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9069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5: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包括外壳和滤芯组件,所述外壳为一侧封闭、另一侧开口的筒体,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滤芯组件,所述外壳的开口处安装有螺纹盖板,且螺纹盖板远离滤芯组件的一侧安装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远离螺纹盖板的一侧边缘处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螺纹盖板与滤芯组件之间设有止回阀,所述滤芯组件与外壳内部的封闭处之间设有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滤芯组件进行过滤,吸附一些微小的杂质,吸引一些金属磨屑,然后再次过滤,过滤效果好,不会存在微小杂质和金属磨屑等漏网之鱼,保护发动机及零件,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卡紧滤芯组件的褶皱,有效避免褶皱错位或粘连,保证过滤效果。

An Oil Filter for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
技术介绍
为减小发动机中相对运动机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减轻零件的磨损,机油被不断输送到各运动机件的摩擦表面,形成润滑油膜,进行润滑。机油中本身含有一定量的胶质、杂质、水分和添加剂,同时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金属磨屑的带入、空气中杂物的进入、机油氧化物的产生,使得机油中的杂物逐渐增多,若机油不经过滤清,直接进入润滑油路,就会将机油中含有的杂物带入到运动副的摩擦表面,加速零件的磨损,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这就需要用到机油滤芯来滤除机油中的杂物、胶质和水分,向各润滑部位输送清洁的机油,现有的机油滤芯过滤效果不好,机油被过滤后仍会存在一些微小杂质或细小的金属磨屑,影响发动机及零件的使用寿命,且现有的机油滤芯长时间使用后,滤纸的褶皱容易错位,甚至粘连在一起,影响过滤效果,同时,现有的机油滤芯在使用中承受油压和碰撞力容易发生磨损,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该发动机用机油滤芯通过滤纸进行过滤,通过吸附环吸附一些微小的杂质,通过磁环吸引一些金属磨屑,然后通过滤网再次过滤,过滤效果好,不会存在微小杂质和金属磨屑等漏网之鱼,保护发动机及零件,且该发动机用机油滤芯通过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的限位凸块可以卡紧滤纸的褶皱,有效避免褶皱错位或粘连,保证过滤效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包括外壳和滤芯组件,所述外壳为一侧封闭、另一侧开口的筒体,所述外壳的内部设有滤芯组件,所述外壳的开口处安装有螺纹盖板,且螺纹盖板远离滤芯组件的一侧安装有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远离螺纹盖板的一侧边缘处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螺纹盖板与滤芯组件之间设有止回阀,所述滤芯组件与外壳内部的封闭处之间设有弹簧。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滤芯组件包括滤纸和中心管,所述滤纸为带有褶皱的滤筒状,且滤纸的内部贯穿有中心管,所述滤纸的顶部设有上端盖,且上端盖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通孔,所述中心管顶部穿入通孔,所述滤纸的底部设有下端盖,且下端盖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旁通阀。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端盖底部和下端盖顶部的边缘处均环绕中心点设有限位凸块,且限位凸块与滤纸褶皱之间的空隙相切合。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设有吸附环,所述吸附环设有多组,且相邻所述吸附环之间的中心管外侧设有磁环。进一步改进在于:相邻所述吸附环与磁环之间的中心管侧壁上设有环绕一圈的通油孔,且中心管内部的每圈所述通油孔上下方均设有加固圈。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纹盖板上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出油口,且螺纹盖板上围绕出油口一圈设有进油口,所述出油口上设有滤网。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外壳的内部围绕内侧壁设有油槽,且油槽与滤芯组件相切合,所述外壳的侧壁内部设有加强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滤纸进行过滤,通过吸附环吸附一些微小的杂质,通过磁环吸引一些金属磨屑,然后通过滤网再次过滤,过滤效果好,不会存在微小杂质和金属磨屑等漏网之鱼,保护发动机及零件,且本技术通过上端盖和下端盖上的限位凸块可以卡紧滤纸的褶皱,有效避免褶皱错位或粘连,保证过滤效果,同时,本技术的中心管内部设有加固圈,可以有效承受油压,不易损坏,外壳侧壁内设有加强筋,可以有效承受碰撞力,更加坚韧,再加上外壳内设有油槽,既可以使油经过更顺畅,还可以给滤芯组件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避免滤芯组件受振动力而磨损,总体来说,使用寿命更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拆分图。图3为本技术的滤芯组件拆分图。图4为本技术的中心管内部图。图5为本技术的外壳内部示意图。其中:1-外壳,2-滤芯组件,3-螺纹盖板,4-密封盖板,5-密封圈,6-止回阀,7-弹簧,8-滤纸,9-中心管,10-上端盖,11-下端盖,12-旁通阀,13-限位凸块,14-吸附环,15-磁环,16-通油孔,17-加固圈,18-出油口,19-进油口,20-滤网,21-油槽,22-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根据图1、2、3、4、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包括外壳1和滤芯组件2,所述外壳1为一侧封闭、另一侧开口的筒体,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滤芯组件2,所述外壳1的开口处安装有螺纹盖板3,且螺纹盖板3远离滤芯组件2的一侧安装有密封盖板4,所述密封盖板4的远离螺纹盖板3的一侧边缘处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5,所述螺纹盖板3与滤芯组件2之间设有止回阀6,所述滤芯组件2与外壳1内部的封闭处之间设有弹簧7;所述滤芯组件2包括滤纸8和中心管9,所述滤纸8为带有褶皱的滤筒状,且滤纸8的内部贯穿有中心管9,所述滤纸8的顶部设有上端盖10,且上端盖10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通孔,所述中心管9顶部穿入通孔,所述滤纸8的底部设有下端盖11,且下端盖11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旁通阀12;所述上端盖10底部和下端盖11顶部的边缘处均环绕中心点设有限位凸块13,且限位凸块13与滤纸8褶皱之间的空隙相切合,表面褶皱错位或粘连;所述中心管9的外侧设有吸附环14,所述吸附环14设有多组,且相邻所述吸附环14之间的中心管9外侧设有磁环15,方便吸附微小杂质和金属磨屑;相邻所述吸附环14与磁环15之间的中心管9侧壁上设有环绕一圈的通油孔16,且中心管9内部的每圈所述通油孔16上下方均设有加固圈17,使中心管更坚固,不易损坏;所述螺纹盖板3上的中间位置处设有出油口18,且螺纹盖板3上围绕出油口18一圈设有进油口19,所述出油口18上设有滤网20;所述外壳1的内部围绕内侧壁设有油槽21,且油槽21与滤芯组件2相切合,提供给滤芯组件2足够的缓冲空间,所述外壳1的侧壁内部设有加强筋22,使外壳更坚韧。该发动机用机油滤芯通过滤纸8进行过滤,通过吸附环14吸附一些微小的杂质,通过磁环15吸引一些金属磨屑,然后通过滤网20再次过滤,过滤效果好,不会存在微小杂质和金属磨屑等漏网之鱼,保护发动机及零件,且该发动机用机油滤芯通过上端盖10和下端盖11上的限位凸块13可以卡紧滤纸8的褶皱,有效避免褶皱错位或粘连,保证过滤效果,同时,该发动机用机油滤芯的中心管9内部设有加固圈17,可以有效承受油压,不易损坏,外壳1侧壁内设有加强筋22,可以有效承受碰撞力,更加坚韧,再加上外壳1内设有油槽21,既可以使油经过更顺畅,还可以给滤芯组件2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避免滤芯组件2受振动力而磨损,总体来说,使用寿命更长。使用前,将装置安装入发动机系统中指定位置,使用时,带有杂质的油从进油口19进入外壳1内部,通过止回阀6及上端盖10的引流,流入油槽21,从滤芯组件2的外侧进入,油通过滤纸8被过滤掉大部分杂质,经过吸附环14和磁环15被吸附走微小杂质和金属磨屑,然后油从通油孔16进入中心管9内部,最后干净的油从出游口18排出,排出过程中,油再次被滤网20过滤,安装时,将滤纸8的褶皱卡入限位凸块13之间,不会发生错位。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滤芯组件(2),所述外壳(1)为一侧封闭、另一侧开口的筒体,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滤芯组件(2),所述外壳(1)的开口处安装有螺纹盖板(3),且螺纹盖板(3)远离滤芯组件(2)的一侧安装有密封盖板(4),所述密封盖板(4)的远离螺纹盖板(3)的一侧边缘处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5),所述螺纹盖板(3)与滤芯组件(2)之间设有止回阀(6),所述滤芯组件(2)与外壳(1)内部的封闭处之间设有弹簧(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滤芯组件(2),所述外壳(1)为一侧封闭、另一侧开口的筒体,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有滤芯组件(2),所述外壳(1)的开口处安装有螺纹盖板(3),且螺纹盖板(3)远离滤芯组件(2)的一侧安装有密封盖板(4),所述密封盖板(4)的远离螺纹盖板(3)的一侧边缘处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设有密封圈(5),所述螺纹盖板(3)与滤芯组件(2)之间设有止回阀(6),所述滤芯组件(2)与外壳(1)内部的封闭处之间设有弹簧(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组件(2)包括滤纸(8)和中心管(9),所述滤纸(8)为带有褶皱的滤筒状,且滤纸(8)的内部贯穿有中心管(9),所述滤纸(8)的顶部设有上端盖(10),且上端盖(10)的中间位置处设有通孔,所述中心管(9)顶部穿入通孔,所述滤纸(8)的底部设有下端盖(11),且下端盖(11)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旁通阀(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用机油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10)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孙兰娟周萌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