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5121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7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外壳(1)、驱动杆(4)和导流罩(5),在外壳(1)上形成容纳腔(17),驱动杆(4)与外壳(1)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在导流罩(5)上分别形成导流罩工作面(51)和介质过孔(52);导流罩(5)安装在容纳腔(17)内、且通过驱动杆(4)相对于外壳(1)转动,导流罩工作面(51)与容纳腔(17)的腔侧壁之间形成动密封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取消掉传统流体控制装置结构设计中的辅助密封件,因此,整体结构更简单,零部件数量更少,不仅有效地减小了摩擦阻力和工作磨损,而且极大地降低了流体控制装置的制造装配难度和生产成本,并使其驱动力矩需求得以有效降低。

A fluid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流体控制结构设计领域,尤其是涉及应用于车辆热管理系统的一种流体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新能源车,三电系统、乘员舱等功能区对温度范围有明确需求,对于燃油车,发动机和乘员舱等功能区对温度范围同样也有明确需求。换热介质根据需求实时在不同回路间循环流通,通过换热介质进行热交换,可使各功能区处于目标温度范围内。为了控制流体的流动,需要在不同回路之间安装电子三通阀、电子四通阀等流体控制装置。对于流体控制装置而言,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不足之处:1、为达到关闭管口目的,需要在阀体与阀芯间增加如橡胶、氟塑料、陶瓷等辅助密封件,并且,需要多组辅助密封件来对每个管口进行单独密封控制,从而使流体控制装置的零件数量增多,整体结构更复杂,生产成本也随之上升。2、对于橡胶类的辅助密封件,因其易疲劳、磨损、热变形、管口切割等原因,也容易导致流体控制装置出现密封不良。3、当阀芯运动时,因辅助密封件的摩擦系数高,或辅助密封件的数量多,使得旋转时产生较大阻力,需要采用较大输出力矩的动力机构与之匹配,增加了流体控制装置的应用成本。4、由于流道结构复杂,使得相同外形体积下可供介质流通的截面积偏小,或者由于流道异形、存在节流点等原因,使流体的流动阻力增大,介质在流过阀体后的压力下降过多,从而造成能量损失,使车辆热管理系统的负荷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简化流体控制装置的总体结构,并降低其驱动力矩需求。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外壳、驱动杆和导流罩,所述的外壳上形成容纳腔,所述的驱动杆与外壳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导流罩上分别形成导流罩工作面和介质过孔;所述的导流罩安装在容纳腔内、且通过驱动杆相对于外壳转动,所述的导流罩工作面与容纳腔的腔侧壁之间形成动密封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外壳与连接支架固定连接,在外壳与连接支架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密封圈。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支架与驱动杆之间设置油封。优选地,所述油封的截面形状为n形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导流罩上形成安装孔,所述的驱动杆上形成分度杆,所述的分度杆与安装孔之间形成套接结构。优选地,还包括弹性补偿件,所述的弹性补偿件通过安装孔安装在导流罩与分度杆之间。优选地,所述的弹性补偿件是压缩弹簧,或者是波簧,或者是弹性橡胶件。优选地,所述分度杆的端部形成球面体结构。优选地,所述的容纳腔为中空圆柱腔结构,所述的导流罩工作面为圆弧面结构。优选地,还包括定心轴,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形成凸起结构的定心底座,所述定心轴的一端与定心底座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结构、另一端与驱动杆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导流罩、且导流罩上分别形成导流罩工作面和介质过孔,其中的导流罩工作面与外壳上的容纳腔的腔侧壁之间形成动密封结构,从而可以取消掉传统流体控制装置结构设计中的辅助密封件,使流体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更简单,零部件数量更少,极大地降低了流体控制装置的制造装配难度和生产成本;并且,由于导流罩在工作旋转时,无需克服各类辅助密封件或多组辅助密封件所产生的额外摩擦阻力,在导流罩工作面与容纳腔的腔侧壁之间的贴合面上也会持续存在流体介质进行润滑,因此,有效地减小了摩擦阻力,并减轻了工作磨损,使得流体控制装置的驱动力矩需求得以有效地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剖视图。图3为图1或者图2中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或者图2中的驱动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或者图2中的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前视图)。图6为图1或者图2中的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后视图)。图7为图1或者图2中的导流罩的主视图。图8为图1或者图2中的连接支架的三维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流向控制示意图(工作模式1)。图10为本技术一种流体控制装置的流体流向控制示意图(工作模式2)。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外壳,2-定心轴,3-弹性补偿件,4-驱动杆,5-导流罩,6-油封,7-密封圈,8-连接螺钉,9-连接支架,11-第一进液口,12-第二进液口,13-第一出液口,14-第二出液口,15-定心底座,16-阶梯孔,17-容纳腔,41-力矩接收连接部,42-滚道部,43-动密封部,44-分度杆,51-导流罩工作面,52-介质过孔,53-安装孔,91-定位凸筋,92-油封安装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的流体控制装置,主要包括外壳1、驱动杆4、导流罩5、连接支架9,所述的连接支架9通过若干连接螺钉8与外壳1之间形成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外壳1的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在外壳1上分别形成第一进液口11、第二进液口12、第一出液口13、第二出液口14和容纳腔17,所述的第一进液口11、第二进液口12、第一出液口13、第二出液口14分别与容纳腔17连通。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第一进液口11、第二进液口12、第一出液口13、第二出液口14可以呈十字形排列,也可以呈直线排列、并形成上下两排管口。另外,所述的第一进液口11、第二进液口12、第一出液口13、第二出液口14的使用方法是非固定的,例如,可以将第一出液口13、第二出液口14设为进液口,则第一进液口11、第二进液口12就设为出液口。所述驱动杆4的结构如图4所示,其一端形成力矩接收连接部41,另一端形成分度杆44,在力矩接收连接部41与分度杆44之间还分别形成滚道部42、动密封部43。所述的力矩接收连接部41优选采用由若干凸起环圆柱体分布而形成的花形结构,或者采用非圆柱形异形端等其他结构,用于接收动力机构输入的旋转驱动力矩。所述导流罩5的结构如图5、图6、图7所示,在导流罩5上分别形成导流罩工作面51、介质过孔52和安装孔53。所述的驱动杆4与外壳1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的导流罩5位于容纳腔17内,且导流罩5通过其上的安装孔53与驱动杆4上的分度杆44之间形成套接结构。当驱动杆4相对于外壳1转动时,由驱动杆4驱动导流罩5相对于外壳1转动,所述导流罩5上的导流罩工作面51与容纳腔17的腔侧壁之间形成动密封结构。通常,所述的容纳腔17为中空圆柱腔结构,所述的导流罩工作面51优选采用圆弧面结构,以便导流罩工作面51与容纳腔17的腔侧壁贴合紧密,从而更好地保证导流罩5与外壳1之间的动密封可靠性,如图9、图10所示。当驱动杆4带动导流罩5旋转时,所述驱动杆4上的滚道部42与连接支架9上的轴承孔之间配合并形成滑动摩擦,为驱动杆4的旋转运动提供支撑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外壳(1)和驱动杆(4),所述的外壳(1)上形成容纳腔(17),所述的驱动杆(4)与外壳(1)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罩(5),所述的导流罩(5)上分别形成导流罩工作面(51)和介质过孔(52);所述的导流罩(5)安装在容纳腔(17)内、且通过驱动杆(4)相对于外壳(1)转动,所述的导流罩工作面(51)与容纳腔(17)的腔侧壁之间形成动密封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包括外壳(1)和驱动杆(4),所述的外壳(1)上形成容纳腔(17),所述的驱动杆(4)与外壳(1)之间形成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流罩(5),所述的导流罩(5)上分别形成导流罩工作面(51)和介质过孔(52);所述的导流罩(5)安装在容纳腔(17)内、且通过驱动杆(4)相对于外壳(1)转动,所述的导流罩工作面(51)与容纳腔(17)的腔侧壁之间形成动密封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1)与连接支架(9)固定连接,在外壳(1)与连接支架(9)之间的连接部位设置密封圈(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支架(9)与驱动杆(4)之间设置油封(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封(6)的截面形状为n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流罩(5)上形成安装孔(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瞿德飞蒋皓向明朗王军李胜刘炼陶流方高鹏翔侯颖杰杨阳李贞丽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富临精工电子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