,也便于长期养殖后的取出清洁。第一净化池2底部连接有连通至第二净化池3顶部的第二通管52。第二通管52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第二净化池3的第二泵,用于将第一净化池2中的水泵送至第二净化池3。第二净化池3外部结构同养殖池1与第二净化池2,其内部的腔体包括由浇筑混凝土或其他不锈蚀并可提供一定的阻水功能的材料制成的板件/墙体分隔成由第二通管52端部处向第三通管53端部处依次设置的第一腔32、第二腔33和第三腔34,第一腔32的上端封闭,其下端开设有通向第二腔33的进流口321,第二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两相连的养殖池(1)、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其中:所述养殖池(1)内设有多个可拆位于其中段的养殖容器(4),所述养殖池(1)底部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一净化池(2)顶部的第一通管(51),所述第一通管(51)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净化池(2)的第一泵;所述第一净化池(2)中设有附着板(21),所述第一净化池(2)底部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二净化池(3)顶部的第二通管(52),所述第二通管(52)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净化池(3)的第二泵;所述第二净化池(3)中设有生态浮床(31),其具有连通至所述养殖池(1)的第三通管(53),所述第三通管(53)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养殖池(1)的第三泵;所述第三通管(53)末端具有对应所述养殖容器(4)数量的分管(531),每一所述分管(531)的末端接入所述养殖容器(4)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两相连的养殖池(1)、第一净化池(2)和第二净化池(3),其中:所述养殖池(1)内设有多个可拆位于其中段的养殖容器(4),所述养殖池(1)底部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一净化池(2)顶部的第一通管(51),所述第一通管(51)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净化池(2)的第一泵;所述第一净化池(2)中设有附着板(21),所述第一净化池(2)底部具有连通至所述第二净化池(3)顶部的第二通管(52),所述第二通管(52)端部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净化池(3)的第二泵;所述第二净化池(3)中设有生态浮床(31),其具有连通至所述养殖池(1)的第三通管(53),所述第三通管(53)具有泵送方向指向所述养殖池(1)的第三泵;所述第三通管(53)末端具有对应所述养殖容器(4)数量的分管(531),每一所述分管(531)的末端接入所述养殖容器(4)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容器(4)包括矩形的外壳(41)与圆形的内壳(42),所述分管(531)的末端设于所述内壳(42)顶部,所述分管(531)的轴线与所述内壳(42)圆周相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42)内壁设有沿位于其内壁的螺旋线为形线设置的导向板(43),所述导向板(43)旋向与所述分管(531)的开口方向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虾类高密度养殖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池(1)底部设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包括由所述养殖池(1)底部向上延伸的支脚(12)和水平设于所述支脚(12)上方的呈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忝江黄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