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川沙塘鳢的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661725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1 14: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川沙塘鳢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生态养殖模型;B)、具体养殖管理,捞出多余水生植物,保证水面覆盖面积不超过80%;为合理控制水质,每隔1~2天投喂青虾饲料1次,每5~7天检测水质一次,每2~4天换水1/4~1/2并进行吸污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青虾和河川沙塘鳢同塘养殖的方案,给青虾喂饲料,让河川沙塘鳢捕食青虾,有效地解决了养殖户的劳动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在塘中设置了管件、水生植物,有效缓解了种内竞食的现象;青虾的规格大小和河川沙塘鳢的规格大小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既避免了种间竞争,也避免了不合理的种间竞食。

A method for breeding of odontobutispotamophila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breeding of odontobutispotamophila.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A), the establishment of ecological farming model; B), specific breeding management, remove the excess of aquatic plants, the water covering an area of not more than 80%; for the reasonable control of water quality, every 1 ~ 2 days feeding shrimp feed 1 times every 5 to 7 days to test the water once every 2 to 4 days change the water 1/4 ~ 1/2 and suction sewage treatment.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shrimp and Potamophila pond breeding scheme, to shrimp feed, let odontobutispotamophila predator shrimp, effectively solve the labor intensity of farmers; the invention is arranged in the Tang fittings, aquatic plants,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internal competitive food phenomenon; the size and river shrimp the size of Odontobutis obscura is maintained in a proper range, both to avoi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but also to avoid the unreasonable interspecific competitive f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川沙塘鳢的养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鱼类的养殖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河川沙塘鳢的养殖方法。
技术介绍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potamophila)俗称土布鱼、塘乌鳢,为小型底层野生淡水鱼类,自然条件下在江河、湖泊底层或近岸的水草和碎石中生活,以小型鱼类和甲壳类为主食,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钱塘江和闽江等水系。因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考虑到河川沙塘鳢自然资源日渐短缺,近年来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通过对沙塘鳢繁殖特性观察及繁殖工艺的进一步优化,建立了成熟的以亲鱼培育、雄鱼护卵、池塘苗种培育为核心的沙塘鳢大规格苗种生产工艺,亲鱼催产率和孵化率都达到90%以上,年平均收集水花苗种150万尾以上,为江浙地区提供大量优质的苗种。但在池塘培育过程中发现,苗种存在明显的生长差异,回捕率低等情况,从而影响了大规格夏花(约5cm以上)的产量。因此本领域亟需开发新的养殖方式,以提高综合养殖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池塘内沙塘鳢幼鱼的生长状态,本专利技术以不同规格的沙塘鳢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模拟池塘生态系统的条件下,幼鱼生长性能的具体差异,从而提供一种河川沙塘鳢的养殖方法,以期给沙塘鳢的池塘大规模培育提供指导和建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河川沙塘鳢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生态养殖模型A-a)、配备多个养殖池,并给每个养殖池安装充氧系统和给排水系统;再给每个养殖池及其充氧系统和给排水系统进行消毒,消毒后洗净;A-b)、选取河川沙塘鳢幼鱼,依据幼鱼体长分为若干组,将若干组幼鱼分别养殖于步骤A-a)中的多个养殖池内,每个养殖池的水深维持在50~70cm;A-c)、选择青虾作为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活饲料,并将青虾与河川沙塘鳢幼鱼一同混养于所述的养殖池内;A-d)、在每个所述的养殖池内加入富含小球藻和轮虫的藻液,水面上种植水生植物,养殖池内放入供沙塘鳢和青虾栖身的管件;B)、具体养殖管理捞出多余水生植物,保证水面覆盖面积不超过80%;为合理控制水质,每隔1~2天投喂青虾饲料1次,每5~7天检测水质一次,每2~4天换水1/4~1/2并进行吸污处理。本专利技术上述技术方案中,轮虫可作为青虾和河川沙塘鳢的开口饲料;而轮虫可以以小球藻为生。小球藻则是一类自养型单细胞生物。而青虾则可作为河川沙塘鳢的后备饲料。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沙塘鳢幼鱼的体长为25mm~45mm;青虾的规格为体长25.17±3.10mm,体重0.29±0.11g。青虾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幼虾阶段以浮游生物为食,自然水域中成虾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水生动物的尸体、固着藻类、多种丝状藻类、有机碎屑、植物碎片等。人工养殖的青虾能摄食各种饲料,如酒糟、豆腐渣、豆饼、蚕蛹、蚌肉、麦粉、鱼肉粉、米饭、螺蛳等。作为后备饲料的青虾在投放阶段不能选择较大个体,要与河川沙塘鳢保持一定的生长状态差异度。如果青虾整体个头大,也会捕食相对幼小的河川沙塘鳢,即使青虾没有能力捕食河川沙塘鳢幼鱼,也很难被个头相对大一些的河川沙塘鳢捕食;更加严重的是,会产生种间竞食,即虽然青虾与河川沙塘鳢不会相互捕食,但是青虾的食谱与河川沙塘鳢至少有部分重叠,这就会使得青虾挤压河川沙塘鳢的生存空间,不利于河川沙塘鳢的养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依据河川沙塘鳢幼鱼的体长分为三组,其中小鱼组30mm以下,中鱼组30mm~35mm,大鱼组35mm以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养殖池内的水为过滤的池塘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在对所述沙塘鳢幼鱼分组时,还要保证单位水体内沙塘鳢幼鱼的体重一致,即每组总体重差在2g/m3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在对所述沙塘鳢幼鱼分组时,还要保证单位水体内沙塘鳢幼鱼的体重一致,即每组总体重差在1.5g/m3内。河川沙塘鳢是一种小型的底栖肉食性淡水鱼类,野生的河川沙塘鳢性凶猛,喜捕食小型鱼类、虾蟹类、蚌贝螺类等。通常肉食性鱼类在养殖后,也能够接受动物蛋白含量较高的配合饲料。但河川沙塘鳢除外,采用配合饲料饲养成功的实例尚未见报道。这就需要在养殖河川沙塘鳢时同步养殖它的饲料,如小型鱼类。但河川沙塘鳢在幼鱼阶段捕食能力尚弱,只能选用游泳能力较差且防御不高的小型水生生物,而不能启用小型鱼类作为它的饲料。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河川沙塘鳢还是种内竞食的鱼类,也就是个头较大的河川沙塘鳢会捕食个头较小的河川沙塘鳢。这种现象不仅导致整体存活率的下降,也使得小个鱼类难以长大,严重压缩弱势鱼群的生存空间。本专利技术在解决上述问题时,采用了按体型将河川沙塘鳢分级的方案,在投放之初将同组的个体差异控制在±0.05cm以内。在经过了2~4周的喂养后,小鱼组中部分鱼个头将超过中鱼组中部分鱼的个头,甚至是大鱼组中部分鱼的个头。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继续喂养2~4,直至大规格夏花出塘。作为优选,本专利技术在经过了2~4周的喂养后,再次对所述河川沙塘鳢按体型分级,此时个体差异控制在±0.5cm以内。由于捕捞后再次分级不仅是一项强度较大的劳动,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影响河川沙塘鳢的进食,也叫停食;通常停食1~5。这就需要一种迅速且对鱼群影响小的分级方案,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本专利技术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将鱼塘设置为多级串联的形式。即设置多个相对独立并且连在一起的鱼塘,使相邻的两个鱼塘在塘坝处相通。一开始将同一组的鱼均投放在第一池子内,在隔壁池子靠近塘坝的连通处投养较多的青虾,在第一池子远离塘坝的连通处投养少量青虾,两个池子内都放有便于青虾和河川沙塘鳢栖身的石块、管件、水生植物等;并在每天下午选择一个固定时间段在塘坝的连通处引流1~2小时,所述引流是指用水管从隔壁池子向第一池子引水。养殖管理中,只要以养殖青虾为主,并且青虾饲料的投喂就没有那么讲究,只要在隔壁池子投喂较多的青虾饲料,在第一池子投喂较少的青虾饲料即可。2~4周后,第一池子和隔壁池子逐渐形成分化,第一池子中的河川沙塘鳢整体偏小,隔壁池子中的河川沙塘鳢整体偏大。如需再次分级,可将隔壁池子视为第一池子,将第三池子视为隔壁池子再进行一次操作即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水生植物选自水花生、水浮莲和浮萍中的一种或多种。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管件为圆柱状塑料管,长15cm~45cm,直径5cm~15cm,数量8~12个。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在养殖池内投加EM菌制剂的步骤,EM菌制剂的投加时机比较自由,在水质没有明显恶化前即可。就算水质恶化,投加EM菌对水质的调节也有作用,甚至可以逆转水质。而通常水质恶化后需要换水,换水操作在试验中比较简单。考虑到这项技术最终是要推广的,而当技术推广后进行露天池塘养殖时,换水操作就变得相当困难。因此,在试验中就要充分考虑这个情况,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尽量避免换水。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池塘养殖时,由于池塘的水量大,包含微生物在内池塘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是一个更为稳定的生态系统,水的自净能力也更强。因此,我们在试验中,允许小规模换水,以求解决水质相对稳定的问题。以体积计算,通常换水可以是每2~3天换水1/3。在养殖行业有句话,养鱼即养水。只有把水质调理好,才能养出健康的鱼,才能养出产量。而水质的好坏也不是一句话可以概括的,影响池水清澈程度的因素主要是水中固体悬浮物颗粒的量。古语有云,水至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川沙塘鳢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生态养殖模型A‑a)、配备多个养殖池,并给每个养殖池安装充氧系统和给排水系统;再给每个养殖池及其充氧系统和给排水系统进行消毒,消毒后洗净;A‑b)、选取河川沙塘鳢幼鱼,依据幼鱼体长分为若干组,将若干组幼鱼分别养殖于步骤a)中的多个养殖池内,每个养殖池的水深维持在50~70cm;A‑c)、选择青虾作为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活饲料,并将青虾与河川沙塘鳢幼鱼一同混养于所述的养殖池内;A‑d)、在每个所述的养殖池内加入富含小球藻和轮虫的藻液,水面上种植水生植物,养殖池内放入供沙塘鳢和青虾栖身的管件;B)、具体养殖管理捞出多余水生植物,保证水面覆盖面积不超过80%;为合理控制水质,每隔1~2天投喂青虾饲料1次,每5~7天检测水质一次,每2~4天换水1/4~1/2并进行吸污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川沙塘鳢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生态养殖模型A-a)、配备多个养殖池,并给每个养殖池安装充氧系统和给排水系统;再给每个养殖池及其充氧系统和给排水系统进行消毒,消毒后洗净;A-b)、选取河川沙塘鳢幼鱼,依据幼鱼体长分为若干组,将若干组幼鱼分别养殖于步骤a)中的多个养殖池内,每个养殖池的水深维持在50~70cm;A-c)、选择青虾作为河川沙塘鳢幼鱼的活饲料,并将青虾与河川沙塘鳢幼鱼一同混养于所述的养殖池内;A-d)、在每个所述的养殖池内加入富含小球藻和轮虫的藻液,水面上种植水生植物,养殖池内放入供沙塘鳢和青虾栖身的管件;B)、具体养殖管理捞出多余水生植物,保证水面覆盖面积不超过80%;为合理控制水质,每隔1~2天投喂青虾饲料1次,每5~7天检测水质一次,每2~4天换水1/4~1/2并进行吸污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川沙塘鳢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沙塘鳢幼鱼的体长为25mm~45mm;青虾的规格为体长25.17±3.10mm,体重0.29±0.11g。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川沙塘鳢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据河川沙塘鳢幼鱼的体长分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迟美丽顾志敏贾永义王雨辰程顺刘士力蒋文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