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854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双转轴模块。第二机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基准平面与第二基准平面。双转轴模块具有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分别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第二转轴是凸轮轴。凸轮轴的凸轮部抵靠于第二机体的一对止挡部之间。第一机体通过双转轴模块而相对于第二机体旋转开阖。当第一机体从重叠于第一基准平面的状态转换至重叠于第二基准平面的状态时,凸轮部抵推止挡部而驱动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相互远离。

Folding electron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使用者携带,产生了折叠式电子装置以提供使用者足够的功能性与携带性。以笔记本电脑为例,其便是在提供所需功能的前提下而进一步地提高携带性,因此能用以取代台式电脑。一般而言,笔记本电脑包括具有显示幕的第一机体、具有系统的第二机体,以及用于将第一机体连接至第二机体的转轴模块,且使用者通过转轴模块而能转动上述机体以产生不同的使用状态。随着转轴模块的进化,上述机体已能达到完全展开的平板使用状态,也就是第一机体能从第二机体的一侧(开阖角度视为0度)转换至第二机体的另一侧(开阖角度视为360度),进而让笔记本电脑也能具备如同平板电脑般的使用模式。然而,为了顺利达到上述360度的开阖角度,其需将机体的部分予以削型以让出转轴模块在旋转时所需的空间,或是直接让转轴模块凸出于机体之外,但无论何者,皆会对笔记本电脑的美观性造成影响。反之,在维持笔记本电脑的美观前提下,未采上述避让空间的机体则容易对转轴模块产生干涉,而无法达到完整(360度)的开阖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通过双转轴模块的凸轮轴而得以驱动机体远离或移近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双转轴模块。第二机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基准平面与第二基准平面。双转轴模块具有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分别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其中第二转轴是凸轮轴(camshaft),凸轮轴的凸轮部抵靠于第二机体的一对止挡部之间。第一转轴通过双转轴模块而相对于第二机体旋转开阖。当第一机体从重叠于第一基准平面的状态转换至重叠于第二基准平面的状态时,凸轮部抵推止挡部而驱动第二机体与第一机体相互远离。基于上述,折叠式电子装置通过双转轴模块的其中一转轴是凸轮轴,并将其限制止挡于机体的止挡部之间,因此当第一机体通过双转轴模块而相对于第二机体旋转时,随着凸轮轴旋转而得以调整双转轴模块与机体之间的高低差距。换句话说,当折叠式电子装置的机体进行折叠转换(从机体的一平面转换折叠至另一平面)时,凸轮轴与止挡部的对应驱动关系,最终将能达到调整机体间距,其中让机体间距提高时,得以避免双转轴模块在进行旋转时产生结构干涉,且提高差距的机体间隙也能据以让机体具备其他构件以容置于所述间隙。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A与图2B分别以不同视角示出图1的双转轴模块;图2C示出双转轴模块的部分构件剖视图;图3以另一视角示出双转轴模块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图4A至图4D示出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凸轮轴的变化示意图;图4E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变化示意图;图5A至图5D示出另一实施例的凸轮轴的变化示意图;图6A与图6B示出另一实施例的双转轴模块的爆炸图;图7示出又一实施例的双转轴模块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折叠式电子装置110:第一机体111、121、122、134:支架112:固定件113:显示幕120:第二机体123、223:止挡部130:双转轴模块131、331:第一转轴131a:轴部131b、331b:第一驱动轮131c:固定部132、332:第二转轴132a、232a:轴部132b、232b:凸轮部132c、332c:第二驱动轮133、333、433:制动件133a:第一扭力提供部133b:限位开孔134a:第二扭力提供部134b:本体135:外壳140:脚垫333a:夹持部433a:容置框334、434:转换件B1:第一限位部B2:第二限位部B3:第三限位部B4:第四限位部C1、C2:轴心D1、D2:方向E1:第一端E2:第二端G1、G2:间隙G3、G4:间距h1、h2:高度P1:第一基准平面P2:第二基准平面X-Y-Z:直角坐标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同时提供直角坐标X-Y-以利于构件描述。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式电子装置100,例如是笔记本电脑,其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以及双转轴模块130,其中双转轴模块130连接在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之间,以让第一机体110能通过双转轴模块130而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旋转开阖。如图1所示,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在机体的两侧设有双转轴模块130,然因左、右侧的双转轴模块130实则相同,因此后续将以其中一双转轴模块作为例示来进行说明。图2A与图2B分别以不同视角示出图1的双转轴模块。图2C示出双转轴模块的部分构件剖视图。请同时参考图2A至图2C,在本实施例中,双转轴模块130包括第一转轴131、第二转轴132、制动件133与外壳135,其中第一转轴131通过固定件112(例如是铆钉)而固定于第一机体110的支架111。如图2A所示,第一转轴131的固定部131c受固定件112而锁附于支架111。同时,第一转轴131的轴部131a穿过并被夹持于设置在制动件133上的第一扭力提供部133a,据以当第一转轴131旋转时,第一扭力提供部133a与第一转轴131之间的摩擦力能作为双转轴模块130的扭力,而达到支撑机体的效果。在此,第一扭力提供部133a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将多个摩擦片叠置组装而成。再者,第二转轴132的第二端E2穿过支架122、134且被夹持在设置在支架134的第二扭力提供部134a,与前述类似地,第二扭力提供部134a能在第二转轴132旋转时产生摩擦力,而以此作为扭力的来源。在此,支架134的本体134b被组装夹持于支架121与支架122之间,以提高其结构强度。此外,第二转轴132的第一端E1穿过支架121以及制动件的限位开孔133b,据以让制动件133与第二转轴132同步旋转。第二转轴132还具有第二驱动轮132c,设置于第一端E1且位在制动件133与支架121之间。对应地,第一转轴131还具有第一驱动轮131b,位于轴部131a与固定部131c之间,且第一驱动轮131b的轮面结构抵靠于第二驱动轮132c的轮面,以能相故驱动而旋转。请参考图2C并对照图2A与图2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31具有第一限位部B1,设置于第一驱动轮131b侧,第二转轴132具有第二限位部B2,设置于第二驱动轮132c侧,而制动件133具有第三限位部B3与第四限位部B4,且当制动件133、第一转轴131与第二转轴132相互结合后,第一限位部B1与第三限位部B3互在彼此移动路径上,第二限位部B2与第四限位部B4互在彼此移动路径上,因此能依据对应关系而产生对应的旋转模式。举例来说,第一转轴131以方向D1旋转时,将会驱动第二转轴132以方向D2旋转,而同时依据上述限位部B1~B4的对应关系,便能让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取得不同旋转模式。图3以另一视角示出双转轴模块的部分构件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2A、图2B与图3,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双转轴模块130的第二转轴132是凸轮轴(camshaft),其具有设置在轴部132a上的凸轮部132b,且当轴部132a穿设于支架121后,凸轮部132b会抵靠在位于支架121上的一对止挡部123之间且无间隙。由此即能得知,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基准平面与第二基准平面;以及双转轴模块,具有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其中所述第二转轴是凸轮轴,所述凸轮轴的凸轮部抵靠于所述第二机体的一对止挡部之间,所述第一机体通过所述双转轴模块而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旋转开阖,当所述第一机体从重叠于所述第一基准平面的状态转换至重叠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的状态时,所述凸轮部抵推所述对止挡部而驱动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相互远离。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29 US 62/592,3691.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基准平面与第二基准平面;以及双转轴模块,具有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其中所述第二转轴是凸轮轴,所述凸轮轴的凸轮部抵靠于所述第二机体的一对止挡部之间,所述第一机体通过所述双转轴模块而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旋转开阖,当所述第一机体从重叠于所述第一基准平面的状态转换至重叠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的状态时,所述凸轮部抵推所述对止挡部而驱动所述第二机体与所述第一机体相互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机体具有显示幕,当所述第一机体重叠于所述第一基准平面时,所述显示幕面对所述第一基准平面,当所述第一机体重叠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时,所述显示面背对所述第二基准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还包括脚垫,配置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且当所述第一机体重叠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时,所述脚垫容纳于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中当第一机体重叠于所述第一基准平面时,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一基准平面结构接触且无间隙,当所述第一机体重叠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时,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之间形成间隙。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中当第一机体重叠于所述第一基准平面时,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机体之间保持第一间距,当所述第一机体重叠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时,所述第一机体与所述第二基准平面保持第二间距,且所述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一间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在所述第一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旋转展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一基准平面而移近所述第二基准平面,在所述第一机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机体旋转闭阖的过程中,所述第二转轴远离所述第二基准平面而移近所述第一基准平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哲贤朱哲贤
申请(专利权)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