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560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包括前车架主体,所述前车架主体包括侧板、翼板、前板,所述侧板对称设有两块,两块所述侧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侧板与连接板之间设有侧板应力板,所述侧板外侧设有翼板,所述翼板与侧板连接处下端设有翼板应力板,所述侧板下端设有桥支板,所述桥支板下端设有桥支板应力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侧板与连接板、侧板与翼板以及桥支板连续折弯部位均设有应力加强板,通过设置合理结构的加强板,可以有效的降低叉装机前车架局部结构应力集中的现象,提高了前车架在使用过程中的抗疲劳能力,增加了前车架的使用寿命。

A Forklift Front Frame for Preventing Stress Concent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
本技术涉及叉装机
,具体是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
技术介绍
前车架是叉装机的主要承力件,它连接后车架、悬挂前桥和安装工作装置。在叉装机工作过程中,前车架承受来自工作装置因载货而产生的作用力,也承受来自地面的冲击载荷以及与后车架的相互作用力。而现有前车架结构,特别是在叉装机转向行驶过程中,在侧板与连接板之间的筋板下端点、翼板圆弧割槽内侧结构下端点以及桥支板折弯段交汇点存在应力集中,以致产生过大的应力而造成结构萌生裂纹或发生断裂,此前车架技术缺陷产生了一定的车辆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包括前车架主体,所述前车架主体包括侧板、翼板、前板,所述侧板对称设有两块,两块所述侧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侧板与连接板之间设有侧板应力板,所述侧板外侧设有翼板,所述翼板与侧板连接处下端设有翼板应力板,所述侧板下端设有桥支板,所述桥支板下端设有桥支板应力板。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车架主体一侧通过连接板连接有后车架,所述车架主体下端通过桥支板连接有前桥,所述车架主体前端安装有工作装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连接板、侧板应力板之间互相垂直设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应力板为L型结构,L型所述侧板应力板包括长边和短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长边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短边与侧板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侧板应力板的厚度不小于50mm,所述长边的长度不小于350mm,所述长边为斜板结构且倾斜角不小于5°,所述长边与短边垂直连接且连接处内侧设有过渡圆弧,所述过渡圆弧的半径不小于100mm。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翼板应力板为楔形结构,所述翼板应力板的长度不小于200mm,所述翼板应力板的楔角不大于3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桥支板应力板为斜三角结构,所述桥支板应力板的最长的边不小于135mm、最短的边不小于9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侧板与连接板、侧板与翼板以及桥支板连续折弯部位均设有应力加强板,通过设置合理结构的应力加强板,可以有效的降低叉装机前车架局部结构应力集中现象,提高了叉装机前车架在使用过程中的抗疲劳能力,增加了前车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板应力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车架主体、11-侧板、12-翼板、13-前板、14-桥支板、15-连接板、16-侧板应力板、161-长边、162-短边、17-翼板应力板、18-桥支板应力板、2-后车架、3-前桥、4-工作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包括前车架主体1,前车架主体1包括侧板11、翼板12、前板13、桥支板14和连接板15,车架主体1后侧通过连接板15与后车架2铰接连接,前车架主体1下端通过桥支板14与前桥3连接,前车架主体1前端连接有工作装置4,进而在叉装机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前车架主体1承受来自工作装置4以及后车架2的作用力力以及来自地面的冲击载荷;侧板11设有两组,两组侧板11对称且平行布置,连接板15固设于两组侧板11之间,且连接板15与侧板11垂直布置,连接板15上远离侧板11的一侧设有连接轴座,用于和后车架2铰接连接,侧板11与连接板15之间设有侧板应力板16,侧板应力板16与连接板15、侧板11均垂直,且侧板应力板16设置于侧板11与连接板15的应力集中点处,侧板应力板16为L型结构,L型结构的侧板应力板16包括长边161和短边162,长边161与连接板15固定连接,短边162与侧板11固定连接,侧板应力板16的厚度不小于50mm,长边161的长度不小于350mm,长边161为斜板结构且倾斜角不小于5°,长边161与短边162垂直连接且连接处内侧设有过渡圆弧,过渡圆弧的半径不小于100mm,通过设置L型结构的侧板应力板16,进而可以减小侧板11与侧板应力板16连接处端部应力集中的现象,有效的降低了叉装机前车架主体1的应力集中问题;翼板12设有两组且分别设置于两块侧板11外侧,翼板12与侧板11连接处下端设有翼板应力板17,翼板应力板17设置于翼板12与侧板11连接处的应力集中点位置,翼板应力板17为楔形结构,且翼板应力板17与翼板12为一体式结构,翼板应力板17的长度不小于200mm,翼板应力板17的楔角不大于30°,通过设置楔形结构的翼板应力板17,有效的减少了叉装机前车架主体1在翼板12与侧板11连接处端点的应力集中;桥支板14位于侧板11下端,桥支板14为折弯结构,且桥支板14连续折弯部位下端设有桥支板应力板18,此处为桥支板折弯段交汇处,也是桥支板14的应力集中点,桥支板应力板18为斜三角结构,所述桥支板应力板18内的最长的边不小于135mm、最短的边不小于90mm,在桥支板14连续折弯部位下端设置的斜三角结构的桥支板应力板18,有效的减小了叉装机前车架主体1下端桥支板14折弯段交汇点处的应力集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包括前车架主体(1),所述前车架主体(1)包括侧板(11)、翼板(12)、前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1)对称设有两块,两块所述侧板(11)之间设有连接板(15),所述侧板(11)与连接板(15)之间设有侧板应力板(16),所述侧板(11)外侧设有翼板(12),所述翼板(12)与侧板(11)连接处下端设有翼板应力板(17),所述侧板(11)下端设有桥支板(14),所述桥支板(14)下端设有桥支板应力板(1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包括前车架主体(1),所述前车架主体(1)包括侧板(11)、翼板(12)、前板(13),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1)对称设有两块,两块所述侧板(11)之间设有连接板(15),所述侧板(11)与连接板(15)之间设有侧板应力板(16),所述侧板(11)外侧设有翼板(12),所述翼板(12)与侧板(11)连接处下端设有翼板应力板(17),所述侧板(11)下端设有桥支板(14),所述桥支板(14)下端设有桥支板应力板(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主体(1)一侧通过连接板(15)连接有后车架(2),所述车架主体(1)下端通过桥支板(14)连接有前桥(3),所述车架主体(1)前端安装有工作装置(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1)、连接板(15)、侧板应力板(16)之间互相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应力集中的叉装机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应力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峰李戈操蔡志刚梁长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