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结构的机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9145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结构的机架装置。该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限位部,第一连接部具有通孔,第二连接部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连接部内,限位部可活动地套设于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上,限位部与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端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操作限位部可使限位部相对第一连接部移动以改变第一限位空间的高度。通过将第二连接部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连接部内,在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上设置限位部,并通过移动限位部来改变第一连接部的端部与限位部之间第一限位空间的高度,这样设置使得通过调节限位部使得第一限位空间的高度固定,即确定第一限位部所需运动的行程,进而提高了连接组件连接不同物件之间的连接精度。

Connecting component and frame device with its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结构的机架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架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结构的机架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至图3所示,现有的机架结构中,PM机架即第一机架50’和TLL机架即第二机架60’在对接时候由于加工原因或者不是第一基准的原因,或多或少存在高度差,第一机架50’的顶部支撑板和第二机架的顶部支架通过M8螺钉固定,这种结构没有调量。目前是做若干1mm垫片,放在顶部支板和顶部支架之间,达到第一机架50’和第二机架60’高度一致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及具有其结构的机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机架之间对接精度差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具有通孔;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活动地穿设于第一连接部内;限位部,限位部可活动地套设于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上,限位部与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端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操作限位部可使限位部相对第一连接部移动以改变第一限位空间的高度。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为筒状结构,第一连接部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进一步地,限位部为环形结构,限位部的内周面设置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10),所述第一连接部(10)具有通孔(11);第二连接部(20),所述第二连接部(20)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11)内;限位部(30),所述限位部(30)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外周面上,所述限位部(30)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至少一端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操作所述限位部(30)可使所述限位部(30)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10)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限位空间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部(10),所述第一连接部(10)具有通孔(11);第二连接部(20),所述第二连接部(20)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通孔(11)内;限位部(30),所述限位部(30)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外周面上,所述限位部(30)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至少一端之间形成第一限位空间,操作所述限位部(30)可使所述限位部(30)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10)移动以改变所述第一限位空间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0)为筒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30)为环形结构,所述限位部(30)的内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0)的第一端为操作端,所述第二连接部(20)的第二端为连接端并延伸至所述第一连接部(10)外,所述第二连接部(2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0)的对应端部之间形成第二限位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0)为杆状结构,所述杆状结构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螺纹。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30)为螺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泰高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