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无轨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4894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20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无轨机动车,该机动车包括驾驶控制系统,动力与驱动系统,具有连接装置的车体,所述驾驶控制系统包括通讯模块,计算模块,所述连接装置是具有弹性与可弯曲的机械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新型无轨机动车能实现满足大运输量与适用性强的要求。

A New Trackless Moto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无轨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无轨机动车。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公路机动车交通一向是社会上的主要运输的方式之一,一般都是单体式运输或者单节拖挂式运输,一个驾驶员运输的旅客或者货品因为车体的形式被限制在了一定数量。现有的无轨机动车通常都有一辆牵引车,然后挂上不同的拖车,动力由牵引车提供,拖车不具有动力。由于公路情况复杂多变,考虑到转向角度与道路宽度的问题,现有的机动车对单节车体的长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再考虑到刹车、倒车等操控的问题,在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一般采取一体式或者简单的一节拖挂式,多节车体往往由于驾驶员的技术能力问题无法操作;加上拖挂车的操控并不直接由驾驶员确定,而是通过牵引装置来实现,转向操控难度大,刹车与提速滞后,具有巨大的危险性;并且拖挂式的机动车也因为动力问题限制了其车体数量,多节车体往往需要头部牵引车很高的动力输出,由于环保排放的问题对与高能耗的发动机以及排气装置有着严格的限制,而现在的电池能源也达不到相关的动力输出。基于上述认识,世界各国陆续开发了一些新的公路交通工具,例如在美澳地区出现的roadtrain机动车,被严格限制在地广人稀的地带运行,主要就是考虑到以上问题,限制了其运营推广;中国也设计出了“巴铁”这样的城市交通工具,其方法是减少地面负载,利用高度实施不同高度空间的运输,但是依然因为转向角度与道路的实际情况无法投入实际运行;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也开发出了智轨列车这样的公路产品,与其名称相符合,其运行是基于在道路画上的虚拟轨道运行,只能在特定的道路运行。对比火车的多节式运营,现有的无轨机动车运输相对效率较低,限制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满足大运输量与适用性强的要求,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了一种新型无轨机动车,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新型无轨机动车包括驾驶控制系统,动力与驱动系统,具有连接装置的车体,所述驾驶控制系统包括通讯模块,计算模块,所述连接装置是具有弹性与可弯曲的机械装置。优选的,上述新型无轨机动车中,所述的连接装置安装在车体前方与后方,可与其他车体的连接装置连接成为一体。优选的,上述新型无轨机动车中,所述的连接装置可拉动和推动车的行驶。优选的,上述新型无轨机动车中,所述的连接装置可以断开与连接。优选的,上述新型无轨机动车中,所述的连接装置可以自由弯曲与回弹。优选的,上述新型无轨机动车中,所述的驾驶控制系统通过通讯模块获取行驶信息并通过计算模块计算为操控信息来控制机动车行驶。优选的,上述新型无轨机动车中,所述的车体上方不设置车厢,可以直接放置货物。优选的,上述新型无轨机动车还可设置前后贯通式车厢,此车厢前后处有车门,可以打开与其他车厢贯通,也可以关闭。优选的,上述新型无轨机动车中,所述的贯通式车厢安置在车体之上或与车体成为一体。在车体前方与后方设置连接装置,用以与其他安装了同类型连接装置的的车体进行连接;后方机动车由驾驶控制系统中的通讯模块接收驾驶控制信息,所述的驾驶控制信息由行驶在最前方的领航机动车发送而来,或者由其他单位(其他单位可以是存储有驾驶控制信息的存储系统,也可以是道路两侧的驾驶信息信息收集系统)发送而来,通过计算模块计算出各驾驶参数,驾驶参数包括但不限于车速,加速度,刹车力度,转向角度,输出动力;动力与驱动系统根据计算结果调整行驶状况,达到参数的要求,最终各机动车与领航机动车的行驶行为保持一致,表现为行驶速度保持一致,同步刹车,同步加速,在道路具体位置依次转向,最终能实现自由灵活的通过性。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行驶路线由最前方的领航机动车确定,或者或者由其他单位(其他单位可以是存储有驾驶控制信息的存储系统,也可以是道路两侧的驾驶信息信息收集系统)发送而来,区别于现有的必须行驶在规划化好路线的有轨机动车,无轨电缆车以及虚拟轨道的机动车,不需要轨道或者其他外部设施矫正行驶轨迹,适用于各种道路,并且各车自己提供动力,能够根据需要设置需要的车节用以装载货物和乘客,不需要受到传统牵引车的功率限制,并且各车行驶速度保持一致,同步刹车,同步加速,可以实现安全驾驶,与传统的牵引+拖挂车的操控相比具有巨大的进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驱动系统安置在车体下部,动力系统可安置在车体的上部、下部、侧面或者车体内的座位处,驾驶控制系统可根据需要配置在车体的适宜位置。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应用具有弹性的连接装置,能够在各车输出功率不一致或者其他的原因下导致速度不一致的情况下还能对车辆之间起到牵引和推动的作用,从而使得整个车队保持一致的行驶状态,应用可弯曲的连接装置能够使车在进行转弯时,各车能够保持流畅的行驶;按照现有国标《GB32087-2015轻型汽车牵引装置》,汽车应在前部至少固定或可安装一个牵引装置,实施了该标准的机动车都具有能够牵引的连接装置,但是没有能进行推动其他车辆行驶的装置,有轨车具有这样的装置,但是其仅仅在有轨车道运行,运行范围有限;通过配置独立的动力与驱动系统,机动车能够不仅仅依赖领航车辆的牵引动力,从而实现在一辆领航车辆或者没有领航车辆的情况下任意数量的连接行驶,从而实现加大运输负荷,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也可根据需要的运输量,断开一些车体,适当减少配置运输车辆的数量,高效运输。通过配置独立的通讯模块,计算模块与驱动系统,非领航的机动车只依赖于领航车辆的驾驶控制信息,不再需要配备驾驶员,从而部分实现无人驾驶的效果,节约人力资源。通过配置独立的通讯模块,计算模块与驱动系统,非领航的机动车只依赖于领航车辆的驾驶控制信息,不再需要配备驾驶员,从而不再需要配置驾驶室,增加了车辆的有效运输空间,提高了运输效率;进一步的,因为没有配置驾驶室,当多车连接之后,在连接处车门打开的情况下,以前而呈封闭状态的单车体变成了多车贯通状态,内部人员可以互相走动交流,这对于集体的成员运输是非常便捷的,并且可以按照车节设置不同功能,则这样原本通常为单一运输功能的公路交通工具可以扩展出很多其他的功能,比如可以设置餐车,卧车等多功能车。并且由于实现了机动车长度空间的延展,一个司机可以在不用超载的情况下运输相同单位的物资,并因为实现了机动车长度空间的延展,能够减少单位轮胎的压力与地面道路的压力,从而减少了轮胎与道路的损耗。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机动车联接行驶状态下,能够减少或消除连接车辆上除头车外的后部车辆的正面阻力,减少或消除除了最后一辆车外其他前面车后方的真空区形成的外形阻力,同时也就降低了能耗,节约能源,进而提升公路机动车的行驶里程。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机动车车体通过配置车门,实现了前后贯通的效果,可以让多节车厢内部贯通,从而实现在公路交通中一列车次就能运输批量客货的功能。进一步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方法中,机动车车厢可以是与机动车底盘成为一体或者单独存在,在不同情况下可放置固定在底盘上或者直接由底盘直接运输货物。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机动车连接后的行驶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正面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侧面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关上门形成封闭空间的正面视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联接后机动车行驶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无轨机动车,该机动车包括驾驶控制系统,动力与驱动系统,具有连接装置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控制系统包括通讯模块,计算模块,所述连接装置是具有弹性与可弯曲的机械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无轨机动车,该机动车包括驾驶控制系统,动力与驱动系统,具有连接装置的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控制系统包括通讯模块,计算模块,所述连接装置是具有弹性与可弯曲的机械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无轨机动车,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安装在车体前方与后方,可与其他车体的连接装置连接成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可拉动和推动车的行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可以断开与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士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微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