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心轮毂、车轮、自行车和摩托车,属于交通工具领域,该空心轮毂包括内轮毂和外轮毂,外轮毂可绕内轮毂转动,外轮毂的侧面固定安装和外轮毂同轴的驱动轮,使用时,驱动结构驱动驱动轮转动,从而驱动外轮毂绕内轮毂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所述的空心轮毂的驱动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安装维护简单方便,可显著增加空心轮毂的适用性。
A hollow hub, wheel, bicycle and motor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轮毂、车轮、自行车和摩托车
本技术属于交通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轮毂、车轮、自行车和摩托车。
技术介绍
为满足不同的需求,不同结构的空心轮毂被专利技术。现有技术中的空心轮毂虽然都可以实现轮毂的转动,但是空心轮毂作为驱动轮毂时,驱动结构复杂,轮毂的制造和安装困难,而且传动效率低下,限制了驱动轮毂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心轮毂,用于解决空心轮毂驱动结构复杂,传动效率低的问题。在本公开中,“同轴”的具体含义是指圆柱形或圆环形物体的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心轮毂,包括内轮毂和外轮毂,所述外轮毂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外轮毂同轴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用于驱动所述外轮毂绕所述内轮毂转动;内轮毂的外环面上设有第一环状凹槽,第一环状凹槽内等间距的设有多个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轴承;外轮毂的内环面上设置有第二环状凹槽;第一环状凹槽和第二环状凹槽槽口相对,轴承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和所述第二环状凹槽的宽度,轴承的转动面高于所述内轮毂的外环面,并接近所述第二环状凹槽的槽底,使得所述轴承可在第一环状凹槽和第二环状凹槽之间转动,并限制所述外轮毂沿内轮毂轴向移动。。可选的,所述外轮毂和驱动轮一体成型。可选的,所述外轮毂的外环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安装轮胎。可选的,所述驱动轮为链轮或带轮。可选的,所述带轮为摩擦带轮。可选的,所述带轮为同步带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轮,包括第一方面公开的任一空心轮毂。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自行车,包括第一方面公开的任一空心轮毂。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摩托车,包括第一方面公开的任一空心轮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提供的空心轮毂,在外轮毂的侧面固定安装一个与外轮毂同轴的驱动轮,通过驱动轮驱动外轮毂绕内轮毂转动,驱动结构简单,带轮结构的驱动装置相比齿轮驱动装置可显著提高现有空心轮毂的驱动效率,增加空心轮毂的适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心轮毂的主视图;图2是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空心轮毂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时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心轮毂的左视图。图4时本公开的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心轮毂的主视图。图中编号所对应结构如下所示:1、内轮毂1-1、第一环状凹槽2、外轮毂2-1、第二环状凹槽2-2、第三环状凹槽3、驱动轮3-1、摩擦带轮3-2、同步带轮3-3、链轮4、转轴5、轴承6、螺栓7、安装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心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包括内轮毂1和外轮毂2,外轮毂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与外轮毂2同轴的驱动轮3,驱动轮3用于驱动外轮毂2绕内轮毂1转动。示例地,内轮毂1为环状,内轮毂1的外环面上设置有第一环状凹槽1-1,第一环状凹槽1-1内等间距的固定安装有六个转轴4,转轴4可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环状凹槽1-1内,也可焊接在第一环状凹槽1-1内,转轴4也可以为更多数目,在此不做赘述。转轴4上安装有轴承5,轴承5的轴向长度略小于第一环状凹槽1-1的宽度,使得轴承5可绕转轴4在第一环状凹槽1-1内转动。外轮毂2也为环状,外轮毂2的内环直径大于内轮毂1的外环直径,外轮毂2套设在内轮毂1的外环面上。外轮毂2的内环面上设有第二环状凹槽2-1,第一环状凹槽1-1和第二环状凹槽2-1槽口相对,第二环状凹槽2-1的宽度大于轴承5的轴向长度。轴承5的转动面高于内轮毂1的外环面和外轮毂2的内环面,并接近第二环状凹槽2-1的槽底,使得轴承5处于第一环状凹槽1-1和第二环状凹槽2-1之间,外轮毂2在轴承5的作用下绕内轮毂1转动,轴承5可同时限制外轮毂2相对内轮毂1做轴向移动。外轮毂2的外环面设置有第三环状凹槽2-2,第三环状凹槽2-2的两侧一体成型有轮辋2-2,橡胶轮胎可通过轮辋2-3固定安装在第三环状凹槽2-2内。内轮毂1和外轮毂2可以由:铁、钢、铜、碳纤维、铝、铝合金、镁、镁合金、钛、钛合金等制得,钛镁合金质量轻、强度高,可减轻轮毂的重量,并提高强度。内轮毂1和外轮毂2也可以由塑料和尼龙材料制造,塑料和尼龙材料质量轻,造价低,可降低轮毂的制造成本。驱动轮3为环状摩擦带轮3-1,摩擦带轮3-1的内环直径和外轮毂2的内环直径相同或者大于外轮毂2的内环直径,摩擦带轮3-1和外轮毂2的轴线为同一条直线。摩擦带轮3-1固定安装在外轮毂2的侧面。外轮毂2的圆环侧面上等间距的设有栓孔,摩擦带轮3-1与外轮毂2相对的位置上也设有栓孔,栓孔内设有螺栓6,外轮毂2和摩擦带轮3-1通过螺栓6固定连接。摩擦带轮3-1的外环面设置有带槽,摩擦带轮3-1通过环形带连接驱动装置,环形带一端设置在带槽内,另一端连接驱动装置,实现带传动,以驱动外轮毂2绕内轮毂1转动。内轮毂1上设有安装孔7,用于固定内轮毂,内轮毂1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固定,如焊接。在具体的实施中,带槽的横截面可以为梯形,使用过程中通过与梯形带槽配合的三角带实现与驱动装置的带传动。用和外轮毂2尺寸相同或相近的摩擦带轮3-1驱动外轮毂2,比用远小于外轮毂2尺寸的齿轮驱动外轮毂2效率更高,可满足外轮毂2高速转动需求。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不同的是,驱动轮3和外轮毂2一体成型,一体成型的外轮毂2和驱动轮3在制造的过程中可通过一个模具制造,也可应用3D打印技术一次性打印制成,使得空心轮毂的制造变得简单,一体成型的外轮毂2和驱动轮3也简化了空心轮毂的安装和维护,使得整个轮毂的整体性更好。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轮3为同步带轮3-2。同步带轮3-2的外环面上设有轮齿。实际使用时同步带轮3-2和同步带配合,同步带的工作面做成齿形,同步带的工作面和同步带轮3-2的轮齿啮合,驱动装置通过同步带驱动同步带轮3-2转动,以实现外轮毂2绕内轮毂1的转动。同步带轮3-2传动相比普通带传动,带与带轮间无相对滑动,传动比恒定、准确,结构紧凑,耐磨性好。实施例3: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不同的是,驱动轮3为一链轮3-3,链轮3-3固定安装在外轮毂2的侧面。链轮3-3的外环面上设有轮齿,轮齿啮合链条上等间距的块体。在实际使用时,内轮毂1固定,链条一侧扣合在链轮3-3上,另一侧连接驱动装置,链条的转动带动链轮3-3转动,从而驱动外轮毂2转动。链轮3-3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过载能力强,所需张紧力小,能在高温、潮湿、多尘、有污染等恶劣环境中工作。可显著提高空心轮毂的性能和适应环境。综上所述,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空心轮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内轮毂1通过安装孔7固定,驱动轮3通过皮带或链条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皮带或链条驱动驱动轮3带动外轮毂转动,实现空心轮毂的驱动,该空心轮毂的驱动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安装维护简单方便,可显著增加空心轮毂的适用性。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轮,该车轮包括实施例1-3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轮毂,包括内轮毂和外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外轮毂同轴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用于驱动所述外轮毂绕所述内轮毂转动;所述内轮毂的外环面上设有第一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内等间距的设有多个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轴承;所述外轮毂的内环面上设置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和第二环状凹槽槽口相对;所述轴承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和所述第二环状凹槽的宽度,所述轴承的转动面高于所述内轮毂的外环面,并接近所述第二环状凹槽的槽底,使得所述轴承可在第一环状凹槽和第二环状凹槽之间转动,并限制所述外轮毂沿内轮毂轴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轮毂,包括内轮毂和外轮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轮毂的侧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外轮毂同轴的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用于驱动所述外轮毂绕所述内轮毂转动;所述内轮毂的外环面上设有第一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内等间距的设有多个转轴,所述转轴上设有轴承;所述外轮毂的内环面上设置有第二环状凹槽;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和第二环状凹槽槽口相对;所述轴承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第一环状凹槽和所述第二环状凹槽的宽度,所述轴承的转动面高于所述内轮毂的外环面,并接近所述第二环状凹槽的槽底,使得所述轴承可在第一环状凹槽和第二环状凹槽之间转动,并限制所述外轮毂沿内轮毂轴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纵横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