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加料器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8798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次加料器运输装置,其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加料器支架和液压杆,所述加料器支架为L型支架,可与所述机架发生相对转动,所述液压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底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加料器支架上;所述加料器支架为“L”型结构,所述加料器支架上同轴设有圆形托架一、弧形托架二和弧形托架三,所述托架一与加料器底部轮廓相适配,所述托架二和托架三与加料器侧面轮廓相适配,所述托架三上铰接有弧形压紧板,所述托架三和压紧板的自由端设有锁紧装置;所述机架底部设有四个带刹车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有缓冲器。

A Transportation Device of Secondary Fee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加料器运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单晶硅生产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加料器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太阳能级单晶硅的生产普遍采用直拉单晶炉,基本的生产工艺流程为:装料→化料→稳定→引晶→放肩→转肩→等径生长→收尾→停炉冷却→取棒、清炉。生产中所用原料为块状多晶硅,一次性投入单晶炉内的石英坩埚中。多晶硅料在装入炉内时是固体状态,堆叠在石英坩埚中,硅料之间存在很多空隙,而且硅料经过加热熔化成液体后,由于固、液体的密度不一样,最终液态的硅料只有固体状态体积的一半左右,因此,待硅料熔化完后石英坩埚内尚有大量空间未用,降低了坩埚利用率,导致产量减少,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解决直拉单晶硅生产中首次投料量不足的缺陷,并最大程度地提高坩埚利用率、提高单炉产量,通常采用二次加料方法,即在首次化料后完成后,利用二次加料装置,再次向石英坩埚内装入多晶原料,以提高产能、降低能耗。因此,开发高效、实用的二次再加料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目前,二次加料采用垂直方向将多晶料块倒入加料器,加料过程中料块对加料器的底部和侧壁造成冲击,容易造成加料器材质混入料内,并存在隐裂的风险,不同料块之间互相碰撞会产生大量硅粉。运输过程中,加料器和运输装置都是硬性接触,各类冲击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二次加料的成功率和单晶的内在品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加料方便、运输安全、有助于提升单晶品质的二次加料器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料方便、运输安全、有助于提升单晶品质的二次加料器运输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次加料器运输装置,其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加料器支架和液压杆,所述加料器支架可与所述机架发生相对转动,所述液压杆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底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加料器支架上;所述加料器支架为“L”型结构,所述加料器支架上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设有圆盘形托架一、弧形托架二和弧形托架三,所述托架一固定设置在所述加料器支架的底板上,所述托架一与加料器底部轮廓相适配,所述托架二和托架三固定设置在所述加料器支架的侧板上,所述托架二和托架三与加料器侧面轮廓相适配,所述托架三上铰接有弧形压紧板,所述托架三和压紧板的自由端设有锁紧装置;所述机架底部设有四个带刹车的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有缓冲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料器支架上固设有若干同轴的轴套一,所述机架上设有若干与所述轴套一同轴的轴套二,所述轴套一和轴套二内穿设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一端设有把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架二和托架三通过连接柱固定在所述加料器支架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托架一、托架二和托架三内侧设有四氟衬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上设有限位挡块。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架上部设有推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二次加料器运输装置,所述加料器支架可以所述支撑轴为轴转动,在加料时根据加料角度需要进行调节,极大地缓冲加料过程中料块对加料器的冲击,有效避免了装料过程中硅粉的产生;在所述万向轮上设置缓冲器,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各类外力对加料器的颠簸冲击,有效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硅粉的产生,有利于拉晶品质的提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其中:1机架、2加料器支架、3连接柱、4托架一、5托架二、6托架三、7压紧板、8锁紧装置、9轴套一、10轴套二、11支撑轴、111把手、12液压杆、13限位挡块、14万向轮、15缓冲器、16推手、17加料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如图1-3所示的一种二次加料器运输装置,其包括机架1、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加料器支架2和液压杆12。所述加料器支架2为“L”型支架,可与所述机架1发生相对转动。所述加料器支架2上固设有若干同轴的轴套一9,所述机架1上设有若干与所述轴套一9同轴的轴套二10,所述轴套一9和轴套二10内穿设有支撑轴11,所述支撑轴11一端设有把手111,所述加料器支架2可以所述支撑轴11为转轴进行转动,在加料时根据加料角度需要进行调节,极大地缓冲加料过程中料块对加料器17的冲击,有效避免了装料过程中硅粉的产生。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套一9和轴套二10各设有两个。所述机架1上设有限位挡块13,用于对所述加料器支架2转动时进行限位,当所述加料器支架2下部转到所述限位挡块13处时,加料器17刚好处于竖直状态。所述加料器支架2的转动可带动加料器17转动其在竖直方向的角度,方便加料器17的转运及装卸。所述液压杆12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1底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加料器支架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液压杆12共设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加料器支架2两侧。所述加料器支架2进行转动时靠所述液压杆12进行助力驱动,能够降低所述加料器支架2在载重状态下转动的难度。所述加料器支架2为“L”型结构,所述加料器支架2上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设有圆盘形托架一4、弧形托架二5和弧形托架三6,所述托架一4固定设置在所述加料器支架2的底板上,所述托架一4与加料器17底部轮廓相适配,所述托架二5和托架三6固定设置在所述加料器支架2的侧板上,所述托架二5和托架三6与加料器17侧面轮廓相适配,所述托架三6上铰接有弧形压紧板7,所述托架三6和压紧板7的自由端设有锁紧装置8。所述托架二5和托架三6通过连接柱3固定在所述加料器支架2上。所述托架一4、托架二5和托架三6内侧设有四氟衬板。所述加料器17为石英筒,通过设置伺服衬板,避免其接触金属,同时防止撞击对加料器17的磕碰和损伤。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料器17为圆柱形,所述托架一4为圆形,中部设有用于放置加料器17的圆形凹槽;所述托架二5和托架三6为结构相同的半圆形板,其直径与加料器17直径相同。所述压紧板7也为半圆形板,直径与所述托架三6直径相同。所述锁紧装置8包括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固定部分设置在所述连接柱3外端,所述活动部分设置在所述压紧板7自由端。所述机架1上部设有推手16,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四个带刹车的万向轮14,所述万向轮14上设有缓冲器15,有效减少了运输过程中各类外力对加料器17的颠簸冲击,有效避免了运输过程中硅粉的产生,有利于拉晶品质的提升。具体实施方式1:把所述加料器17底部放在托架一4上,上部放入所述托架二5和托架三6内,通过所述锁紧装置8把所述压紧板7与所述托架三6紧固在一起。通过所述液压杆12调节到合适加料角度,进行加料,在加料时根据加料角度调节所述加料器支架2的倾斜角度,缓冲料块对加料器17的冲击。具体实施方式2:在所述液压杆12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并把所述液压杆12和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内输入事先采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加料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1)、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加料器支架(2)和液压杆(12),所述加料器支架(2)可与所述机架(1)发生相对转动,所述液压杆(12)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1)底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加料器支架(2)上;所述加料器支架(2)为“L”型结构,所述加料器支架(2)上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设有圆盘形托架一(4)、弧形托架二(5)和弧形托架三(6),所述托架一(4)固定设置在所述加料器支架(2)的底板上,所述托架一(4)与加料器(17)底部轮廓相适配,所述托架二(5)和托架三(6)固定设置在所述加料器支架(2)的侧板上,所述托架二(5)和托架三(6)与加料器(17)侧面轮廓相适配,所述托架三(6)上铰接有弧形压紧板(7),所述托架三(6)和压紧板(7)的自由端设有锁紧装置(8);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四个带刹车的万向轮(14),所述万向轮(14)上设有缓冲器(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加料器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1)、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加料器支架(2)和液压杆(12),所述加料器支架(2)可与所述机架(1)发生相对转动,所述液压杆(12)一端铰接于所述机架(1)底部,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加料器支架(2)上;所述加料器支架(2)为“L”型结构,所述加料器支架(2)上由下至上依次同轴设有圆盘形托架一(4)、弧形托架二(5)和弧形托架三(6),所述托架一(4)固定设置在所述加料器支架(2)的底板上,所述托架一(4)与加料器(17)底部轮廓相适配,所述托架二(5)和托架三(6)固定设置在所述加料器支架(2)的侧板上,所述托架二(5)和托架三(6)与加料器(17)侧面轮廓相适配,所述托架三(6)上铰接有弧形压紧板(7),所述托架三(6)和压紧板(7)的自由端设有锁紧装置(8);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四个带刹车的万向轮(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广宁张在存闫建辉杨立辉闫运涛董永见
申请(专利权)人:宁晋松宫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