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SM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增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66559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7:30
在增压装置(10、10A、10B)的第一增压室(32a)以及第二增压室(32b)中的至少一方供给有流体的情况下,第一电磁阀单元(22)将从第一加压室(34a)排出的流体向第二加压室(34b)供给,或者,第二电磁阀单元(26)将从第三加压室(36a)排出的流体向第四加压室(36b)供给。

Super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增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对流体增压的增压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21404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平9-15890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以向流体压设备供给高压的流体为目的,对供给的流体增压,并将增压后的流体向外部输出的增压装置。在日本特开平8-21404号公报的图1中公开了如下内容:活塞杆贯通形成于增压装置的三个室,在各室中,活塞连结于活塞杆,从而中央的室被划分为两个驱动室,相对于中央的室左右両侧的室被划分为内侧的压缩室和外侧的工作室。在该情况下,向两个压缩室以及左端的工作室供给空气,使右端的工作室和左侧的驱动室连通,且当排出右侧的驱动室的空气时,各活塞向右方向产生位移,并且左侧的压缩室的空气被增压并被输出到外部。另一方面,向两个压缩室以及右端的工作室供给空气,使左端的工作室和右侧的驱动室连通,且当排出左侧的驱动室的空气时,各活塞向左向产生位移,右侧的压缩室的空气被增压并被输出到外部。在日本特开平9-158901号公报的图1以及图2中公开了了如下内容:活塞杆贯通形成于增压装置的两个气缸室,在各气缸室中,活塞连结于活塞杆,从而右侧的第一气缸室被划分为内侧的第一流体室以及外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装置(10、10A、10B),其特征在于,具有:增压室(32);第一驱动室(34),该第一驱动室设置于该增压室(32)的一端侧;第二驱动室(36),该第二驱动室设置于该增压室(32)的另一端侧;活塞杆(42),该活塞杆贯通所述增压室(32)并延伸到所述第一驱动室(34)以及所述第二驱动室(36);增压用活塞(44),该增压用活塞在所述增压室(32)内连结于所述活塞杆(42),从而将所述增压室(32)划分为所述第一驱动室(34)侧的第一增压室(32a)和所述第二驱动室(36)侧的第二增压室(32b);第一驱动用活塞(46),该第一驱动用活塞在所述第一驱动室(34)内连结于所述活塞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1.22 JP 2016-2269881.一种增压装置(10、10A、10B),其特征在于,具有:增压室(32);第一驱动室(34),该第一驱动室设置于该增压室(32)的一端侧;第二驱动室(36),该第二驱动室设置于该增压室(32)的另一端侧;活塞杆(42),该活塞杆贯通所述增压室(32)并延伸到所述第一驱动室(34)以及所述第二驱动室(36);增压用活塞(44),该增压用活塞在所述增压室(32)内连结于所述活塞杆(42),从而将所述增压室(32)划分为所述第一驱动室(34)侧的第一增压室(32a)和所述第二驱动室(36)侧的第二增压室(32b);第一驱动用活塞(46),该第一驱动用活塞在所述第一驱动室(34)内连结于所述活塞杆(42)的一端,从而将所述第一驱动室(34)划分为所述第一增压室(32a)侧的第一加压室(34a)和远离所述第一增压室(32a)的第二加压室(34b);第二驱动用活塞(48),该第二驱动用活塞在所述第二驱动室(36)内连结于所述活塞杆(42)的另一端,从而将所述第二驱动室(36)划分为所述第二增压室(32b)侧的第三加压室(36a)和远离所述第二增压室(32b)的第四加压室(36b);流体供给机构(52),该流体供给机构向所述第一增压室(32a)以及所述第二增压室(32b)中的至少一方供给流体;第一排出返回机构(22),该第一排出返回机构将从所述第一加压室(34a)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二加压室(34b)供给,或者将从所述第二加压室(34b)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一加压室(34a)供给;以及第二排出返回机构(26),该第二排出返回机构将从所述第三加压室(36a)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四加压室(36b)供给,或者将从所述第四加压室(36b)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三加压室(36a)供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装置(10、10A、10B),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流体供给机构(52)向所述第一增压室(32a)供给流体的情况下,至少所述第一排出返回机构(22)将从所述第一加压室(34a)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二加压室(34b)供给,或者所述第二排出返回机构(26)将从所述第四加压室(36b)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三加压室(36a)供给,另一方面,在从所述流体供给机构(52)向所述第二增压室(32b)供给流体的情况下,至少所述第二排出返回机构(26)将从所述第三加压室(36a)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四加压室(36b)供给,或者所述第一排出返回机构(22)将从所述第二加压室(34b)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一加压室(34a)供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流体供给机构(52)向所述第一增压室(32a)供给流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排出返回机构(22)基于所述第一驱动用活塞(46)中的所述第一加压室(34a)侧的受压面积与所述第一驱动用活塞(46)中的所述第二加压室(34b)侧的受压面积的差,将从所述第一加压室(34a)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二加压室(34b)供给,并且所述第二排出返回机构(26)向所述第三加压室(36a)供给流体且从所述第四加压室(36b)排出流体,另一方面,在从所述流体供给机构(52)向所述第二增压室(32b)供给流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排出返回机构(22)向所述第一加压室(34a)供给流体且从所述第二加压室(34b)排出流体,并且所述第二排出返回机构(26)基于所述第二驱动用活塞(48)中的所述第三加压室(36a)侧的受压面积与所述第二驱动用活塞(48)中的所述第四加压室(36b)侧的受压面积的差,将从所述第三加压室(36a)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四加压室(36b)供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增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出返回机构(22)构成为包括电磁阀(22a、22b),该电磁阀将从外部供给到所述流体供给机构(52)的流体向所述第一加压室(34a)供给,并且将所述第二加压室(34b)的流体向外部排出,另一方面,该电磁阀将从所述第一加压室(34a)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二加压室(34b)供给,所述第二排出返回机构(26)构成为包括电磁阀(26a、26b),该电磁阀将从外部供给到所述流体供给机构(52)的流体向所述第三加压室(36a)供给,并且将所述第四加压室(36b)的流体向外部排出,另一方面,该电磁阀将从所述第三加压室(36a)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四加压室(36b)供给。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增压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出返回机构(22)构成为包括第一电磁阀(22a)、第二电磁阀(22b)以及第一排出返回流路(70),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第一加压室(34a)连接,所述第二电磁阀与所述第二加压室(34b)连接,所述第一排出返回流路将所述第一电磁阀(22a)和所述第二电磁阀(22b)连接起来,在所述第一电磁阀(22a)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22b)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加压室(34a)以及所述第二加压室(34b)经由所述第一排出返回流路(70)而连通,在所述第一电磁阀(22a)以及所述第二电磁阀(22b)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加压室(34a)与所述流体供给机构(52)连通,并且所述第二加压室(34b)与外部连通,所述第二排出返回机构(26)构成为包括第三电磁阀(26a)、第四电磁阀(26b)以及第二排出返回流路(80),所述第三电磁阀与所述第三加压室(36a)连接,所述第四电磁阀与所述第四加压室(36b)连接,所述第二排出返回流路将所述第三电磁阀(26a)和所述第四电磁阀(26b)连接起来,在所述第三电磁阀(26a)以及所述第四电磁阀(26b)的第一位置,所述第三加压室(36a)以及所述第四加压室(36b)经由所述第二排出返回流路(80)而连通,在所述第三电磁阀(26a)以及所述第四电磁阀(26b)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三加压室(36a)与所述流体供给机构(52)连通,并且所述第四加压室(36b)与外部连通。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装置(10A),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流体供给机构(52)向所述第一增压室(32a)供给流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排出返回机构(22)将从所述第一加压室(34a)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二加压室(34b)供给,并且所述第二排出返回机构(26)将从所述第四加压室(36b)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三加压室(36a)供给,另一方面,在从所述流体供给机构(52)向所述第二增压室(32b)供给流体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排出返回机构(22)将从所述第二加压室(34b)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一加压室(34a)供给,并且所述第二排出返回机构(26)将从所述第三加压室(36a)排出的流体向所述第四加压室(36b)供给。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增压装置(10A),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出返回机构(22)构成为包括第五电磁阀(120),该第五电磁阀是三通阀,该第五电磁阀在第一位置阻断所述第一加压室(34a)和所述第二加压室(34b),而在第二位置连通所述第一加压室(34a)和所述第二加压室(34b),所述第五电磁阀(120)通过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朝原浩之门田谦吾新庄直树名仓诚一染谷和孝
申请(专利权)人:SM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