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姜玉海专利>正文

一种鱼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6897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观赏类水族样式箱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鱼缸,其设有缸体和底柜,缸体支撑在底柜上,缸体的底板上方设有底隔板,底隔板与缸体底板之间形成排污通道,缸体内设有侧隔板,侧隔板与缸体的前侧面、缸体后侧面、缸体左侧面或右侧面、底隔板之间相互连接形成过滤腔,特征在于过滤腔的底部设有进污孔,进污孔上设有进污管,进污管的侧面的过滤腔内设有旋流器,旋流器的上端溢流管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与溢流管相连接,旋流器的底流口上设有底流管,底流管与底柜中的集污箱相连通,过滤腔内设有水泵,所述的远离过滤腔的缸体内底隔板上设有排污孔,排污孔与排污通道相连通,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效果好、养殖环境舒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观赏类水族样式箱
,具体地说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效果好、养殖环境舒适的鱼缸。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鱼缸是一种养殖活鱼、活虾等水族动物的水缸,一般用于养殖热带鱼、金鱼等,主要起到观赏作用,缸体一般采用透明玻璃制成,为了保持鱼缸内的清洁,缸体内设有过滤装置和水泵,为了给饲养的水族动物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有的在缸体内设置加热器、增氧泵等,以保持鱼缸内的水体温度和含氧量,除了上述设置外,现有的鱼缸的过滤装置一般都在用过滤棉进行过滤,过滤完的水进行再次的循环使用,而过滤棉需要定期的进行清洗,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效果好、养殖环境舒适的鱼缸。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鱼缸,设有缸体和底柜,缸体支撑在底柜上,所述的缸体的底板上方设有底隔板,底隔板与缸体底板之间形成排污通道,缸体内设有侧隔板,侧隔板与缸体的前侧面、缸体后侧面、缸体左侧面或右侧面、底隔板之间相互连接形成过滤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腔的底部设有与排污通道相连通的进污孔,所述的进污孔上设有进污管,所述的进污管的侧面的过滤腔内设有旋流器,所述的旋流器的进水管与进污管侧面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的旋流器的上端溢流管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与溢流管相连接,出水管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的旋流器的底流口上设有底流管,底流管的一端与底流口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底隔板、缸体底板与底柜中的集污箱相连通,所述的过滤腔内设有水泵,水泵的吸水口设在过滤腔内,水泵的排水管穿过侧隔板的侧壁与缸体相连通,所述的远离过滤腔的缸体内底隔板上设有排污孔,排污孔与排污通道相连通,在水压的作用下,污水由排污孔进入排污通道内再由进污孔进入进污管内,再通过旋流器的进水管进入到旋流器内,通过旋流器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水和污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水由溢流管进入到出水管内再排到过滤腔内,分离出的污物由底流管排进集污箱内,完成排污过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出水管的出水口下方侧隔板和缸体之间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过滤孔,所述的支撑板的上方设有过滤棉,过滤棉对旋流器分离的水进行再次过滤,保证过滤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过滤棉与支撑板之间设有生化球,生化球内设有生化细菌,增加缸体内水分的营养。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过滤腔内的旋流器内设有臭氧系统,所述的臭氧系统由臭氧机、臭氧管和臭氧喷头组成,所述的臭氧管的一端伸进旋流器内与臭氧喷头相连接,另一端由旋流器的溢流管伸出并与臭氧机相连接,通过臭氧系统对分离出的水进行臭氧消毒,把水内的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分解或氧化成氮气和硝酸盐,防止污染水分。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泵的排水管上设有均压管,所述的均压管的一端与排水管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底隔板、缸体底板与底柜中的集污箱相连通,通过伯努利原理保证与集污箱相连接的底流管排污顺畅。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出水管与溢流管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端盖,所述的端盖的上端与出水管相连接,端盖的另一端与溢流管相连接,方便移动出水管。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臭氧管穿过与端盖连接的出水管与外部的臭氧机相连接,可随时清洗或更换臭氧喷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底隔板与缸体底板之间的污水通道内设有垫板,所述的垫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底隔板和缸体底板相连接,所述的排污孔处的垫板上设有等腰三角形缺口,所述的等腰三角形缺口的顶端处设有条形缺口,条形缺口的一端与三角形缺口相连接,条形缺口的另一端与进污孔相连通,增大吸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垫板的等腰三角形缺口的中部设有棱形垫块,棱形垫块将等腰三角形缺口分成两条排污通道,增大排污能力。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垫板或棱形垫块上设有凹型缺口,所述的凹型缺口内设有磁石刷,所述的缸体底板下方的底柜上板面上设有与磁石刷磁性相反的磁石,通过驱动磁石带动磁石刷在排污通道内移动进行擦刷,凹型缺口对磁石刷进行收纳,防止阻挡水流。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进污管和旋流器侧面设有中间隔板,中间隔板将过滤水与旋流器和进污管隔开,防水过滤水对旋流器产生腐蚀。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旋流器,在水压的作用下,污水由排污孔进入排污通道内再由进污孔进入进污管内,再通过旋流器的进水管进入到旋流器内,通过旋流器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水和污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水由溢流管进入到出水管内再排到过滤腔内,分离出的污物由底流管排进集污箱内,完成排污过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清洁效果好、养殖环境舒适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剖视图。图5是图2的剖视图。图6是排污通道内垫板俯视图。图7是臭氧系统与出水管的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鱼缸,设有缸体1和底柜2,缸体1支撑在底柜2上,所述的缸体1的底板上方设有底隔板29,底隔板29与缸体1底板之间形成排污通道3,缸体1内设有侧隔板4,侧隔板4与缸体1的前侧面、缸体1后侧面、缸体1左侧面或右侧面、底隔板29之间相互连接形成过滤腔5,上述各组成部分的结构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相同,此不赘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腔5的底部设有与排污通道3相连通的进污孔6,所述的进污孔6上设有进污管7,所述的进污管7的侧面的过滤腔5内设有旋流器8,所述的旋流器8的进水管9与进污管7侧面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的旋流器8的上端溢流管上设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的一端与溢流管相连接,出水管10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的旋流器8的底流口上设有底流管30,底流管30的一端与底流口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底隔板29、缸体1底板与底柜2中的集污箱11相连通,所述的过滤腔5内设有水泵12,水泵12的吸水口13设在过滤腔5内,水泵12的排水管14穿过侧隔板4的侧壁与缸体1相连通,所述的远离过滤腔5的缸体1内底隔板29上设有排污孔15,排污孔15与排污通道3相连通,在水压的作用下,污水由排污孔15进入排污通道3内再由进污孔6进入进污管7内,再通过旋流器8的进水管9进入到旋流器8内,通过旋流器8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水和污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水由溢流管进入到出水管10内再排到过滤腔5内,分离出的污物由底流管30排进集污箱11内,完成排污过程,所述的出水管10的出水口下方侧隔板4和缸体1之间设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上设有过滤孔,所述的支撑板17的上方设有过滤棉16,过滤棉16对旋流器分离的水进行再次过滤,保证过滤效果,所述的过滤棉16与支撑板17之间设有生化球,生化球内设有生化细菌,增加缸体内水分的营养,所述的过滤腔5内的旋流器8内设有臭氧系统,所述的臭氧系统由臭氧机、臭氧管18和臭氧喷头19组成,所述的臭氧管18的一端伸进旋流器8内与臭氧喷头19相连接,另一端由旋流器8的溢流管伸出并与臭氧机相连接,通过臭氧系统对分离出的水进行臭氧消毒,把水内的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分解或氧化成氮气和硝酸盐,防止污染水分,所述的水泵12的排水管14上设有均压管20,所述的均压管20的一端与排水管14相连接,另一端穿过底隔板29、缸体1底板与底柜2中的集污箱11相连通,通过伯努利原理保证与集污箱11相连接的底流管30排污顺畅,所述的出水管10与溢流管之间设有可拆卸的端盖21,所述的端盖21的上端与出水管10相连接,端盖21的另一端与溢流管相连接,方便移动出水管10,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缸,设有缸体和底柜,缸体支撑在底柜上,所述的缸体的底板上方设有底隔板,底隔板与缸体底板之间形成排污通道,缸体内设有侧隔板,侧隔板与缸体的前侧面、缸体后侧面、缸体左侧面或右侧面、底隔板之间相互连接形成过滤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腔的底部设有与排污通道相连通的进污孔,所述的进污孔上设有进污管,所述的进污管的侧面的过滤腔内设有旋流器,所述的旋流器的进水管与进污管侧面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的旋流器的上端溢流管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与溢流管相连接,出水管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的旋流器的底流口上设有底流管,底流管的一端与底流口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底隔板、缸体底板与底柜中的集污箱相连通,所述的过滤腔内设有水泵,水泵的吸水口设在过滤腔内,水泵的排水管穿过侧隔板的侧壁与缸体相连通,所述的远离过滤腔的缸体内底隔板上设有排污孔,排污孔与排污通道相连通,在水压的作用下,污水由排污孔进入排污通道内再由进污孔进入进污管内,再通过旋流器的进水管进入到旋流器内,通过旋流器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水和污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水由溢流管进入到出水管内再排到过滤腔内,分离出的污物由底流管排进集污箱内,完成排污过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缸,设有缸体和底柜,缸体支撑在底柜上,所述的缸体的底板上方设有底隔板,底隔板与缸体底板之间形成排污通道,缸体内设有侧隔板,侧隔板与缸体的前侧面、缸体后侧面、缸体左侧面或右侧面、底隔板之间相互连接形成过滤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腔的底部设有与排污通道相连通的进污孔,所述的进污孔上设有进污管,所述的进污管的侧面的过滤腔内设有旋流器,所述的旋流器的进水管与进污管侧面的出口相连通,所述的旋流器的上端溢流管上设有出水管,出水管的一端与溢流管相连接,出水管上设有出水口,所述的旋流器的底流口上设有底流管,底流管的一端与底流口相连通,另一端穿过底隔板、缸体底板与底柜中的集污箱相连通,所述的过滤腔内设有水泵,水泵的吸水口设在过滤腔内,水泵的排水管穿过侧隔板的侧壁与缸体相连通,所述的远离过滤腔的缸体内底隔板上设有排污孔,排污孔与排污通道相连通,在水压的作用下,污水由排污孔进入排污通道内再由进污孔进入进污管内,再通过旋流器的进水管进入到旋流器内,通过旋流器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水和污物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水由溢流管进入到出水管内再排到过滤腔内,分离出的污物由底流管排进集污箱内,完成排污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管的出水口下方侧隔板和缸体之间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过滤孔,所述的支撑板的上方设有过滤棉,过滤棉对旋流器分离的水进行再次过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棉与支撑板之间设有生化球,生化球内设有生化细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缸,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玉海
申请(专利权)人:姜玉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