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距可变式汽车轮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62778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7-17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距可变式汽车轮毂,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本汽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轮毂安装座,轮毂本体的外侧面具有一安装圈一,安装圈一的内侧的轮毂本体上具有一安装槽一,轮毂安装座的内侧面具有一安装圈二,安装圈二的内侧的轮毂安装座上具有安装槽二,安装圈一插设在安装槽二内,安装圈二插设在安装槽一内,轮毂本体和轮毂安装座能够绕其共同的轴线相对旋转,轮毂安装座的内侧面还可拆卸连接有一限位盘,限位盘与轮毂本体的内侧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能够提高制动效果等优点。

A Variable Wheel Spacing Automobile Hu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距可变式汽车轮毂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轮距可变式汽车轮毂。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汽车的轮距越大,汽车的平稳性和舒适性越好,但是,轮距增大,会轮毂所在位置的悬架系统和传动系统造成应力集中和受力不均,所以,用于改变轮距的结构在应用上难以实施。在制动过程中,轮胎受到的摩擦力一般为汽车运动方向,只有在转向过程中制动,才会存在较大的横向摩擦力,即使是这种情况下,从动轮受到的横向摩擦力也较小,影响制动效果的因素有摩擦阻力大小、摩擦缓冲和摩擦力方向等,摩擦缓冲一般是通过ABS系统实现的,而摩擦方向的多元化,虽然会增大轮胎的磨损,但是,相比制动效果而言,安全性重于其它,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汽车轮毂,能够提供多元化的摩擦阻力,并且实现轮距的被动调整,从而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轮距可变式汽车轮毂,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轮毂的结构设计,提高汽车制动效果,提高汽车的舒适性。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轮距可变式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本汽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和轮毂安装座,所述轮毂本体的外侧面具有一安装圈一,所述安装圈一的内侧的轮毂本体上具有一安装槽一,所述轮毂安装座的内侧面具有一安装圈二,所述安装圈二的内侧的轮毂安装座上具有安装槽二,所述安装圈一插设在安装槽二内,所述安装圈二插设在安装槽一内,所述轮毂本体和轮毂安装座能够绕其共同的轴线相对旋转,所述轮毂安装座的内侧面还可拆卸连接有一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与轮毂本体的内侧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柱。制动时,由于轮毂本体与轮毂安装座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弹簧柱压缩或拉伸时,能够驱动轮毂本体相对轮毂安装座向内或向外移动一定距离,使轮距增大或减小,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提供车身一定的缓冲,而且还能够提供横向的摩擦力,从而使摩擦力多元化,提高制动效果。在制动时,由于汽车ABS系统的作用,轮毂间歇性被制动,使弹簧柱能够提供车身较大的缓冲,并能够优化ABS系统的制动效果。设置弹簧柱的螺旋方向,使制动过程中轮毂本体向外移动,从而增大轮距,使制动过程中汽车的稳定性更好,防止侧翻和打滑。汽车在加速时,弹簧柱能够提供与制动时相反的作用力和缓冲力,同样能够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在上述的一种轮距可变式汽车轮毂中,所述安装槽一的内侧壁上具有螺旋状的导槽,所述安装槽二的外侧壁上具有与导槽配合的凸筋。为了提高轮毂本体相对轮毂安装座移动的可靠性,也为了确保同一轴线上的两个轮毂的变距几乎相等,轮毂本体和轮毂安装座之间设置导槽和凸筋的结构,这一结构,还能够提高两者的连接可靠性。在上述的一种轮距可变式汽车轮毂中,所述安装槽一和安装槽二的深度为3~12cm。附图说明图1是本汽车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轮毂本体;11、安装圈一;12、安装槽一;13、导槽;2、轮毂安装座;21、安装圈二;22、安装槽二;23、限位盘;24、凸筋;3、弹簧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汽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和轮毂安装座2,轮毂本体1的外侧面具有一安装圈一11,安装圈一11的内侧的轮毂本体1上具有一安装槽一12,轮毂安装座2的内侧面具有一安装圈二21,安装圈二21的内侧的轮毂安装座2上具有安装槽二22,安装圈一11插设在安装槽二22内,安装圈二21插设在安装槽一12内,轮毂本体1和轮毂安装座2能够绕其共同的轴线相对旋转,轮毂安装座2的内侧面还可拆卸连接有一限位盘23,限位盘23与轮毂本体1的内侧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柱3。制动时,由于轮毂本体1与轮毂安装座2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弹簧柱3压缩或拉伸时,能够驱动轮毂本体1相对轮毂安装座2向内或向外移动一定距离,使轮距增大或减小,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提供车身一定的缓冲,而且还能够提供横向的摩擦力,从而使摩擦力多元化,提高制动效果。在制动时,由于汽车ABS系统的作用,轮毂间歇性被制动,使弹簧柱3能够提供车身较大的缓冲,并能够优化ABS系统的制动效果。设置弹簧柱3的螺旋方向,使制动过程中轮毂本体1向外移动,从而增大轮距,使制动过程中汽车的稳定性更好,防止侧翻和打滑。汽车在加速时,弹簧柱3能够提供与制动时相反的作用力和缓冲力,同样能够提高汽车的舒适性。安装槽一12的内侧壁上具有螺旋状的导槽13,安装槽二22的外侧壁上具有与导槽13配合的凸筋24。为了提高轮毂本体1相对轮毂安装座2移动的可靠性,也为了确保同一轴线上的两个轮毂的变距几乎相等,轮毂本体1和轮毂安装座2之间设置导槽13和凸筋24的结构,这一结构,还能够提高两者的连接可靠性。安装槽一12和安装槽二22的深度为3~12cm。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距可变式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本汽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和轮毂安装座(2),所述轮毂本体(1)的外侧面具有一安装圈一(11),所述安装圈一(11)的内侧的轮毂本体(1)上具有一安装槽一(12),所述轮毂安装座(2)的内侧面具有一安装圈二(21),所述安装圈二(21)的内侧的轮毂安装座(2)上具有安装槽二(22),所述安装圈一(11)插设在安装槽二(22)内,所述安装圈二(21)插设在安装槽一(12)内,所述轮毂本体(1)和轮毂安装座(2)能够绕其共同的轴线相对旋转,所述轮毂安装座(2)的内侧面还可拆卸连接有一限位盘(23),所述限位盘(23)与轮毂本体(1)的内侧面之间连接有一弹簧柱(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距可变式汽车轮毂,其特征在于,本汽车轮毂包括轮毂本体(1)和轮毂安装座(2),所述轮毂本体(1)的外侧面具有一安装圈一(11),所述安装圈一(11)的内侧的轮毂本体(1)上具有一安装槽一(12),所述轮毂安装座(2)的内侧面具有一安装圈二(21),所述安装圈二(21)的内侧的轮毂安装座(2)上具有安装槽二(22),所述安装圈一(11)插设在安装槽二(22)内,所述安装圈二(21)插设在安装槽一(12)内,所述轮毂本体(1)和轮毂安装座(2)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鑫郑志鹏周国鹏金鹏王志斌吴超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科技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