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粘接角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8226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粘接角成型装置,包括:一模具,其具有一供叶片成型的型腔;一玻璃纤维布层A;一玻璃纤维布层B;一表面包覆有玻璃纤维布层C的泡沫芯块;以及一脱模布层;叶片收容于型腔中,玻璃纤维布层A铺设在叶片的后缘区域的表面,泡沫芯块设置于位于叶片的后缘区域的玻璃纤维布层A的表面;玻璃纤维布层B铺设于泡沫芯块的表面并覆盖泡沫芯块,脱模布层铺设于玻璃纤维布层B的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芯模方式进行叶片后缘粘接角的制作提供有利条件,有效避免了使用阴模或阳模制作粘接角带来的一系列操作繁琐、手糊气泡、尺寸不稳定和模具取出困难等问题,降低了粘接角的制作难度并提高了产品质量。

A Shaping Device for the Adhesion Angle of the Rear Edge of Wind Power Bla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粘接角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风力发电机制造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粘接角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主流风电叶片成型的工艺,均需要在叶片后缘区域制作辅助叶片合模粘接的粘接角。现有的叶片后缘粘接角成型方法,均为在叶片壳体固化成型后使用专用的后缘粘接角阴模或阳模进行粘接角的手糊制作,随着大尺寸风叶的普及,对应后缘粘接角制作的长度也越来越长,同时制作粘接角的高度越来越小,带来的糊制粘接角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小,狭小的空间使用阴模糊制粘接角操作空间狭小,无法保障粘接角糊制质量,使用阳模糊制后模具取出困难,勉强取出后容易伤及已经做好的粘接角和叶片本体。同时如使用芯模方式将后缘粘接角随叶片层铺时一起灌注,存在粘接角芯材导流速度快,导致该区域下方叶片后缘辅梁单向布包抄浸润问题出现。因此,很有必要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一种易于操作同时能保障产品质量的大型风电叶片后缘粘接角成型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粘接角成型装置,易于施工操作同时产品质量稳定。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粘接角成型装置,包括:一模具,其具有一供叶片成型的型腔;一玻璃纤维布层A;一玻璃纤维布层B;一表面包覆有玻璃纤维布层C的泡沫芯块;以及一脱模布层;叶片收容于型腔中,玻璃纤维布层A铺设在叶片的后缘区域的表面,泡沫芯块设置于位于叶片的后缘区域的玻璃纤维布层A的表面;玻璃纤维布层B铺设于泡沫芯块的表面并覆盖泡沫芯块,脱模布层铺设于玻璃纤维布层B的表面。作为优选方案,玻璃纤维布层A的铺设范围超出泡沫芯块的铺设范围50mm~100mm。作为优选方案,泡沫芯块与玻璃纤维布层B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分别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开槽,开槽的深度为2mm,沿长度方向的开槽的槽间距为20mm,沿宽度方向的开槽的槽间距为20mm。作为优选方案,沿长度方向的开槽与沿宽度方向的开槽相互交叉,交叉处设置贯通至泡沫芯块另一面的通透孔。作为优选方案,玻璃纤维布层B的铺设范围超出泡沫芯块的铺设范围60mm~110mm。作为优选方案,脱模布层的铺设范围超出玻璃纤维布层B的铺设范围50mm。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芯模方式进行叶片后缘粘接角的制作提供有利条件,有效避免了使用阴模或阳模制作粘接角带来的一系列操作繁琐、手糊气泡、尺寸不稳定和模具取出困难等问题,降低了粘接角的制作难度并提高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模具;1a型腔;2叶片;3玻璃纤维布层A;4泡沫芯块;5玻璃纤维布层C;6玻璃纤维布层B;7脱模布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粘接角成型装置,包括模具1、玻璃纤维布层A3、玻璃纤维布层B6、泡沫芯块4和脱模布层7。模具1具有一供叶片2成型的型腔1a,泡沫芯块4的表面包覆有玻璃纤维布层C5。泡沫芯块4充当叶片2后缘粘接角制作所需的芯模,其铺设范围为整个叶片2后缘需要做粘接角的区域,铺设时需与叶片2的后缘贴实。叶片2收容于型腔1a中,玻璃纤维布层A3铺设在叶片2的后缘区域的表面,泡沫芯块4设置于位于叶片2的后缘区域的玻璃纤维布层A3的表面;玻璃纤维布层B6铺设于玻璃纤维布层A3的表面并覆盖泡沫芯块4,脱模布层7铺设于玻璃纤维布层B6的表面。使用时,先在模具1上已经固化完毕并去除辅材的叶片2的后缘区域表面铺设一层玻璃纤维布层A3,再将已经包裹了玻璃纤维布层C5的泡沫芯块4紧贴叶片后缘铺放,之后再在该包裹了玻璃纤维布层C5的泡沫芯块4上整体铺设一层玻璃纤维布层B6,最后在玻璃纤维布层B6上铺设一层脱模布层7,上述操作完毕后,即可对该铺布区域进行真空灌注。通过以上装置能够有助于以芯模方式进行叶片后缘粘接角的制作,有效避免了使用阴模或阳模制作粘接角带来的一系列操作繁琐、手糊气泡、尺寸不稳定和模具取出困难等问题,降低了粘接角的制作难度并提高了产品质量。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玻璃纤维布层A3的铺设范围超出泡沫芯块4的铺设范围50mm~100mm。具体是指,玻璃纤维布层A3紧贴在叶片2的后缘,泡沫芯块4紧贴在玻璃纤维布层A3上并与叶片2的后缘形成的形状相匹配,此时玻璃纤维布层A3的边缘超出泡沫芯块4,超出的部分的宽度为50mm~100mm。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泡沫芯块4与玻璃纤维布层B6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分别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开槽,开槽的深度为2mm,沿长度方向的开槽的槽间距为20mm,沿宽度方向的开槽的槽间距为20mm。作为一个更具体的实施例,沿长度方向的开槽与沿宽度方向的开槽相互交叉,交叉处设置贯通至泡沫芯块4另一面的通透孔。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玻璃纤维布层B6的铺设范围超出泡沫芯块4的铺设范围60mm~110mm。具体是指,玻璃纤维布层B6覆盖在泡沫芯块4上时,其边缘部分超出泡沫芯块4被覆盖的部分,超出的部分的宽度为60mm~110mm。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例,脱模布层7的铺设范围超出玻璃纤维布层B6的铺设范围50mm。具体是指,脱模布层7覆盖在玻璃纤维布层B6上时,其边缘部分超出玻璃纤维布层B6被覆盖的部分,超出的部分的宽度为50mm。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粘接角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模具(1),其具有一供叶片(2)成型的型腔(1a);一玻璃纤维布层A(3);一玻璃纤维布层B(6);一表面包覆有玻璃纤维布层C(5)的泡沫芯块(4);以及一脱模布层(7);所述叶片(2)收容于所述型腔(1a)中,所述玻璃纤维布层A(3)铺设在所述叶片(2)的后缘区域的表面,所述泡沫芯块(4)设置于位于所述叶片(2)的后缘区域的所述玻璃纤维布层A(3)的表面;所述玻璃纤维布层B(6)铺设于所述泡沫芯块(4)的表面并覆盖所述泡沫芯块(4),所述脱模布层(7)铺设于所述玻璃纤维布层B(6)的表面;所述泡沫芯块(4)与所述玻璃纤维布层B(6)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分别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开槽,所述开槽的深度为2mm,所述沿长度方向的开槽的槽间距为20mm,沿宽度方向的开槽的槽间距为20mm;所述沿长度方向的开槽与所述沿宽度方向的开槽相互交叉,交叉处设置贯通至所述泡沫芯块(4)另一面的通透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粘接角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模具(1),其具有一供叶片(2)成型的型腔(1a);一玻璃纤维布层A(3);一玻璃纤维布层B(6);一表面包覆有玻璃纤维布层C(5)的泡沫芯块(4);以及一脱模布层(7);所述叶片(2)收容于所述型腔(1a)中,所述玻璃纤维布层A(3)铺设在所述叶片(2)的后缘区域的表面,所述泡沫芯块(4)设置于位于所述叶片(2)的后缘区域的所述玻璃纤维布层A(3)的表面;所述玻璃纤维布层B(6)铺设于所述泡沫芯块(4)的表面并覆盖所述泡沫芯块(4),所述脱模布层(7)铺设于所述玻璃纤维布层B(6)的表面;所述泡沫芯块(4)与所述玻璃纤维布层B(6)接触的表面设置有若干分别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开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奎印厚飞王瀚杨智包振江程朗曹成磊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