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783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4 1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包括DL‑α‑生育酚,DL‑α‑生育酚乙酸酯,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转铁蛋白,胰岛素,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生物素,D‑半乳糖,的皮质脂酮,左旋肉碱,亚油酸,亚麻酸,亚硒酸钠,黄体酮,过氧化氢酶,腐胺,以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培养基为全人工合成培养基,其不含任何动物源或人源物质,能有效避免动物源和/或人源物质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所述全人工合成培养基更利于质量控制和大规模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培养基可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可供基础再生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再生医学研究使用。

A Medium for Mesenchymal Stem Cell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
本专利技术涉及干细胞培养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
技术介绍
干细胞研究以及再生生物学研究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成体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为特定细胞和组织的一类细胞。干细胞可以补充损伤的细胞和组织,起到机体修复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再生生物学和再生医学领域。人体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成体干细胞包括造血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MSC),其中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来源于胎生组织(例如脐带和胎盘)和脂肪。目前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领域,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为人源血小板裂解物或者人血清。然而,这些人源物质通常存在来源受限以及易引起宿主的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因此,研发不含任何动物和人来源的全合成培养基,对于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都至关重要。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旨在解决现有干细胞培养基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10-100ug/ml的DL-α-生育酚,10-100ug/ml的DL-α-生育酚乙酸酯,50-200ug/ml的过氧化氢酶,100-900U/m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0-200ug/m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1-10mg/ml的维生素C,2-20mg/ml的转铁蛋白,200-800ug/ml的胰岛素,1-10mg/ml的表皮生长因子,1-20mg/ml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50-200ug/ml的生物素,200-1500ug/ml的D-半乳糖,0.5-5ug/ml的皮质脂酮,50-500ug/ml的左旋肉碱,20-500ug/ml的亚油酸,20-500ug/ml的亚麻酸,300-3000ng/ml的亚硒酸钠,200-2000ng/ml的黄体酮,50-200ug/ml的过氧化氢酶,0.5-5mg/ml的腐胺,20-500ng/ml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所述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30-80ug/ml的DL-α-生育酚,30-80ug/ml的DL-α-生育酚乙酸酯,100-150ug/ml的过氧化氢酶,300-700U/m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50-150ug/m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4-8mg/ml的维生素C,6-15mg/ml的转铁蛋白,400-600ug/ml的胰岛素,4-8mg/ml的表皮生长因子,6-15mg/ml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00-150ug/ml的生物素,600-1000ug/ml的D-半乳糖,2-4ug/ml的皮质脂酮,200-400ug/ml的左旋肉碱,150-350ug/ml的亚油酸,200-400ug/ml的亚麻酸,1000-2000ng/ml的亚硒酸钠,600-1500ng/ml的黄体酮,80-120ug/ml的过氧化氢酶,2-4mg/ml的腐胺,100-400ng/ml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所述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中,所述培养基还包括0.01-0.1ug/ml乙醇胺,0.5-5mg/ml的腐胺。所述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中,所述培养基包括50ug/ml的DL-α-生育酚,50ug/ml的DL-α-生育酚乙酸酯,100ug/ml的过氧化氢酶,500U/m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00ug/m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5mg/ml的维生素C,10mg/ml的转铁蛋白,500ug/ml的胰岛素,5mg/ml的表皮生长因子,10mg/ml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00ug/ml的生物素,800ug/ml的D-半乳糖,3ug/ml的皮质脂酮,300ug/ml的左旋肉碱,300ug/ml的亚油酸,300ug/ml的亚麻酸,1500ng/ml的亚硒酸钠,1000ng/ml的黄体酮,100ug/ml的过氧化氢酶,3mg/ml的腐胺,300ng/ml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0.05ug/ml乙醇胺,3mg/ml的腐胺。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提供的培养基包括DL-α-生育酚,DL-α-生育酚乙酸酯,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C,转铁蛋白,胰岛素,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生物素,D-半乳糖,的皮质脂酮,左旋肉碱,亚油酸,亚麻酸,亚硒酸钠,黄体酮,过氧化氢酶,腐胺,以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培养基为全人工合成培养基,其不含任何动物源或人源物质,能有效避免动物源和/或人源物质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同时所述全人工合成培养基更利于质量控制和大规模制备;本专利技术的培养基可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可供基础再生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再生医学研究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第三代人类MSC细胞分别培养于FBS培养基,5%PL培养基和NBVbe培养基中传代持续培养五代时的倍增时间对比图。图2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的细胞形态。图3为MSC细胞在5%PL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的细胞形态。图4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用CD73-FITC冰浴标记30分钟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MSC分子标记的结果图。图5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用CD90-FITC冰浴标记30分钟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MSC分子标记的结果图。图6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用CD105-FITC冰浴标记30分钟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MSC分子标记的结果图。图7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用HLADR-FITC冰浴标记30分钟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MSC分子标记的结果图。图8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用CD45-FITC冰浴标记30分钟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MSC分子标记的结果图。图9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用CD34-FITC冰浴标记30分钟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MSC分子标记的结果图。图10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用CD19-FITC冰浴标记30分钟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MSC分子标记的结果图。图11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用CD11b-FITC冰浴标记30分钟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MSC分子标记的结果图。图12为MSC细胞在5%PL培养基中培养3天后的结晶紫染色拍照图。图13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3天后结晶紫染色拍照图。图14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显影图。图15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显影图。图16为MSC细胞在NBVbe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分化为软骨细胞的显影图。图17为MSC细胞分别在NBVbe和5%PL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提取基因组DNA进行测序时的外显子内含子剪切位点错误事件对比图。图18为MSC细胞分别在NBVbe和5%PL培养基中培养5代后,提取基因组DNA进行测序时的位点突变事件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包括10‑100ug/ml的DL‑α‑生育酚,10‑100ug/ml的DL‑α‑生育酚乙酸酯,50‑200ug/ml的过氧化氢酶,100‑900U/m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0‑200ug/m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1‑10mg/ml的维生素C,2‑20mg/ml的转铁蛋白,200‑800ug/ml的胰岛素,1‑10mg/ml的表皮生长因子,1‑20mg/ml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50‑200ug/ml的生物素,200‑1500ug/ml的D‑半乳糖,0.5‑5ug/ml的皮质脂酮,50‑500ug/ml的左旋肉碱,20‑500ug/ml的亚油酸,20‑500ug/ml的亚麻酸,300‑3000ng/ml的亚硒酸钠,200‑2000ng/ml的黄体酮,50‑200ug/ml的过氧化氢酶,0.5‑5mg/ml的腐胺,20‑500ng/ml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包括10-100ug/ml的DL-α-生育酚,10-100ug/ml的DL-α-生育酚乙酸酯,50-200ug/ml的过氧化氢酶,100-900U/m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10-200ug/m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1-10mg/ml的维生素C,2-20mg/ml的转铁蛋白,200-800ug/ml的胰岛素,1-10mg/ml的表皮生长因子,1-20mg/ml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50-200ug/ml的生物素,200-1500ug/ml的D-半乳糖,0.5-5ug/ml的皮质脂酮,50-500ug/ml的左旋肉碱,20-500ug/ml的亚油酸,20-500ug/ml的亚麻酸,300-3000ng/ml的亚硒酸钠,200-2000ng/ml的黄体酮,50-200ug/ml的过氧化氢酶,0.5-5mg/ml的腐胺,20-500ng/ml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包括30-80ug/ml的DL-α-生育酚,30-80ug/ml的DL-α-生育酚乙酸酯,100-150ug/ml的过氧化氢酶,300-700U/ml的超氧化物歧化酶,50-150ug/ml的还原型谷胱甘肽,4-8mg/ml的维生素C,6-15mg/ml的转铁蛋白,400-600ug/ml的胰岛素,4-8mg/ml的表皮生长因子,6-15mg/ml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