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紧式管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250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紧式管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与管件的连接装置不方便安装拆卸、易损坏的技术问题。该压紧式管接装置包括开口环、压盖和管件,开口环沿轴向设有贯穿其壁面的开口,开口环设置在压盖内,压盖与管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管件设有锥面承口,以使得开口环被压紧在压盖和管件之间时,开口环的底端位于锥面承口的锥面上。通过在管件接口处设置锥面承口,使得开口环对外施加的径向力被压盖和管件共同承受,降低压盖受力占比,避免压盖受力大而破裂,而在开口环和锥面承口之间设有密封圈,增强管道与管件之间的密封性,另外,由于开口环对外施加的径向力被压盖和管件共同承受,使得该压紧式管接装置适于连接大管径管道。

Compression Pipe Joi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紧式管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道连接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压紧式管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对于管道与三通、弯头等管件的连接,多采用胶圈柔性连接、粘接和热熔连接等形式,无论是什么连接形式,主要目的是使管道与管件之间连接紧固,防止后期通水后管道与管件脱离,并能有很好的密封性。上述三种连接形式,粘接和热熔连接虽然连接紧固,但是不利于后期管道维护,且不能很好解决材料的热膨胀问题,而传统的胶圈柔性连接安装困难、胶圈易错位,且不能自由拆卸检修。为此,专利技术人设计了一种便于连接管道的管件,该管件中设有开口环,将开口环套设在管道上,通过管件压紧开口环可使开口环缩径,进一步使开口环抱紧管道端头,这种连接方式不仅使得管道与管件之间的连接安装方便,密封性好,抗拉拔能力强,而且便于后期拆卸维修。公开号为CN206846157U的中国专利文献记载了一种管件的连接紧固装置,属于模具
,它解决了现有管件连接成本较高且连接后不牢固的问题,该管件的连接紧固装置,包括能与管件的端部相抵靠的开口环,开口环呈环形,开口环上设有沿轴向贯穿开口环的开口,本连接紧固装置还包括能与管件外侧壁连接的连接套,开口环设置在连接套内,连接套能与管件连接且使得开口环的开口缩小。该专利文献记载的管件的连接紧固装置中的连接套和开口环之间通过锥面相配合来压紧开口环,开口环对连接套施加的径向力均由连接套承受,使得连接套承受的压力较大,若连接套壁面较薄,或者连接套口径较大,容易导致连接套外壁面开裂,因此需要将连接套壁面加厚,这样却会造成连接套制作成本上升,且造成连接套尺寸增大,安装的场合受限。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提供一种承受力大、便于连接、便于后期维护的管接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压紧式管接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管道与管件的连接装置不方便安装拆卸、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压紧式管接装置,包括开口环、压盖和管件,所述开口环沿轴向设有贯穿其壁面的开口,所述开口环设置在所述压盖内,所述压盖与所述管件相连接,所述管件设有锥面承口,以使得所述开口环被压紧在所述压盖和管件之间时,所述开口环的底端位于所述锥面承口的锥面上。优选的,所述压盖包括一体的顶面和环形周面,所述环形周面下部设有内螺纹,所述锥面承口的外壁面设有对应的外螺纹。优选的,所述压盖的顶面设有用于供管道穿过的通孔,所述环形周面的内径大于所述开口环顶端的外径,所述开口环顶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开口环的顶端抵触在所述顶面下方。优选的,在所述开口环下端和所述锥面承口之间设有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下部外周面为与所述锥面承口相应的锥形面;所述开口环下端设有内锥面,所述密封圈上部外周面为与所述内锥面相应的锥形面。优选的,所述密封圈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一道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斜向下设置。优选的,所述开口环的外周面为由上至下逐渐缩径的锥面。优选的,所述压盖的外周面均布有多个条形加强筋。优选的,所述压盖末端设有加强筋,提高压盖的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1.本技术提供的压紧式管接装置在管件接口处设有锥面承口,开口环被压紧在压盖和管件之间时,开口环的底端位于锥面承口的锥面上,使得开口环对外施加的径向力被压盖和管件共同承受,降低压盖受力占比,避免压盖受力大而破裂。2.在开口环和锥面承口之间设有密封圈,增强管道与管件之间的密封性。3.由于开口环对外施加的径向力被压盖和管件共同承受,使得本技术压紧式管接装置适于连接大管径管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压紧式管接装置一实施例在连接管道时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图1的分解视图;图3为本技术压紧式管接装置一实施例中开口环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压紧式管接装置一实施例中密封圈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压紧式管接装置一实施例中开口环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压紧式管接装置一实施例中压盖的剖视图。图中,各标号示意为:开口环11、开口111、内锥面112、压紧凸起113、压盖12、顶面121、环形周面122、通孔123、加强筋124、末端加强筋125、管件13、锥面承口131、管道14、密封圈15、下部外周面151、上部外周面152、环形凸起15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4。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紧式管接装置包括开口环11、压盖12和管件13,本实施例中,管件13是一个三通,管道14与管件13相连接时,先将压盖12、开口环11和密封圈15依次套设在管道14下端,再将管道14下端插入管件13对应的接口中,然后将压盖12拧在管件13的接口上,密封圈15被压紧在开口环11和管件13之间,而开口环11被压紧在压盖12和管件13之间,压盖12与管件13相连接后,开口环11缩径将管道14抱紧,实现管道14与管件13之间的连接,而密封圈15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漏水。具体的,如图2所示,管件13设有锥面承口131,锥面承口131就是在管件13对应的接口设置锥面,压盖12包括一体成型的顶面121和环形周面122,环形周面122下部设有内螺纹,锥面承口131的外壁面设有对应的外螺纹,以用于压盖12和管件13之间相连接。压盖12的顶面121设有用于供管道14穿过的通孔123,环形周面122的内径大于开口环11顶端的外径,开口环11顶端的外径大于通孔123的内径,开口环11的高度大于环形周面122上部没有攻螺纹的内壁面高度,开口环11的底端外径小于锥面承口131顶端内径,这样,压盖12与管件13通过螺纹连接后,开口环11的顶端抵触在顶面121下方,开口环11的底端位于锥面承口131的锥面上,因此,开口环11被压紧在压盖12和管件13之间。如图3所示,开口环11的外周面为由上至下逐渐缩径的锥面,开口环11沿轴向设有贯穿其壁面的开口111,开口环11的内径与管道14外径相当,因此,开口环11下端与锥面承口131挤压,会使开口环11缩径抱紧管道14。开口环11由于受到锥面承口131施加的径向力而缩径,因此,开口环11会对锥面承口131施加反向径向力,而锥面承口131外壁面拧有压盖12,因此,锥面承口131的壁面和压盖12共同承受开口环11施加的径向力,从而减轻压盖12受力大小,压盖12较薄即可以满足使用要求,降低制作成本,且减小了压盖12的体积,使压盖12适于在狭小空间使用,另外,这种连接方式由于承受力较强,适于大管径管道的连接,在实际使用时,采用该压紧式管接装置连接内径50-200mm的管道依然非常紧固,且密封性良好。密封圈15下部外周面151为与锥面承口131相应的锥形面,开口环11下端设有内锥面112,密封圈15上部外周面152为与内锥面112相应的锥形面,压盖12与管件13相连接后,密封圈15被压设在内锥面112和锥面承口131之间。锥面承口131的面积和口径大于开口环11下端外径,也大于密封圈15外径,以使得锥面承口131可同时容纳密封圈15和开口环11下端。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压盖12的承压能力,在压盖12的外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紧式管接装置,包括开口环、压盖和管件,所述开口环沿轴向设有贯穿其壁面的开口,所述开口环设置在所述压盖内,所述压盖与所述管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设有锥面承口,以使得所述开口环被压紧在所述压盖和管件之间时,所述开口环的底端位于所述锥面承口的锥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紧式管接装置,包括开口环、压盖和管件,所述开口环沿轴向设有贯穿其壁面的开口,所述开口环设置在所述压盖内,所述压盖与所述管件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件设有锥面承口,以使得所述开口环被压紧在所述压盖和管件之间时,所述开口环的底端位于所述锥面承口的锥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紧式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包括一体的顶面和环形周面,所述环形周面下部设有内螺纹,所述锥面承口的外壁面设有对应的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紧式管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的顶面设有用于供管道穿过的通孔,所述环形周面的内径大于所述开口环顶端的外径,所述开口环顶端的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的内径,以使得所述开口环的顶端抵触在所述顶面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殿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泽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