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815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包括接头主体(2)、滑套(7)和接头阳头(9),所述滑套(7)与接头主体(2)之间形成弹性滑动配合结构,在接头主体(2)中空内腔中安装第一密封圈(10),所述接头主体(2)、滑套(7)、接头阳头(9)之间形成限位锁紧机构;当接头阳头(9)与接头主体(2)之间通过限位锁紧机构插接到位时,所述接头阳头(9)上的密封接触部(92)与第一密封圈(10)之间形成接触密封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限位锁紧机构与第一密封圈配合,使接头主体与接头阳头之间通过限位锁紧机构保持锁止状态,从而可以大幅度提高快插接头的密封性能,具有结构更简单、紧凑、操作方便等突出优点。

A Basic Fast Plug-in Joi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快插接头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载体,呈现出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的发展趋势,同时,复杂的汽车行驶工况和高温环境将导致电池模组热量迅速聚集,严重影响电池的电化学反应性能和循环寿命,甚至会导致热失控而引起燃烧和爆炸。快插接头作为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中的重要连接部件,将影响到整个冷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现有的动力电池冷却系统中的快插接头,其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如下问题:(1)、快插接头产品的尺寸精度不易控制,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密封性及配合精度,特别是在侧向受力后,容易造成密封圈失效,从而造成冷却管路的泄漏。(2)、快插接头的锁紧机构多为塑料锁紧卡扣,其在低温或者高温条件下,性能会急剧下降,存在有断裂、脱落的风险。(3)、快插接头的轴向间隙不易控制,插入使用后的上下窜动量大,容易造成密封圈磨损,从而造成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提高快插接头的密封性能。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包括接头主体(2)、滑套(7)和接头阳头(9),所述的滑套(7)与接头主体(2)之间形成弹性滑动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主体(2)的中空内腔中安装第一密封圈(10),所述的接头主体(2)、滑套(7)、接头阳头(9)之间形成限位锁紧机构;当接头阳头(9)与接头主体(2)之间通过限位锁紧机构插接到位时,所述接头阳头(9)上的密封接触部(92)与第一密封圈(10)之间形成接触密封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包括接头主体(2)、滑套(7)和接头阳头(9),所述的滑套(7)与接头主体(2)之间形成弹性滑动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主体(2)的中空内腔中安装第一密封圈(10),所述的接头主体(2)、滑套(7)、接头阳头(9)之间形成限位锁紧机构;当接头阳头(9)与接头主体(2)之间通过限位锁紧机构插接到位时,所述接头阳头(9)上的密封接触部(92)与第一密封圈(10)之间形成接触密封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密封圈(11),所述的第二密封圈(11)安装在接头主体(2)的中空内腔中,当接头阳头(9)与接头主体(2)之间通过限位锁紧机构插接到位时,所述接头阳头(9)上的密封接触部(92)与第二密封圈(11)之间形成接触密封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环(4),所述的隔环(4)安装在接头主体(2)的中空内腔中,且隔环(4)设置在第二密封圈(11)与第一密封圈(1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头阳头(9)与接头主体(2)之间通过限位锁紧机构插接到位时,所述的隔环(4)与接头阳头(9)上的密封接触部(92)之间形成接触密封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圈(5),所述的卡圈(5)固定安装在接头主体(2)的中空内腔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型快插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圈(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炼李胜高鹏翔陶流方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富临精工电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